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雷沫里 时间:2013-02-14

  4.缺乏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没有公平的市场环境,经济效率会大大降低,经济增长质量也没有保证。一是机会不公平。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机会不公平,有些领域至今民营企业都不能进入,造成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实质性垄断。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机会也不公平,有些企业通过权力寻租取得了政府发包和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权,从中获得了高额利润,使得一些在本行业里具有高科技、高质量的企业没有机会取得项目承包权,影响了工程质量和科技进步,降低了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二是制度不公平。由于我国存在封建社会的后遗症,虽经30多年的改革有了一些变化,但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组织都很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不透明,尤其是准入机制不健全,交易不规范,市场发育不成熟。
  为了推动甘肃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建议对经济发展战略做如下调整和完善:
  一、进一步理清甘肃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十六字”发展战略的思路
  在实施中心带动战略中有无能够实施带动的条件、如何带动、怎样带动至关重要;在实施“两翼齐飞”战略中同样存在着有无齐飞的条件、如何齐飞、怎样齐飞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弄清甘肃经济发展现状,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总结,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
  1.理清甘肃的产业结构、经济驱动模式和生态安全。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决定其经济演化进程和国民经济总体效益的高低。2008年,甘肃三次产业的比重依次是14.6%、46.3%、39.1%,其中工业占39.7%;2008年,三次产业的就业比例是62.01:15.26:22.73。可以看出,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而劳动力结构为“一三二”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程度较大,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低,但就业人数最多,这对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这说明资源与人口配置效率低下,产业结构演化迟滞。因此,我省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发展农业、工业和建筑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物流、金融、文化等第三产业。甘肃的经济驱动主要是以石油、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电子等为主的驱动,总体上还是建国初期建成的几个大项目做支撑作用的驱动模式。经济总量小,资本积累少,科技进步慢,自主创新能力差,这将直接延缓我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甘肃的环境非常脆弱,河西走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造成水源紧张,荒漠化严重;中东部干旱缺水,这些都是发展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巨大障碍。
  2.理清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行性。增长极理论的提出者、法国经济学家佩鲁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点或增长极上,是非均衡发展,具有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回浪效应。我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基于这一理论,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教训,立足甘肃实际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增长极理论认为,推动某个地区经济增长需要有推进性产业,我省的推动性产业在哪里?就拿实施中心带动战略中的兰州市来说,虽然第二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重在47%以上,但工业仅占34%左右,占总产值的30%左右,而且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比重占到60%以上,生物制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占的比重偏低。石化、钢材、有色金属行业由于受国际、国内发展影响,原料供应困难,成本上涨,面临很大的压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