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与管理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9
     一、设置大学选修课代写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为社会各界培养了许多外语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 济文化全球化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多年来 ,各高校所开设的一成不变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等知识类课程,使学生们过分关注四、六级证 书 的取得,致使大学英语的教学仍然只能停留在应试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往往只会“哑 巴”英语,且知识面偏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也普遍感到不满意。
  为此,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 性 化,考虑不同的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 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 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
  基于上述精神,各高校为了确保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纷纷加大了选修课的比重。 很多高校都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4年学习期间,必须修完规定学分的选修课。如玉林师范 学院根据自身资源条件与学生生源情况,在完成大学英语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大学外语教 学部充分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技术,开发、设置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选修课教学体 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几年来,该学院在 全院范 围内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出了大学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 语写作、大学英语翻译、英美社会与文化等23门应用性强、深受学生欢迎的大学 英语选修课课程,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与效益。
  
  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设置思路
  
  要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各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程设置必须做适当 调整。要大力开设各种各样的英语选修课,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 英 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 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这里说的大学英语选修课,是指全校(院)不同专业学生均可选修的 英语通选课程。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许多大学生都注重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 合素质,因此,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以培养学生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 目标,切实在提高学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上下功夫。总的来说 ,大学英语选修课设置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这类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写作、 大学英语翻译、广 告英语、外贸英语函电、银行英语、大学英语视听说、英语、机英语、英 语、实用就业英语、大学英语口译等。
  2.语言应用类。这类课程包括:商务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演讲与 辩论等。大学英语课应使学生把所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应用到学习之中。
  3.语言与文化类。这类课程包括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影 视欣赏等。 这类选修课帮助学生从批判的视角去理解语言的思想内涵,从运用中学习语言,丰富学生的 文化知识。
  
  三、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应注意的问题
  
  1.多开设实用性强的课程
  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多开设学生感兴趣或与学生自身密切相 关的实用型课程,诸如英语口语、英语翻译、就业英语、大学英语测试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使 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尽快得到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鼓励优秀任课教师开设选修课
  为了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防止有的教师对选修课不够重视,认为开设选修课就是为了 赚取教学工作量等现象发生,各高校应该努力挖掘教育资源的潜力,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并 出台相应措施,鼓励态度认真、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优秀教师开设选修课,提高选修课的教学 质量,扩大选修课的影响力。
  3.选用优秀教材
  合适的教材是上好选修课的前提。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购买正式出版的优秀选修课教材 外,各高校可以制订政策,鼓励任课教师编写适合学生水平的讲义、辅导材料和课外读物。
  4.加强对学生选课及学习目的的引导
  为了防止学生为挣学分而选课的现象发生,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学生选课引导工作。每学 期 末都必须做好下学期学生选课准备,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与个人兴 趣来进行合理的选择。一旦选择了适当的选修课,确定了学习目标,就要自始至终地进行学 习,决不允许“选而不修、混学分”现象出现。
  5.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由于选修课普遍存在课时少、内容多、授课班级较大等现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及效果, 授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茂,授课教师将所要讲授的 内容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变为生动、真实、可视、可听 、形象有趣的教育信息,并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演示出来,为学生创造真实、生动和 形 象的英语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节约了课堂上板书的时间,提高有限 的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四、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管理
  
  1.规范开课管理制度
  教学主管部门,如教务处,必须严格执行开课审批制度。开课教师必须向教学主管部门 提交内容详尽的开课申请表,并制定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大纲。凡是没有主讲教师资格 的教师不允许开课;教务处严格审阅教师开课材料,如教学计划、教材、书等;教学管理 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优势,使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获得每门公选课的相关信息,如课程 的安排、课程简介、开课要求、课时、学分、主讲教师简介、上课时间地点、限选人数、已选人数 等等各种动态信息。
  2.加强教学过程监督
  (1)开课前,授课老师须在校园网上对自己所开课程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说明本门 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其他教学活动、答疑辅导方式、使用教材和参考书 目、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等,使学生对该课程一目了然,以便决定选课取舍。
  (2)学校建立随机听课制度。校、系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应对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随时监督授课质量,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学 生信息员作用,认真对待他们反映的情况;建立学生评教机制,实行网上评教,让学生对所 学课程做出评价。
  3.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严格课程考试制度
  由于大部分高校都实行学分制,有些选课学生单纯是以挣学分为主要目的, 尽管 选了课,却很少参加过课程学习,以为只要选了课就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 有的只是喜欢上课教师,也不管所选课程是否适合自己。鉴于这种种情形,为了提高学生对公选课 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除了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外,必须严格考试制度,鼓励多种考核形式,加强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成绩考核方式可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
  (1)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占总课程成绩的30%,对学生在课堂上的 表现、出勤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课后自学的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查,作为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
  (2)终结性考试。考试按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的70%。终结性考试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等形式进行。任课教师须命题两套,并拟好标准答案和 评分细则交教务处,由教务处选择其中一套做为期末考试试卷。这样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可以有效 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海霞.研究生公共英语选修课设置浅析[J]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11).
  [3]赵燕.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改革初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 6(6).
  [4]张海龙.对如何提高高校公共选修课质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