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余慧芬 时间:2010-08-16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化事业的进程。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现状、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病,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着深刻变化,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的今天,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较之以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他们价值取向的功利性、多元性、现实性日趋凸显。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面临的客观现状
  
  当代大学生是沐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春风而成长起来的,在社会学领域被称作“80后”一代。他们思维活跃、观念开放、个性明显,这种情况较之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多重矛盾并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接纳新事物与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矛盾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与前辈相比,他们没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的沉淀。因而,在今天虚拟文化的感召和诱惑下,当代大学生更加偏好直观的感觉和体验,并常常以此作为选择和判断事物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对网络平等交互的环境充分满足,使他们更多地将传统视为藩篱而加以逾越,并对熟知却并非真知的东西抱有不屑一顾的轻蔑与漠视。
  
  2、人生观的崇尚理想与注重现实的矛盾
  富有理想是大学生的天性。我国大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歌声曾点燃起几代大学生的理想之火,他们把为共产主义奋斗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信条,为了理想,他们心甘情愿地牺牲眼前利益和幸福,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由于国内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劫难,国际上苏联和东欧剧变,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再加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我们党内和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变化。他们的价值取向由理想转向现实。他们认为理想虽然美好,令人神往,但是太遥远,不实惠。因此,他们更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近年来大学生在学习观上的急功近利,择业观上的“白领情结”,闲暇生活中的“超前消费”,恋爱观上的“寻求刺激”等等,都是人生价值观趋向现实主义的表现。
  
  3、思想观念上知行背离的矛盾
  当前各高校的校园网站点,都倍受学生们的青睐。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发表个人观点,探讨问题,交流信息,真正做到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网络使他们的视野豁然开阔,他们的触角可以延伸到国内各个角落,他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开放,更加全球化。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倾诉心声,获取思想和学术上的指导等种种渴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性格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网络占据了学生们交友、打球、看书的时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机上。几乎人手一台的高计算机拥有率下,很难看到过去以大帮同学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的场景,甚至同宿舍的同学间交流都要靠QQ等工具来完成。他们坦诚地说自己是“行动的巨人,语言的矮子”。有些大学生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个别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电脑和网络如影随形,导致严重的恶性依赖,成为他们心理上的一把枷锁。许多学生操作电脑得心应手,可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却感到无所适从。   二、高校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和改进,总的趋势是好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指导思想上缺乏全面性
  在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文化教育的关系问题上,重后者,轻前者。在一些高校当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软指标’,有时间就安排,没时间少安排,认为这无非是少学些政治理论知识,对学生成绩不会有太大影响、对学校评估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学校中处于没有保证的地位,甚至是在一片加强声中不断地被削弱。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又比较重视来自书本的理论,忽视由于社会变革引起的大学生青年求异性的思维特点。不能回答他们提出的一些现实问题,不能进行畅所欲言的“启发示”教育。
  
  2、教育目标上缺乏实际性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呈现着模式化和理想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于单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高、过空、过大,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只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忽视学生的个人利益和主体需要,学生不好理解,也难于在心理上接受。过于模式化、理想化的要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大量现实思想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极大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这种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不适应,也不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
  
  3、教育评价上缺乏有效性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建立起科学、简明、便于操作的评价体系,没有形成检查、督导、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成绩成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尺度,它是学生能否参评优秀、入党选干、能否毕业的主要依据,而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却显得无足轻重。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正是因为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矮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地位。
  
  4、教育内容上缺乏及时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泛,缺乏即时性。“两课”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两课”教育的授课内容大多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教师的教学又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堂上教条地灌输结论性的知识,而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去说明和印证这些理论不够,教育内容很难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只注重强调理性知识,没有把理论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外在的强化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作用。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三、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清醒地把握在新的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所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认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状况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到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措施,不断推进。解决好这些问题,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