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应用图式理论指导英语阅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岚 时间:2010-08-19

一、阅读教学的时代使命及当前存在问题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对英语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中对阅读的“二级目标与要求”:(1)能以每分钟70-80个词的速度,读懂生词率不超过3%的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2)除教材内容以外,课外阅读量应分别达到20万词左右。
2、根据国家部最近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七级目标对阅读提出的目标是:
(1) 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得和处理主要信息;
(2) 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3) 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
(4) 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
(5) 能根据需要从等资源中获取信息;
(6) 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
(7)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词以上。
3、近几年的高题加大了对文章阅读的检测力度,进一步从速度、语篇、能力等方面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新教材、新大纲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新要求,加大了对考生理解、概括、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从宏观上看,这是时代的对教学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获取文章提供的信息、领悟文章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会学习,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英语教学的任务重、课时少,有些教师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思想陈旧,手段落后,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仍一味地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很多教师目前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布置预习题——学生阅读文章——教师讲析、提问——完成阅读理解练习——教师讲评练习答案,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中一成不变地按这样的模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中;阅读的视野始终囿于教师预设的圈子中,阅读似乎仅仅为教师的提问和完成训练而作准备。文本的意义、练习的答案都由教师说了算。这种阅读教学中的权力主义业务关系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活力,反而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窒息其创造才能,这和当前倡导创新教育、追求提升人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改革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另外,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中学并未开设泛读课,很多老师未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不能适应英语社会发展的要求。
鉴于此,笔者认为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探求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着重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快学生的阅读速度,在阅读的质和量上下功夫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教法探究
其实,在高中阶段,师生都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忽略阅读教学方法,上课主要侧重语言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语篇的教学,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做法是:
1、注入式教学法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首先处理生词和短语,接着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学生默读课文,老师就课文提问题,然后分析课文,讲解语言点。这种阅读课看似给了学生一定时间阅读,老师也提出了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从实质上来看,并没有真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学生是在没有任何生词障碍的情况下阅读,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接收地位,老师在整个课堂上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完整的把握好文章的主旨大意;同时,这种阅读方法也极大的妨碍了阅读速度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没能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没有在课堂上传授阅读技巧,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就无法将阅读延伸到课堂之外。
2、限时阅读法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给学生限定时间完成阅读任务,然后老师给出答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解释,如果文章较难,老师则会把文章翻译一遍来帮助学生理解。采用这种方法来指导阅读,似乎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但是,仅从提高速度的角度来训练阅读速度是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在这种阅读过程中,如不注重阅读技巧的训练,阅读的速度是不能练出来的;还有,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开发出来;老师的讲解也只是就事论事,没能很好的将学生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调动起来,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依赖老师、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成为只会接受、不会思考地被动接收者。这样,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也就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上两种阅读教学,只是授人以鱼,不能授人以渔,不能教给学生真正的阅读技巧。这样的英语教学无疑是低效的、甚至是失败的。
3、图式激活法
所谓图式激活法,就是运用图式理论,采用交互式阅读法,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融进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后,图式便实现了。图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其主图式、子图式纵横交错,大小层次各不相同,且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很强的学科色彩。这些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并不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是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丰富头脑中图式的内容,从而能正确的理解所学的新知识。
图式理论的核心就是强调利用背景知识去激活相应的内容或形式图式,以促进对语篇的理解。教师有必要在导入阶段介绍目标语篇的体裁、结构框架,以及提示语篇结构的标记语。只有这样,才能训练学生的自上而下的处理技能,防止逐字死抠,养成从整体到个别、把握全局的阅读习惯。教师应特别注意上下文提到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提供。在外语阅读中,图式的激活是很重要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能动作用及其具体表现,我们以鲁梅哈特为其被试者提供的一篇短文为例:
Business had been slow since the oil crisis. Nobody seemed to want anything really elegant any more. Suddenly the door opened and a well-dressed man entered the show room floor. John put on his friendliest and most sincere expression and walked toward the man.
第一句信息告诉我们,买卖因石油危机而变得萧条。那我们就可以猜这是关于买卖的故事,买卖的商品可能是汽车或是汽油(oil crisis提示)。当我们读到“elegant”这个单词时,那假定商品更倾向于汽车,因为句子中的"elegant"很少用来修饰汽油。第三句中的"show room floor"则更加暗示了这是汽车买卖的场所。另外,此句中"a well-dressed man"又暗示了一个可能的买主,使得买卖图式中的买主具体化;第四句中的"his friendliest and most sincere expression"则暗示了一个卖主想讨好客户而表现出虚伪的一面,进而证明这是关于汽车买卖的假想。我们从文本得出的主要信息“卖汽车”并不是直接来源于文本信息,而是我们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和推论的结果,是读者能动作用的结果。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有多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图式理论,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训练,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弊病,对照上述几种常用的阅读教学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图式理论,运用它来切实地指导英语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下面就如何运用图式理论来指导阅读教学呈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以就教于方家。
三、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注入式阅读教学法”和“限时阅读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没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激发,而图式理论却关注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学习。图式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如下:
启示一: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所谓预测,就是提出“下面将会干什么”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出回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印证和修正,从而减少不确定因素。
第一,利用插图。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基本上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教师可将此作为引子,利用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如在教第三册(上)Lesson46时,先让学生描述图中有哪些动物,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些动物在冬天会冬眠?而它们又为什么会冬眠?这样就很地导入主题,唤起学生阅读本课文的欲望。
第二,利用标题。课文的标题体现了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正文之前,教师可设计一些题目,引导学生从观察分析标题入手,根据自己对于类似文章的“图式”,对文章的内容做出判断。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预测与课文实际表达的内容加以比较,从而达到对文章内容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Advertising一文,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预测:What’s the purpose of advertising? What kind of advertisement would you like to see? Why?  Do you believe the things that are advertised on TV?
第三,利用主题句。主题句的特点是结构简单,用词普通。它涵盖着段落的议题和中心思想。根据主题句往往可以预测整段的内容,将各段的主题句进行归纳便可得到整篇的梗概。主题句一般是每段的第一句,应多加注意。
第四,利用关键词。关键词是与文章主题思想紧密相关的词语,能激活图式。阅读前,教师有意识地仔细选出关键词语(不一定是生词),注意少而精,发动学生讨论,并因势利导,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把他们的思路引到文章的脉络上。如在阅读Hurricane这篇文章时,不妨给出学生如下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Hurricane-frightening-flood, heavy rain,thunder storm,death,crash,push over,cause,environment,the way to get rid of it. 
 第五,边读边预测。作为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技能,改善阅读方法。阅读训练中,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also,in addition,more-over,urthermore这些表示内容增加的词和短语,指出它们后面介绍的内容与前文基本相似,阅读时不必认真读完整个句子,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了解其大意就行了。而but,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这些词和短语则表示意思的转折,它们像信号一样,暗示读者下面谈及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阅读时对这些词语后面的句子所介绍的内容要特别留心,千万不可漏掉任何重要内容。否则,将会影响阅读理解。
启示二:重视背景知识的作用和读后阶段的。在教学中,我们常听到学生反映:有的句子中没有生词,结构也能理解,可就是不知所云。因此,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teach language,而且也是teach beyond language。在阅读课上,除了讲解语言文字本身,还应讲授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扩大知识面。文章读完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过程的终结。读者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目的意图,是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还需要经过一些检测手段来检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后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因此,读后阶段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 图式理论运用模式例析
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两大因素是图式与语言难度。其中以图式的作用最为突出。实践表明,只要学生具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即使语言偏难,理解也能得到保证。下面给大家提供二种模式,说明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模式一:以人教版第二册(上)lesson14“How A Newspaper Is Produced”为例,谈谈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
1、Pre-reading(阅读前):一接触标题,学生头脑中自然会显示出有关新闻记者、摄影师的图式。如新闻记者正在采访某一个人或某一件重要的事情,而同时摄影师又在旁边不停的拍照,呈现出一派拥挤的景象,这是对文章内容的首次图式反应。接着会推断文章的写作方法,十有八九是记叙文,还是一篇关于写事的记叙文。至于记叙的方法是顺叙、倒叙还是插叙,有待验证。同时还会留意到记叙文的五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Ws(when,where, who,what,why),以及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这些知识都是在审题时对文章的图式。这些图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将课文内容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联系起来,产生效果。本文正是以时间延续和空间转移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 while –reading(阅读中):学生边读边归纳1~7自然段的提要:
    (1) .The chief editor holds a meeting to discuss the main events.
    (2).The reporters get down to interviewing and checking the information.
    (3).Photographers are sent to take the pictures.
    (4).All the people must work fast.
    (5).All the materials should be put together.
    (6).The chief editor and editors make the newspaper correctly.
    (7).Then the newspaper is printed and delivered quickly.

通篇提要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框架,简单明了,印象深刻。由此可见,运用记叙的顺序知识阅读,不仅可以尽快地理清线索,抓住中心,而且对于认识文章的结构特点也有实在的意义。就记叙文的结构而言,常用的是文学结构分析方法,由开始(Beginning)、情节(Rising Section)、高潮(Climax),落潮(Falling Section)和结尾(Ending)五部分构成的。学生可利用这一图了解其文学结构。这样就把这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整体地烙在学生的记忆之中(见图1)。

 

图一
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的中心。如第四段中:
All the people who work on a newspaper must be able to work fast. For example, there might be a big fire,or an important person might die. In this situation, everyone has to move fast. Journalists have to stop working on one story and start working immediately on the important new one. They must find out the new information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 photographer is sent immediately to take photographs.
此处先后用了work fast,move fast,working immediately,as quickly as possible,be sent immediately.这充分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工作节奏快,适应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同样,第七自然段中:
Finally,there is no mare time left for adding new stories,and the time for printing the newspaper has come. This is done on fast-moving printing machines. The newspapers are then delivered by lorry,plane or rail. Speed is important. People want to buy the latest newspaper; nobody wants to buy yesterday’s.
这进一步说明了为什么新闻工作者们要极快的工作。
3、Post-reading(阅读后):最后学生根据中心内容,写出summary,体会文章结构与内容表达的关系,便于记忆。所以具备记叙文的相关图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把握整体。
模式二:以人教版第三册Lesson23“Recycling Waste”为例,谈谈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
一见标题,学生即可断定此文是说明文,经过一番初步猜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说明文的图式上。如说明的对象是事而非人,说明的要点是过程或现象、说明的顺序是按时间、空间还是按逻辑顺序,如何加以说明的,用举例描摹法、分类比较法还是定义诠释法都有待阅读后得出答案。以上是学生阅读前对主题所做的图式。有了这些图式,理解文章时就不会产生障碍,既使语言偏难,也同样会把握中心。下面是根据图式对“Recycling Waste”一文所作的语义结构图(见图2)。
按照结构和意义,把文章分成块,明确每块大意,形成一个粗线条的整体框架,一方面把复杂的文章简单化了;另一方面抓住了文章的精髓、突出了核心,线条分明、层次清楚,取得了进展迅速、理解透彻的效果。因此,语义理解建立起一套新的语言编码体系。语义结构图利用直观法,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很有益,不失为一种整体理解的有效方法。按语义记忆,学生即可顺利写出summary,对识记内容产生深刻印象,便于知识的长期储存。

 

图二
以上二种模式均根据文章体裁特点,运用图式对主题进行推断、比较、筛选并且重新组合,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因此,图式可以促进我们对概念进行推论,加速理解过程。通过图式的指引,学生的理解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五 运用图式理论,构想高中阅读教学的进程
    根据图式理论,我们知道知识的储存和激活储存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对学生高中三年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分层推行,循序渐进,促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向学生全面、系统的介绍有关阅读策略和阅读模式的基本知识,让他们认识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阅读策略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1、 高一阶段应该对学生进行初级阅读技巧指导,促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高一阶段,
对于高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基本阅读技巧,例如,让学生正确使用略读、掠读等技能。在《牛津英语》课本中,高一第一册的chapter1第一课的Reading 就介绍skimming 技巧:If you skim a passage before you read it, you can get a general idea of it. Skimming means looking at titles and headings , pictures and diagrams ,and certain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e.g. the first and last sentences) 随后附有训练题:Read these questions. Then skim the story and look at the photo on the next page, and try to answer them.
(1) Where does the story take place?
(2) Who are the people sitting down?
(3) When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4) Which person looks the most friendly?
因为有了对skimming 的介绍,学生通过对图片和文章开头的黑体字地浏览就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样,在chapter 2 的第一课中则又介绍了scanning 这一技巧scanning means to look at a passage to find certain facts. Your aim is not to read the whole passage , but only the parts that contain these facts.并且也附有练习:
Scan the passage to find facts to complete these sentences. Put one word in each space.
(1) A_____ hair-style suits a square face.
(2) To have healthy hair, you must keep_____ healthy.
(3) You should shampoo your hair _____.
(4) You use a shampoo _____ you use a conditioner.
(5) A hair-dryer should be used at a _____ temperature.
2、在高二时期应侧重培养学生辨别关键词的能力和猜词能力。在有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之后,如能正确如识别it, one, this, that等在文中的指代关系,准确把握关联词while, though, however, otherwise, which 等的逻辑意义就能进一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在人教版高三教材L86 中有如下一段话:Centuries ago, the “beeline” was made to describe this thin line of bees flying through the air. From this we get the expression “to make a beeline for someone or something ”,which means to go quickly along a straight direct course for someone or something. 记得当时在讲到这段话时,我问学生:What does the phrase “to make a beeline for someone or something ”mean? 很多同学使劲想这个短语是什么意思,却忽略了文章中下文两个关键词:which means….所引出的显然的答案。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猜词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通常学生见到生词就怕,无所适从。老师应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纠正他们每遇生词就查词典的不良习惯,交给学生相应的解决办法:(1)通过上下文语境来猜测词意;(2)根据文章中特殊的线索来推测词义。例如:…ifferent cultures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certain different illnesses because of the food that is characteristic in these cultures. That food is related to illness is not a new discovery. In 1945,government researchers realized that nitrates, commonly used to preserve color in meats, and other food additives, caused cancer. Yet, the carcinogenic additives remain in our food… 单独看这个划线的单词对学生来讲肯定是生词,但是如果学生能读懂前一句话,carcinogenic 这个词的意思就很清楚了。
2、 在高三时期则应着重培养学生把握篇章语意,正确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高三时期的阅读训练重在培养学生推理、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已经有了基本的阅读技巧和一定词汇量的学生仍然会在看懂文章之后,不能把题目做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不能通过推理判断来把握作者的意图而造成的。在一篇阅读文章中有如下一段话::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summer back in 1969. Funds were very tight because my parents were building a new home. I can remember how we waited for payday as if it were a holiday. My father would stop at the bank on the way home from work so my mother could go shopping when he got home. When we returned home with groceries, my sisters and I were like a pack of wolves tearing through the bags. Going to school also wasn’t very easy. We never had any lunch money. My parents were too proud to sign us up for free lunch. 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同学把最后一句话理解为:爸妈太自傲了,不给我们报名吃免费午餐。因为我们学过的句型中too…to …意思为:太……以至不能…...。但从文章的意思来看,这显然是不符合文章意图的。而应该理解为:爸妈为能给我们报名吃上免费午餐而感到得意。
六 结论
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图式理论在强调图式在阅读中的作用的同时,也肯定了阅读个体在阅读中的地位。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的图式体系被有效激活、积极调用的过程。正是阅读个体的这种能动思维活动,使得对文本的阅读能达到超越文字表层意义的理解。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动作用。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1]Cook ,G. discourse and Literature[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Rumelhart, D. E.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1980.
[3]Ross BH, Bower GH. Comparisons of models of associative recall [J]. Memory and cognition,19 81.
[4]Hudson T. The effect of induced schemata on the ‘short circuit’ in L2 reading: non-decoding factors in L2 reading performance[J]. Language learning, 1982.
[5]周红云,图式理论与阅读个体的能动作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6)卷第3期.
[6]易千红,英语阅读理论与模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卷)第1期.
[7]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王虹光,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高教研究,2001
[9]皮德敏,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湖南学院学报,1999年第(17)卷第1期.
[10]杜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
[1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