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商品期货价格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表2给出了不同货币环境下这三种指数的收益差异性情况。注意到,表2还有一个维度是关于利率变化期问题。当期是指当月利率变化情况,而提前一期是指前一期利率变化情况。由于当期利率变化与商品期货收益间的关系,依据都是当期历史数据,投资者并不能根据当月利率来调整当月期货头寸从而获取收益。为此,我们特别列出了提前一期的不同货币环境对本月商品期货收益的影响,这样,投资者可以利用上一月的利率变化情况来进行本期的期货头寸调整,从而获得投资收益。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表2所反应出的信息。
  1. 总体不同货币环境下收益情况。首先从总体上,无论针对美国货币政策还是中国货币政策,在从紧的货币环境下,这些指数都表现出了正的收益,而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则表现出了负的收益。这充分说明了商品期货收益与货币环境有关。如在0.02的显着性水平下,当期中国货币政策从紧时,GSCI的当期月收益为2.17%,而中国货币政策宽松时,GSCI的当期月收益为-0.62%。另外,不仅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对美国商品期货收益产生影响(这与Jensen结果一致),而且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对美国商品期货收益产生影响,即政府提高利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商品期货指数收益将会提高。
  2. 不同指数间对比。从表2提前一期这一列,我们可以发现GSCI金属显着性水平都很高,而其它的显着性水平不是很高。这说明GSCI金属指数收益受前期货币政策的影响比其它指数较为敏感。尤其是从提前一期中国货币政策对GSCIM的影响看,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金属市场的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开篇所提到的“中国需求”通过货币政策环境传导出来的想法,间接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大宗金属资源商品需求造就了近几年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繁荣的事实。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当期与提前一期的中国货币政策,GSCIM受货币环境的影响相对滞后,这与前面提到的5阶滞后阶数相吻合。
  3. 中国和美国不同货币环境下收益对比。相比于美国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当期变化对美国商品期货投资收益产生的影响显着性并不都很高,置信水平没有小于0.01的。而在当期美国货币政策环境下,商品期货收益差异均有很高显着性。但在提前一期的情况下,两者并没有太大差异。除了GSCI金属之外,显着性水平都有所降低。事实上,我们最关心提前一期情况下的收益情况,这关系到是否可以利用货币政策环境获取投资收益。分析表2提前一期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按照中国货币政策进行商品期货配置,都会好于按照美国货币政策进行商品期货配置。以GSCI金属指数收益为例,在中国货币政策从紧环境下,商品期货收益为2.02%,而按照美国货币环境配置商品期货收益只有1.48%。对于众多做多的期货投资者,这一发现无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由于二者总体样本平均收益是相同的,所以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卖空商品期货,按照美国货币环境配置商品期货,收益较高(后者为-1.76%,前者为-1.23%)。
  四、 结论
  无论是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还是不同货币环境下的方差分析都表明,中国货币环境对国际商品市场有着显着的影响。同时本文发现利用中国货币政策信息进行商品期货配置要好于利用美国货币政策信息,即相比于美国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商品期货价格波动有着更好的解释能力,说明中国经济为国际商品期货价格变化传递着重要的信号。从背后的经济学意义来看,美国发达的期货市场,集中了大量的资金,资产价格受现货价格的影响,而现货价格又取决于全球市场的供给,中国近年来对外资源的强烈需求,中国货币政策必然会对资本密集型市场的需求产生影响。这种间接的传导效应为我们商品资产配置带来了可实现的收益。在一般的资产配置情况下,往往不考虑条件方差与条件均值,假设收益服从随机游走等。然而,长期投资者如果忽略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将错误地过多配置股票资产。本文给出的货币政策环境对商品期货投资收益有一定预测能力的事实说明,我们可以根据历史额外信息来确定未来的参数。这为现实中商品投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Bessembinder H. and Chan K. Time-varying risk premia and forecastable returns in futures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2,(10):169-193.
  2. Edwards, F.R. and M.O. Cagayan, Hedge Fund and Commodity Investments in Bull and Bear Markets,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summer,2001,(5):97-108.
  3. Strongin, S. and M. Petsch, the Mid-Cycle Pause: A Buy Signal for Commodities, Goldman Sachs Commodity Research,1995,(7):1-28.
  4. Nijman, Theo, Laurens Swinkels, Strategic and Tactical Allocation to Commodities for Retirement Savings Schemes, discussion paper, Tilburg University,2003.
  5. Vrugt etl. Dynamic Commodity Timing Stra- tegies, NBER working paper,2004.
  6. Erb C., Harvey C. The strategic and tactical value of commodity future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06,62(2):69-97.
  7. Batten Jonathan A., Ciner, Cetin Lucey, Brian M. The macro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vola- tility in precious metals markets. SSRN June 20,2008.
  8. Greer. The handbook of inflation hedging investment,2005:105-122.
  9. Jensen, Gerald R., Johnson, Robert R. and Mercer, Jeffrey M., 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and Commodity Futures,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Investor,2002,(5):489-506.
  10. 王铭利.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10,(9).
  11. 伍志文.中国之谜”原因新解:金融资产膨胀假说.财经科学,2003,(1).
  12. 路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4,(6).
  13. 高云峰,董邦国.中国货币需求稳定性的实证研究——基于1994年~2005年的协整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6,(6).
  14. 易行健.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复旦大学,2004.
  15.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5.
  16. 王志强,徐亚范,朱丽红.大连商品交易所市场有效性检验.财经问题研究,1998,(12).
  17. 石建民.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经济研究,2001,(5).
  18. 钱小安.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经济研究,1998,(1).
  19. 张树忠,李天忠,丁涛.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与CPI关系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6,(1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