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专业本科阶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乃仁 时间:2013-02-14

  2.4教学组织形式的构建
  传统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内单一封闭、刻板保守形式的“黑板+粉笔”的课堂面授方式。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体系除重视课堂教学对知识点的传授之外,更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如“拉出去,请进来”(即将课堂拉到企业、海关等实际操作机构去、将企业、海关的相关造作人员请进学校来),以及多媒体动感教学、实验室分组实训对抗演练等,鼓励学生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形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另外,要特别重视学生实习与就业的结合。以南阳师范学院经管学院为例,我们在学生第七学期顺利完成本科阶段所有课程之后,将其毕业实习时间集中安排在第八学期,之后,除准备考研的学生继续在校复习备考以外,大多数学生都拥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自主选择实习岗位,并在实习过程中就完成了自己与企业的双向选择,实现了“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2.5教学内容的构建
  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曾经“一纲一本”一统天下,教学内容高度统一,即使教材不同,其相似程度也往往较高。在此基础上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成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抱着课本打滚”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是通过改革要使教学内容既有本学科知识又有非本学科知识,除了静态的书本知识外,还应该有动态的模拟体验和应用成败的直接体验,以期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
  2.6教学手段的构建
  除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外,应该重视书刊音像、电影电视、网络、实训软件等多种教学资源的利用,应该更加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要使多媒体技术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应该更加重视实习、见习、实验(实训)、毕业论文等手段的运用,要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在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扩展拓展点上具有现象直观的优势,使其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2.7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构建
  传统教学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否到位、教材处理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清晰、教材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学手段是否恰当,评价的标准是看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构建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就是要关注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开放性、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是否具有探究性、教学手段是否具有多样性等,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因而,新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应该强化教学评价的诊断、发展和激励功能。
  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如果是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则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轻重和比例也有一争。经验告诉我们,国际经贸人才首先应具备以下素质即:工作富有条理性、个性坚毅、遇事沉稳、善于沟通交往、分析事物有洞察力等即智商、情商兼备,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就必须强调本科阶段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性、应用性、适应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特色等特点,这就需要人才知识结构的一专多能性。我国多位学者在比较了本专业中外课程设置的不同点后曾得出结论,认为我国高校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而国外高校则恰恰相反,必修课较少,重视选修课,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从社会学到心理学的任何课程,数量不在于多,而是在于质量。另外,国外高校还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开设了美术、音乐、戏剧、艺术史、人类学等艺术课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种文化和专业领域知识的认识。也有些国外高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地区,深入了解其历史、地理、文化、法律、商业甚至是语言,同时,各大学定期安排大量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2][3]等。笔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上的国外经验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银德 屠立峰,高校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4(11)
  [2] 王娟涓 朱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之比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3)
  [3] 李炳林,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与实践性教学之比较[J].当代经济,2007(6)下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