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知识、语言难度和理工科学生英语听力理解
摘 要:理解是一个极为代写复杂的心理过程。图式听力理论为听力理解提供了一种理论阐释: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其头脑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基本知识同等重要。这也启发我们,听力教材的编写要兼顾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难度两个方面。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语言难度;图式理论;二语()听力理解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的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如Nunan(1989)、Anderson and Lynch(1998)和Brown(2001)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听力理解的性质和过程;国内一些学者如汪学立(1999)、黄子东(1998)等也曾尝试把外国理论和实情结合起来研究听力理解过程的实质及影响听力的主客观因素。但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研究听力理解的并不多,且这些研究也只调查了内容图式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其研究对象也只局限于外语专业的学生,而把两种或三种图式结合起来研究其对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在主要探索两种图式对理工生听力理解的影响的同时也认为,该理论和本研究结果,将给英语听力教师、学习者及听力材料的编撰者以有益的启示。
一、图式理论和听力理解
图式听力理论认为,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口头语篇的含义是听者头脑中的世界知识和口头语篇交互摩擦的结果,而听者头脑中的固有图式是决定听力理解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图式的激活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自上而下(也称为概念驱动)的信息处理模式。它是一种预期驱动,也就是顶层的图式知识可以用来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二是自下而上(又称为材料驱动)的信息处理模式。这些低层次的图式活动又可以引起高层次的图式反应。当文章的信息与听者的图式知识相吻合时,自上而下的概念驱动可促进两者的同化。当听力语篇所提供的语言与听者的心理图式不相吻合时,自下而上的材料驱动将发挥作用,帮助听者利用已有的知识,选择合理的解释。三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交互模式。这两种运作的相互补充对于听者的听力理解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听者的丰富图式知识可以弥补其低层次的字面解码能力的不足,相反,若听者缺乏相应的图式知识则可通过对声学符号的解码来获取意义以丰富其图式知识。
图式可以分为三类,即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和形式图式。内容图式指听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以及头脑中对事物固有的抽象观念,包括对一定主题的概括或具体的背景知识,涉及社会、文化、、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等;语言图式指关于语音、词汇、短语、句子结构、语法等认知解码必需的因素;而形式图式指的是材料的篇章组织特色及修辞手段,包括语篇类型和体裁结构。对这些图式的掌握或激活都会利于听力理解。
二、研究设计
在本研究中,有两个自变量,即文化背景知识(内容图式)和语言难度(语言图式),一个因变量,即听力理解。两个自变量的操作定义分别为听者对所听材料文化背景知识的熟悉程度(分别在熟悉和不熟悉两个层面进行调查)和所听材料的语言难度(分为难和易两个层面)。如果听者对所听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到10%,则视其为不熟悉语篇;如果高于50%,则视其为熟悉语篇。这一点通过听力测试后的问卷调查来确定。语言难度可以通过T-unit来决定,T-unit指“a main clause plus all subordinate clauses and no clausal structures attached to or embedded in it”(Hunt,1970:4,cited in Kobayashi & Rinnert,1992)。因此一个T单元可以是一个简单句或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从句的复合句。听力材料所含单词的总数除以T单元的总数就构成了该听力材料的T单元长度单位。T-unit分析法是迄今用来分析语篇材料句法结构复杂度较为客观有效的手段。根据这种方法,笔者将两篇不同文化背景题材的听力材料精心改编成复杂版和简单版。因变量就是听力理解,可以通过听力测试成绩收集到数据。
本研究主要的调查工具是一个听力理解测试和一份测试后的小型问卷调查。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两个班级共计59名学生参加了测试和调查,收回有效试卷58份。听力测试材料为两篇不同文化背景(熟悉和不熟悉)的材料。因为本研究只调查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这两个变量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故而在语篇类型(即形式图式)上保持了一致,即它们有类似的篇章组织模式。这两篇材料又根据T-Unit的语言难度衡量手段被精心改编为简单版和复杂版,然后请两名外籍教师录制听力测试磁带,采取随堂测试的方法在两个班同时进行测试,一班听一路(语言复杂版),二班听二路(语言简单版)。
三、结果及讨论
测试数据经过机双因素方差分析和SPSS11.0量化处理,两个测试班级在不同语篇和不同语言难度下的听力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一。


此表表明,在0.05水平上,文化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最明显(FA=178.86,大于临界值3.94),语言难度对听力理解的影响也很明显(FB=32.45,大于临界值3?94),而这两个变量的交互影响并不显著(FAB=1.24,小于临界值3.92),文化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效应大于语言难度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效应(FA>FB)。
四、启示及意义
首先,听者头脑中的图式是决定他能否顺利理解材料的先决因素。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或不能恰当地运用背景知识,即未能成功激活图式,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的知识面越窄,建立图式的效果就越不理想,能够理解的材料也就越少。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广泛涉猎中外文化,特别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地区的知识,并注意对比中外文化间的差异,逐步丰富自己的图式。
其次,语言基本知识仍然是语言技能培养过程中非常必要的知识储备,语言能力与背景知识同等重要。所以,不能忽视语言图式的建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知识的积累,要注重音、形、义的整合。
最后,因为目前听力教材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提高听力的主要手段,所以建议听力教材的编写者也应该注意所编材料要有一定的文化承载量。对于异域文化,在编写材料时建议除了导入一些必要的生词外,最好降低语言的复杂度,以便减少由于文化背景的陌生而造成的理解障碍;而对于文化背景较为熟悉的材料,则可以适当考虑以复杂句式或结构来表达,从而提高学生对复杂句在语篇理解中的敏感度。另外,还可以适时加入一些文化题材的内容,以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通过听力理解增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理解力和表达力。
:
[1]Anderson,A.& Lynch,T.?Listen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Brown,H.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3]Kobayashi,H.,and C.Rinnert,1992.?Effects of First Language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Translation Versus Direct Composition.?Language Learning,42(2):183-215.
[4]Nunan,D.1989.?Communicative Task Design.?Cambridge:CUP.
[5]黄子东.话题熟悉程度、语言水平和问题类型对EFL听力理解的影响:一项基于图式理论和关联理论的实证研究[J].外语,1998(4).
[6]汪兴.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与应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