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斌 时间:2013-02-14

  (二)课程组织与实施:1、开发项目课程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项目课程和开发项目课程及相关的教材与传统课程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完全不同。从内容上来看,项目课程教材理应是完成项目所需的操作指南、方案和背景资料,不应是基于传统章节式的学科体系教材。因而,应根据外贸业务流程编写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项目化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由企业资深专家和专业教师团队合力开发校本教材。2、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行项目化课程教学的基础因该是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为此,学校一方面应积极从企业引进与聘请人才为基点,组建一支专兼合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另一方还应建立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制度。3、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从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来看,项目课程是以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作为主体,从而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岗位实际运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方法的同步这一目的。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就是在工作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被教师引导、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应该是为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实际操作练习,使教、学、做、练一体化得以实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加入真实业务这一项目,要以明确的工作任务为导航,充分展开课程的学习工作。另外,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教师,其主要作用应是充分对学生进行引导、评估学生的学习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建立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课程考评体系。设计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是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成果上。改变以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考核方式,把学生、企业做为考核主体,以使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l]赵听.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7,1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