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向东南亚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保证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体系的补充。包括东南亚经济贸易与人文地理知识、WTO概论、国际贸易地理、证券、物流等大量的相关经济学知识供学生选择学习。同时,“3+1”培养模式的语言对象国的语言学习也是专业必选课中的重中之重,国内的语言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到语言对象国学习的效果和积极性。
  为保障以上课程体系设置达到良好的效果,教材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专业理论课程,教材的选择既不能有过多的经济学模型分析,也不能过于简单,目前教材市场上专门针对独立院校三本教学的教材较少,因此各个独立院校联合起来编写适合于独立院校教学模式要求的教材成为趋势;专业实践课程目前以实验的模式出现,因此实验手册编写成为保证实验效果的保证。
  再次,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太过注重理论,忽略操作环节;忽略与其他课程之间交叉知识的应用;采用大班授课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中难以突出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考试考核方法老套,不能突出实践性技能的考核要求等等弊端都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目前提倡“合作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自主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运用现代教学手法和教学评估机制,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合作性”教学改革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上课模式、考核模式,配合国际贸易实训室建设,弥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的不足。
  最后,在师资队伍培养上的改革。
  要使以上培养模式达到预想要求,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上就要从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新引进的教师要具备实践经验,从事过贸易、金融等相关行业的人员更好,这类教师能够在实践性教学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并且更能发挥相关理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推进实践性教学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是对现有师资通过进修和调研增强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使教学过程更贴合实际。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