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企业假定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新进展及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翊 时间:2013-02-14

     命题一:当企业是异质的并且无市场进入成本,贸易自由化将起到以下作用:增加企业的预期出口量;当交易成本很高时将降低企业在当地市场的销售量;当交易成本足够低时将增加企业预期总产量;交易成本降低将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反之,交易成本增加将削弱企业的创新水平;提高产业的生产率。
  命题二:如果企业是异质的并且市场结构是内生的,企业的创新水平与交易成本无关。
  命题三:如果企业是异质的并且市场结构是内生的,贸易自由化将起到以下作用:增加一个企业的预期出口并降低该企业在当地市场的预期销售量;当交易成本很高时将增加一个企业的预期总产量;当交易成本低(高)时将增加(降低)企业数量并提高(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的生产率。
  综上,研究表明了两种情形下异质企业与创新的关系,即无市场进入成本时,当交易成本低时,贸易自由化会提高产业的创新投资;若市场具有内生性的市场结构,贸易自由化只对企业数量起到影响,而单个企业的创新投入则不会受到影响,这时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只是各个企业的聚合表现而已。所以产业的创新能力只与交易成本或企业数量有关。
  异质企业模型下的贸易保护问题研究
  Grossman和Helpman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待售的贸易保护模型”(Protection for sale)作为内生贸易政策的代表理论,关注了利益集团影响政策制定所使用的工具以及这些工具在贸易政策制定中的运用,近几年多位学者不断修正发展了他们的研究。Bombardini(2008)认为每个生产部门均由禀赋不同的多个企业构成,而禀赋越充裕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大,越能从保护贸易政策中得到利益,由此这些企业越有可能成为游说政策制定者的利益集团。Chang和Willmann(2006)的研究则明确关注了异质企业假定下的产业内贸易,受保护最多的企业将从事出口而受保护少的企业主要在国内销售。Do和Levchenko(2009)则通过模型分析了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生产销售的固定成本。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德国学者Jennifer Abel-Koch(2010)在对异质企业假定下的内生贸易政策的研究,Jennifer以Chaney(2008)和Rebeyrol&Vauday(2009)的模型为基础,充分分析了边境贸易壁垒(border measures)和境内贸易壁垒(behind-the-border measures)对企业及国家福利的影响及利益集团的游说在保护贸易政策的作用,由此验证了贸易政策的内生性。Jennifer以非关税壁垒在当今保护贸易政策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为分析前提,重点关注了边境贸易壁垒和境内贸易壁垒的作用,他具体提出并验证了以下命题 :命题一:边境贸易壁垒会迫使效率最低的国外出口商从本国市场退出并引导效率低的国内企业开始为国内市场生产。命题二:境内贸易壁垒将迫使原先活跃在本国市场中的那些效率最低的国内和国外企业从本国市场退出,当且仅当国外的企业分布曲线比国内斜度更大时,境内贸易壁垒将使在国内销售的利润从国外企业转移到国内企业中。命题三:无论是境内贸易壁垒还是边境贸易壁垒都将损害本国社会福利。命题四:无论是模型还是实证分析均表明,仅那些规模大、生产效率高的企业会联合起来成为游说贸易政策制定者的利益集团。由此,内生贸易政策的研究又取得了较为深入的发展。
  关于异质企业与增长模型的研究
  将异质企业与增长模型联系在一起的是学者们通过对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后发现的一个普遍事实,即企业雇佣人数存在的不对称性,绝大多数雇员集中在少量的大型企业中,换言之,在经济中确实存在大企业普遍生存时间长的事实。这个问题在传统的研究中常常被忽视,随着异质企业理论的兴起,现代经济学家Helpman,Melitz和Yeaple(2004),Bernard,Eaton,Jensen和Kortum(2003),Kortum和Kramartz(2008)等均在研究中阐释了企业规模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美国学者Erzo G.J. Luttmer综合前期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了增长模型与企业异质性的关系,他提出了增长模型下企业异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雇佣人数的不对称性是企业组织资本差异化的结果,那些拥有高质量组织资本的企业会快速成长壮大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拥有足够的高质量组织资本用以继续成长。其次企业的规模直接反映了生产率的差异,拥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不断发展壮大并将生产率低的企业挤出市场,如若新进入市场的企业能比现存企业表现更良好的话,整个经济的增长率曲线将会走高。由此,现代企业若想在国内市场乃至国外市场找到生存之地,通过创新提高生产率,通过良好的企业组织资本运作发挥企业不断扩大增长的能力,为现代企业竞争的不二法则。
  异质企业贸易理论新进展对我国的启示
  (一)对我国学者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有较强的启发性
  如果说异质企业填补了自克鲁格曼创建规模经济理论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研究领域的空白,那么缘起于美欧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又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我国学者研究国际贸易理论起到了较强的启发性。由于我国外贸工作起步较晚,现实的限制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比西方学者的研究有所滞后,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引进前提下,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更多集中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对我国外经贸工作的适用上。当然实证性的研究对经济贸易的指导性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然而在异质企业假定下的新新贸易理论逐渐被主流学者认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我国学者无论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或是理论的适用性上都应该受到该理论的启发,使研究工作具有更大的进步和最新的进展。
  (二)异质企业的研究视角更加宽泛且对现实指导有更强探索性
  如果说异质企业理论的最初推动者Melitz,Bernard等人的研究集中在异质企业的生产率、贸易行为等方面,近期的研究成果则具有了更加宽泛的视角,借助异质企业的模型假定,研究不同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出口地理方向,甚至对异质企业和贸易保护政策进行研究,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及政府政策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更在异质企业假定下完善了增长模型,可以说在以异质企业为假定的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上,学者们已打开了思路,从宏微观层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而这些成果无疑对现实的指导具有更强的探索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