让课堂的提问产生更好的“效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5
  [摘要]教学设计、学生配合、教师应变等都是课堂成败的关键要素,但教师的提问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才是一节课成败的灵魂,是关键因素。一堂课的成功,有效的提问将事半功倍。很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 有效性 问题设计
  
  一、一次比赛课引起的思考
  
  比赛课是每一位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在课前都会做精心准备,力求完美。在一次对物理课进行听课和评课上,刚上课时学生们个个兴奋无比,集体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但是没过一会儿,学生萎靡不振,一语不发,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毫无反应,有不少学生表现出一个旁观者的神态和表情……毫无疑问,这是一节失败的比赛课。
  为什么在一节课中,学生会在开始和结束时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呢?过后,我把这堂课的教学进程仔细的回想,慢慢的琢磨,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问题在于课堂提问的性,这堂课的提问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提问次数过于频繁,次数过多,而且太过于简单,课堂上的学生参与仅限于回答“是”或“不是”,未有任何悬念和质疑。几乎不假思索便能回答的问题,这样又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有些问题提法模糊或提得太抽象,范围过大无针对性。
  3.有些问题提出缺乏先期有关知识的铺垫。
  4.对于学生派生出来的答案或新的疑惑没有仔细研究,有些随意地敷衍和附和学生……这些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也许我们对课堂太熟悉了,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往往熟视无睹,而是把一堂失败课的原因和责任全都堆到学生身上。一直以来,我都在思索,课堂关键的因素有哪些?教学设计、学生配合、教师应变等都是课堂成败的关键要素,但教师的提问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往往被许多教师忽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才是一节课成败的灵魂,是关键因素。因为有效的提问可以将一个周密的教学设计很好的落实、实施,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应变的能力和水平。因此,一堂课的成功,有效的提问将事半功倍。
  
  二、问题的设计
  
  一些很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可以把教师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在问题设计时,如果教师能有意识的注意到以下几点,会使课堂教学时的提问产生更大的“效益”。
  1.在反思中进行问题设计,是进行有效问题设计的最佳途径。进行《常见的碱》的教学时,我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什么都没有学会。经过反思,我将本节课的内容重新组合,进行了如下问题式教学设计:问题1:“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有目的地板书。抛出问题2:“请同学们分析、比较、猜测二者还有哪些性质?”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最后教师与学生达成共识,最后由学生实验验证。这样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将会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多设计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发现新知识、新信息的经历。比如,初中化学教材的演示实验,验证性成分多于探索性,使得演示实验平淡无奇,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果把演示性的实验经过教师的加工重组,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提供探索性的问题,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就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如在讲质量守衡定律时,我们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设计问题1:“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是否改变?原因是什么?”带着问题,学生完成教材的实验内容要求,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接着增加一个对比实验: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用金属锌跟稀硫酸反应。设计问题2:“这两个实验的反应前后质量有何变化?”并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质量变化的原因。教师这样处理这一环节内容后,不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质量守衡定律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具有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3.问题提出要直接明了,问到点子上,避免提法模糊,范围过大,无针对性。例如,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课的教学中,两种不同的问题设计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方式回答。
  在完成“用红磷和白磷分别放在用水浴加热的铜片上,另一份白磷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来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教学后,问题设计方式1:“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答:白磷燃烧。水能灭火。问题设计方式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探究,该实验说明了什么?”生答:燃烧需要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问题设计方式1中,由于问题提法模糊,导致学生的回答明显的把问题带入下一阶段的研究,而这时第一个问题还没有完成。而问题设计方式2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的轨道,为学习新知识创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环境。
  4.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问题设计应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断深入。例如,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按课本要求完成实验后问题设计如下: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答:黑色粉末变红,同时试管壁有水雾,这是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问题2:“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应注意什么?”这是注重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的较高层次的要求。问题3:“若不用酒精灯加热,能否完成这一实验呢?”这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3的提出,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表现非常活跃,积极思考。结果他们(她们)设计出两种创新方案:A.将尾气(氢气)点燃加热氧化铜。B.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生成氧化铜然后趁热插入氢气中。这一环节将本节课的学习推向高潮,完成这一内容教学后,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意犹未尽,为下一节精彩地化学课留下宝贵的精神动力。
  
  三、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几点建议
  
  1.提问次数不宜太泛滥,少而精,有问必问到点子上。
  2.一个问题点名回答的学生人数也不宜过多,有时一、二人便已经足够。对于学生回答,适当纠错便可,不宜过多询问,要回避更多问题的纠缠,以避免课堂拖沓、分散学生注意力。
  3.问题的最终答案由学生自己说出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自行给出答案。
  4.注意教学环节的衔接和问题的前期铺垫。
  5.注意对一些学生随机提出的次要问题或发现,进行合理的回避,推进课堂教学高质量顺利进行。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要善于设“障”和立“疑”,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并暗地里进行引导,最后由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明显起来,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想,这正是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观。
  
  :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化学).新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