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特点及阶段专题健康教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阮贤德 时间:2010-08-16
摘 要 当代大学生,从入学初的不适应期到适应期;从恋爱高峰期到面临工作、择业,其各自的特点各不相同,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专题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特点 健康教育
1 前言
  “当前,社会的与进步,时空的延伸与扩展,给予人们更多的自由和约束,同时也给予人们更多的选择与烦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负荷在增加,伴着发展可能性的扩展,人们的心理问题在增多。”大学生心理卫生教育问题是目前高校卫生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更有效地在大学时期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卫生教育,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工作体会,认为可根据大学生的在校特点,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2 大学生在校各个时段的特点
2.1 新生入校时
  处于社会的大学生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在中学时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新生活使他们束手无策。由于对饮食和居住条件的不适应等因素,许多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能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变迁,变得沉默寡言、心情不宁、烦躁不安、失眠多梦。极少数学生发生精神分裂或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由于这种不稳定的心理因素使许多学生不能坚持学习,提出转学或退学。
2.2 基本适应期
  从大学第二学期开始,课程逐渐增多,难度亦增大,至二年级下学期是大学生学习最紧张的阶段。这段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能珍惜今天读书的机会,渴望学习,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对学习充满信心,学习中积极主动认真刻苦,时间安排合理,主次分明,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但由于大学生处于情感丰富而又不稳定的阶段,往往是形成是两极性,有些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命不凡;有的学生对自己估价过低,自叹平庸;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高考竞争的胜利者,时代的佼佼者,入学时信心百倍,但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成绩不可能象中学时期那样名列前茅,的失利会使他们由积极、自尊、热情转变为消极、自卑、消沉,失去前进的动力;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踏进了高等学府,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这都是消极的心理表现。大学生情感不稳定,不仅表现在学习上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因为某事成功而兴高采烈,亦可因一件偶然的小事悲观失望,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在强烈的情感冲击下遇事武断不作全面分析,不听劝告,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2.3 青春萌发期
  大学生随着性生理、性心理发育、性亲近期的到来,寻找知音的共鸣日益迫切,大学生恋爱也是客观存在和难以回避的问题。
  我们当代大学生中不少人既珍惜爱情,也珍惜事业,他们在恋爱期间学业上互相促进、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照顾,使恋爱成为学业追求的正动力;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摆正两者的关系,追求爱情至上,甚至沉溺于性爱之中,以至荒废了学业;个别学生因为失恋→失态→失德,出现报复行为。近年我校曾发生过一名化生系女生妒忌同室同学,用硫酸将同室同学毁容然后跳楼自杀的恶性事件。
  性本能所导致的两性吸引是爱情的生理基础,也是恋爱的一个心理动因,性与恋爱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好两性关系,婚前性行为造成未婚先孕的例子也不少见。
2.4 毕业学成期
  大学四年级,每个大学生面临着工作分配、事业专业的选择。在这一阶段中大部分学生较兴奋激动,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思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面临着生活的重大选择,有些个人分配意向难以实现,出现紧张、焦虑、恐惧,极少数人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3 专题健康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心理卫生工作者要先取得学院领导的支持,以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文件作为依据,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专题健康教育。
  专题一:高校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环境与健康(如何适应新环境,空气、噪音、水质、绿化、放射线、灯光、颜色对健康的影响);运动与健康(重点是防止运动损伤);饮食营养与健康(重点是烟、酒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为什么要吃早餐)。通过以上学习使新生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习与新的校友交往,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本人要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辅导员要主动关心新生们的学习生活,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学校和本人的共同努力下渡过入学后的第一关。
  专题二:用眼、用脑知识、口腔卫生;睡眠与健康、睡眠与梦;憋尿与尿路感染;常见症(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常见病(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阑尾炎)和常见传染病(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霍乱和登革热)的诊断与预防。通过以上学习,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劳逸结合,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积极参加锻炼,端正学习动机,珍惜青年时期的宝贵时光。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
  专题三:性知识(男女性器官解剖知识与功能,包括包皮、运动性睾丸坠扯性疼痛的防治、月经生理与经期卫生、受精过程等);性道德与性变态(大学生如何做到性适应);性传播疾病(主要讲淋病、梅毒及艾滋病的发病机理以及阴道霉菌病、滴虫病的传播也防治);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标准、气质与个性、心理紧张与解脱、心理障碍、自杀倾向与解救)。通过以上教育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爱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大学生要把对祖国对社会的贡献放在人生意义的首位,失恋时应理智地对待,既尊重自己的选择也尊重别人的选择,做到失恋不失德,在恋爱过程中保持自尊、自爱、遵循性道德规范。
  专题四:晚婚晚育与优生;森田疗法。通过以上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顺应人类生存欲望的真正实质,顺应情感活动的,顺应精神活动的规律,认清主客观的关系,接受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从为他人、为社会的行动中产生新认识,新情感;另一方面,从侧面打破精神交互作用,分散“病态”的注意力,明白“意志不能改变人的情感,但意志可以改变人的行为”。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投身于未来的工作、事业中。

1 刘裕权.中小学生心理卫生与教育[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2 李鸣杲等.医学心[M].辽宁:技术出版社,1987
3 徐斌等.大学生心身健康[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
4 [日]森田正马.神经质的实质与———精神生活的康复[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