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繁荣下的隐忧
摘要:师范院校外语专业近年来代写获得了飞速的。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不少隐忧,而且有的已经严重到阻碍该专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如果我们对此视而不见,不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该专业的前景将不容乐观。
关键词:师范院校;外语专业;隐忧
近几年,普通师范院校(主要是近几年升本的师范学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这些院校的外语专业更是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在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不少隐忧,而且有的已经严重到阻碍该专业的健康发展的程度。如果我们对此视而不见,不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其前景将不容乐观。
隐忧一:本科意识,远未树立
不少学校是本科的牌子,专科的底子,人还是那几个人,最可怕的是思想还是那个思想。这不仅是外语专业的问题,而且也是整个新升本科师范院校共同存在的问题。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本科就是办学时间从三年变成四年,课程上按照教学大纲设置。在具体的教学和管理方面仍然沿袭师专的模式,换汤不换药,头脑里是师专的东西,行动上是师专的做法,看不出本科与专科有何区别。客观原因是由于升本时间不长,主观原因是学习研究和重视不够。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把蛋糕做大上,不少教职员工则考虑如何抓住机遇提高收入水平。至于什么是本科、本科与专科的区别、怎样办好本科尤其是办合格本科这些问题则乏人问津。从某种程度上讲,上下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思想。因此,当务之急是端正办学思想,树立和强化本科意识,深入研究本科办学的特点、和办法,分析在本科办学阶段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尽快从根本上实现专科向本科的转化。
隐忧二:拔苗助长,急功近利
不少学校教师数量本来就不足,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寥若晨星,科研能力欠缺,管理水平低下,但也要从专科升为本科,也要在招生规模上搞大跃进。不问主客观条件,不苦练内功,却嫌“系”的名气小,纷纷撤系建院,搞得外语学院的牌子满天飞,院长到处都是;还有的不顾条件,到处开办二级外语学院或分院。明明接收能力有限,可每年招生规模都创新高。面对新课程改革,对小学、幼儿园外语教师的巨大市场需求视而不见,或认为层次太低有损形象而不屑一顾,白白流失了庞大的市场,失去调整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的机遇。
隐忧三:盲目照搬,特色不彰
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2000年3月制订了全国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不否认该大纲的指导作用,但师范院校、尤其是新升本科的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基础教育外语教师的重任,其培养目标应在体现共性的同时尤应体现师范外语教育的个性。应组织专家制订供师范院校外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各校再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并据此制订学科教学计划。遗憾的是,各师范院校的外语专业在对大纲的作用方面借鉴有余而创新不足。由于普遍存在的外语人才培养的趋同性和片面强调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变,以及学校、教师和学生中广泛存在的误区,使原本是重点和具有特色的师范综合素质训练、教学法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多半成为摆设,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师范院校的外语专业如果不是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其结果很可能是培养的人才一无特色、二无质量,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结局,致使学生师范特色不鲜明,最终失去办学方向和办学市场。
隐忧四:大而不强,地位不高
师范外语教育并没有取得与其规模相称的地位,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对师范院校投入严重不足,人均投入明显低于其他院校、尤其是重点院校,从而导致学校对外语专业教育投入不足。其次,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凤毛麟角。第三,学术水平不高。第四,学术交流机会少。第五,专门讨论师范外语教育与教学的学术刊物屈指可数。第六,职称和学历的平均水平即使在师范院校内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以笔者亲身体验为例,在每年一度的省级外语教学年会上总是那几所重点非师范院校拥有话语权,普通师范院校的代表很难有发言权,有时好不容易发言,也往往因为人微言轻而不被重视,激不起任何涟漪。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专门的师范外语学术会议太少,水平也不高,而水平较高的院校又不愿出面组织和参加。第七,散沙一盘,各自为政,自身又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
隐忧五:左右为难,进退失据
绝大多数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都拒绝扩招,表面理由是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地位特殊,不缺学费那几个银子。前者恐怕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后者则十足地体现了计划资源分配的痼疾。由于情况复杂,教育部不能硬性要求扩招。但国家又制订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扩招的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一般本科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头上。不是师范院校完全不顾及教学质量,而是一无胆量和政府叫板,二则确实是囊中羞涩。为了完成任务,也为了多挣几个小钱(与重点大学相比),什么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管理水平都顾不上了,能招多少就招多少。由于处于特殊历史时期,外语受到追捧,各师范院校的外语专业成为扩招的急先锋,招得越多越好。由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和质量不高,有时只好合班上课;需要指导的学生太多,师范专业技能训练有心无力,试讲指导流于形式。尤为严重的是,基本符合条件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数量奇缺,以致一个教师要指导数十个毕业生写作毕业论文!专业英语四级和八级的过关率大大低于重点大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欠佳,教学能力不强。由于综合性大学都有师范学院培养教师,教师培养已不再是师范院校的专利。由于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对新教师的需求日益减少,而无限制扩招又使教师的供应十分充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
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高,有的甚至超过了1∶30;教师质量不高,高学历、高职称比例严重偏低;教师年龄结构极不合理,35岁以上、特别是40~50岁年龄段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多数学校一半以上教师为近几年刚毕业的本科生;人才引进困难,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不愿来,师资队伍建设上不去;外教需求量大,费用高,学校无法为外语专业提供足够的外教,更谈不上高水平外教;人才流失严重,不少比较优秀的教师难以经受各种诱惑而另觅高枝。
隐忧七:课程设置,无所适从
师范院校外语专业传统上是培养基础外语教师的,但现行教学大纲,则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课程设置无所适从,以致既要照顾到传统的师范性,又要兼顾的复合性。
隐忧八:教风不正,学风不浓
此项虽不是主流,影响却不可小视。教风不正有各种表现:(1)教授不教。此项主要表现在:其一教而优则仕,一旦教授职称到手,就往往意味着走上行政岗位,即使上课也是偶尔为之;其二,由于考核导向,不少教授重科研轻教学;其三,教授年龄往往偏大,即使想上课和多上课,也心有余而力不足。(2)不研究教学。有的教师不去主动研究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因而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部分教师从来就没有想过去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而有的则不屑于去研究。(3)不思进取。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外语教师队伍主要由50岁以上的教师和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构成。师范院校的外语教师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历,一方面他们原有的教学理论素养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掌握新的教学理论又有困难,只有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还在沿袭自己当学生时老师使用的陈旧教法,无力或无意钻研新教材、实践新方法、掌握新技术。(4)学生不学。主要表现是,基础太差无法学,受环境影响无心学,专业不合心意不愿学,教学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学,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厌学,以及方法不对不知道怎样学等。
隐忧九:观念落后,方法陈旧
部分教师既不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又不钻研教学方法,更不去研究中小学实行新课程标准以后的新形势。没有实现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依然颇有市场,学生自主学习的余地很小,被动学习的情形居多。有的教师固步自封,不去熟悉和研究以互联网和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外语教学的新情况、新方法和新问题,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和一支粉笔的做法,方法枯燥单调,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术视野狭窄,照本宣科,课堂信息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教材教法课程重视不够,担任教材教法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片面理解培养复合型人才,丢掉了传统的外语教师基本素养和能力训练;偏重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了跨文化知识的传播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隐忧十:压力巨大,不堪重负
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在师范院校所有专业的教师中,外语专业教师承受的压力最大:(1)教学任务繁重,成了上课的机器。据调查,不少外语专业的师生比远远超过外语专业?1∶14或非外语专业1∶18的比例,平均周课时超过20学时,有的甚至超过30学时。(2)教师任课多。教师普遍任课2~3门,最多的达到5~6门。(3)职称压力大。一般师范院校往往没有高级尤其是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评审权掌握在省里,对普通教师施加非学术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小。再加上本身学历、资历的限制,外语教师职称晋升的压力非常大。(4)提高机会少。教师短期进修机会少,攻读学位的难度大。
隐忧十一:办学条件,差强人意
受学校总体条件制约,不少外语专业教学用房不足;计算机、语言实验设备不足,破损严重,无法支撑现代外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图书资料投入严重不足,学生活动场地狭小;教学见习和教学实习基地得不到很好保证。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根子主要在上面,表现在基层。最近,中央一再号召大家树立科学的观,我们认为是非常及时和非常正确的。师范学院外语专业无疑已经到了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了!
:
[1]郭爱先.高师院校师资队伍亟待加强[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
[2]邵春.论师范英语专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1).
[3]周燕.英语教师培训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