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电产品回收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3-02-14
  (5)再制造和再循环系统。这是整个家电回收系统的核心部分。生产企业对现有生产流程的改进,零部件的标准化,面向回收再造的产品设计DFR(Design for Recycling or Remanufacturing)是家电回收物流能否成功的关键。 
  首先,提高产品的可再造性,要求工程师在设计产品时,除了考虑功能要求外,还要考虑产品的可再循环性(recyclability)。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增强家电产品的可在造性:一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正确合理的模块划分可简化设备结构,便于模块的组织与管理以及设备可重构的实施,优化重构操作过程,提高模块之间的匹配精度。可重构功能模块的标准化有助于组织专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实现不同厂家零部件的互换。二是可拆卸创新设计。进行回收的产品通常要进行拆卸,所以在设计时最好采用拆卸方便的设计,减少不可拆连接。其次,企业必须评估现有的生产运作流程、能力和技术能否支持产品再造,在技术和经济的可行性基础上对现有生产流程的改造,以达到废旧家电再制造的技术和质量要求。 
  (6)系统之间协调与整合。在运作层面上,回收企业可以利用废旧零部件的应用信息档案,提高回收过程中产品和零件的库存管理水平,对产生返还情况和原因进行记录,有利于企业计划和管理逆向供应链的运营状况。在战略层,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理解顾客的消费模式,制定产品开发战略。通过详细的了解产品特性,制造商可以改善产品设计,逐步提高质量。 
  在系统协调方面,通过各系统间的信息共享,运作流程间业务配合,各子系统在各自战略目标的指导的下既要充分发挥各系统的优势,又要达到整体供应链绩效的最优化。这就需要从事家电回收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系统思想和全局观,还要具备很好的协调能力和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 
   
  6结束语 
   
  废弃家电的回收再利用是关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问题。回收物流已经成为众多优秀企业的竞争利器,尤其在家用电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它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主要从供应链系统的角度去探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的家电回收系统。文章只是对这个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描述,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高海晨. 对供应链中逆向物流管理的探讨[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8):49-52. 
  [2] 田宇. 创新型产品逆向物流中的回购定价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5(1):72-74. 
  [3] 周道全. 对我国旧家用电器“绿色回收”问题的探讨[J]. 技术经济,2003(9):32-33. 
  [4] 吕庆华,杨永超. 论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新模式[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44-50. 
  [5] 王科. 从电子产品回收立法看逆向物流[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12-15. 
  [6] 徐剑,张云里,金玉然. 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网络研究[J]. 物流科技,2005(3):56-59. 
  [7] 李勇建. 供应链上的新元素——企业逆向物流管理实践[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8] 龚英,靳俊喜. 循环经济下的回收物流[M]. 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6. 
  [9] 唐纳德 J. 鲍尔索克斯(美),等. 物流管理[M]. 林国龙,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0]Stock J R. Reverse Logistics[M]. Oak Brook I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2. 
  [11]Moritz Fleischman.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M]. Springer_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2001. 
  [12]Waltha, Surendra M. Gupta. Optimizing the Supply Chain in Reverse Logistics[R]. IBM Global Services Supply Chain Planning-Business Innovation Services Laboratory for Responsible Manufacturing, 2001. 
  [13]Fleischmann, M. 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Structures and Design[R]. ERIM Report Series Research In Management, ERS-2001-52-LIS,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The Netherlands, 2001. 
  [14]Andel, T. There’s power in numbers[J].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1995,36(8):67-68. 
  [15]Shad Dowlatshahi. Developing a reverse logistics theory Interfaces[J]. Sustainable Business, 2000,30(3):143-15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