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的双元制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旻 时间:2013-02-14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必经之路。我院的国际贸易专业近年来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广泛借鉴同类院校的经验和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和实施了工学结合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现状分析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已经尝试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订单式”等工学结合模式,但实际的效果未能尽如人意。从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来看,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尚需解决以下三大主要问题:
  1 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
  鉴于外贸工作具有的复杂性、风险性、私密性、连续性、操作性等特点,外贸企业大多规模不大、人才需求不多、人员流动性较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大多不愿接受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目前的校企合作形式多数未能为企业提供实质的利益增加,尚未能实现“双赢”的合作目的,因此企业的合作积极性不高。
  2 工学结合的教师缺乏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工学结合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很难找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精通外贸业务,同时具备教学经验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且许多教师仍然未能转变思维,主动成为工学结合模式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这严重制约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效果。
  3 人才培养的实践性不强
  虽然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均已建立了数家校企合作单位,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课程教学依然过于理论化,教学未能真正贴近企业实际,教学项目的实用性不强,尚未能真正实施实践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许多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设计脱离实际较大,专业教师对于有创业激情和兴趣的学生的创业实践指导不足。
  
  二 构建工学结合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切实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经过研究构建了工学结合的双元制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双元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元素为三点:一是工学结合,即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二是双元制,学生既是在校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员工;三是外贸性,学生从事的是外贸业务,经营的是外贸商品,将要考取的是全国外贸业务员证书。为此,我们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 教学改革
  我们在校内对所有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理论实务一体化、教学考证一体化、实务内容实践化”等实践导向的理念指导教学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尽可能采用真实的项目,专业课程积极推行驾证式考核。我们在教学中还有效地融入外贸行业职业标准,紧密结合全国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外贸行业资格考试认证的内容有效地实现课证融合。同时我们设计完善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流程、学会方法、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此外,我们尤其重视的是对学生组建的创业团队及具有具体外贸商品的模拟公司进行项目化管理,同时尝试进行全程的创业指导和监督。
  2 学生的校外实践
  为了落实学生的企业员工和在校生的双元身份,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志同道合、优势互补等原则组建创业团队,成立模拟公司,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行业和外贸商品,并联系信誉良好的提供所需商品的浙江企业,洽谈与企业的外贸业务合作事宜。每个学生均成为合作企业的业务员,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逐步完成各项外贸业务操作,并积极为企业开发客户和拓展业务。学生每个季度对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和改进。
  3 企业的实际支持
  合作的企业除了为学生提供外贸业务所需的实际商品外,还为学生安排商品知识、生产工艺、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选派优秀外贸业务员或经理担任学生的师傅和专职联系人,并与学生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根据实际需要派遣一线专家到学校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并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实训场所。同时,企业负责任地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地考核学生的业绩,乐意吸纳优秀的学生加盟公司。部分拥有阿里巴巴国际贸易平台的企业,还为学生开展网上贸易提供支持和技术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外贸业务技能。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