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二、加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
  当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的时候。它就有着与以前的大众传媒的不同特征,即平等性与交互性。在报纸和电视上,你是否能及时发表对某一重大事件的看法?是否能和某一明星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交谈?这些以前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事情。互联网能轻而易举地做到。因此,可以说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播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传递和发布信息的方式,它强调大众的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学生思想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在网络时代,思想教育的成效将更多地依赖于”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将变得平等、互动。因此,就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来说.重点是培养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就其思想教育的形式来说.主要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

  2、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其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针对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的倾向,要教育大学生分清楚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不同,向他们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必定存在的某些不足,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丢掉幻想,积极地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青年之间、青年和社会之间的交往.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条件的应该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对有心理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克服人际交往障碍: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国情、民情的认识,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3、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做好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
  首先,网络是个新生事物,网络社会的伦理规则处于建设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建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探讨网络伦理规范,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形成网络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规范网络伦理,为大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其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德”教育,要让他们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要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和识别,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

  4、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网络社会存在大量的虚拟组织,有社交类、消费类、职业类、娱乐类、学术类等等。网络组织既有健康的、利于青年学生发展的类型,也有不健康的、不利于他们成长的类型。它们基本游离于有效管理之外,对现实社会中合法的、健康的组织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只要我们主动地去了解各类网络组织,与其加强联系,并以有效的方式介入到他们的运作、管理之中,各种虚拟组织并不是不可以为我所用的。也可以通过网络形成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开展利于青年学生发展、成才的活动。

  5、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对大学生进入网络社会进行法律保护和有效地预防网络犯罪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

  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网络立法工作,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网络立法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网络立法工作相对于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情况,显得较为滞后,不能有效地阻止网络犯罪现象的发生。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网络犯罪的深渊。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缺乏有效的法律制约,学生相应地就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对于保护学生不受网络犯罪的侵害和预防学生网络犯罪都有重要作用。

  6.互联网前教师角色要转变
  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互联网前,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要做引导员或咨询员:互联网上有大量信息和知识供学生选学,但由于学生自身阅历、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局限。面对互联网纷繁的知识,可能会无所适从,而教师却可凭借自身的阅历、经验、知识优势辨别、筛选大量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自学。

  要做保护人:互联网可以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信息,但大量的信息中也有不少无用的甚至有害的信息。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意识的保护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不出思想偏差。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到更重要的地位,只不过教师的角色同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教师必须是掌握新技术应用之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