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山西省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效“难点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2009年山西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1.9%,比2008年提高3.8个百分点。民主法制与资源环境实现程度大幅提升,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文化教育稳步推进。按照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仍是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全面小康;成效;难点;对策
  一、山西省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效分析
  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发的监测方案,我们对2000年以来的山西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测算分析。2009年山西省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1.9%,比2008年提高3.8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4个百分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呈稳步推进态势。山西省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实现程度均较2008年稳步提高。
  (一)经受危机考验,经济发展实现“V”型反转
  2009年山西省经济发展方面的实现程度为62.7%,比2008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09年山西省人均GDP比2008年增加了699元,是2000年的2.63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10%,比2008年的0.86%和2000年的0.54%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2%,比2008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自2000年以来,山西省城镇人口比重逐年上升,2000年为26.97%,2009年增加到45.99%;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基本保持稳定,均处于2%-4%之间。
  (二)实施惠民工程,社会发展更趋和谐
  2009年山西省社会和谐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0.2%,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2009年山西省基尼系数为0.43,与2008年基本持平,比2000年增加0.07;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为1)由上年的3.20微升至3.30,但比2000年的2.48增加了0.82;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为39.95%比2008年下降了3.13个百分点;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62.84%,比2008年提高8.52个百分点;反映受教育方面平等程度的男女生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2009年为89.72%,比2008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
  (三)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2009年山西省生活质量方面的实现程度为80.2%,比2008年提高3.0个百分点,是六个方面中实现进程最快的指标,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2009年山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43元(2000年不变价格),比上年增长7.6%,比2000年增长了1.72倍;反映居民总体消费水平与结构的主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自2000年以来明显呈下降趋势,2009年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2.8%和37.1%,分别比2008年下降了1.0和1.9个百分点;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7.9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20.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由2000年的18.4平方米提高到2009年的25.0平方米;衡量儿童健康、福利水平和变化程度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继续下降,2009年为10.62‰,顺利实现发展目标;全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7岁。
  (四)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社会安全得到加强
  民主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山西省民主法制方面的实现程度达到92.0%,比2008年提高8.8个百分点,是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方面中实现程度最高的,其高起点体现了山西省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基础较好的特征,也准确反映了全省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中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明显成效,成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稳定器”。从反映民主法制的两项指标看,随着政务公开和民主建设的推进,人们对民主法制建设的满意度在稳步提高。2009年通过抽样调查而得的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达到8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民对自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的满意程度;社会安全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生产安全等社会安全几个主要方面的总体变化情况,表示整体社会安全状态的变动趋势。2009年山西省的社会安全指数由2008年的78.5%上升到了93.7%。
  (五)教育事业发展平稳,文化事业仍需加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009年文化教育方面的实现程度为72.9%,比2008年提高0.1个百分点,是六个方面中实现程度较低的一个方面。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2.8%上升为2009年的2.9%。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既是综合反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标,也是综合反映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指标,2009年山西省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08%,与上年持平。反映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民受教育水平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逐年上升,2000年为7.80年,2009年增长到9.16年。
  (六)环境改善明显加快,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2009年山西省资源环境方面的实现程度为49.9%,比2008年提高6.1个百分点,是六个方面中实现程度提升幅度较快的一个方面,反映出全省在资源整合、节能减排等方面工作的巨大成效,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结构的原因和地区的特殊性,其又成为六个方面中实现程度最低的一个方面,低于全省全面小康建设进程22.0个百分点,仍是现行监测方案下制约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最主要方面。单位GDP能耗在山西省“节能减排”强力措施的推动下明显下降;反映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实现程度的耕地面积指数(以2000年为100%),2009年为91.01%,比2008年略有提升;由大气环境、水环境、绿化等环境要素构成的环境质量指数逐年好转,2009年全省11个市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96.6%,明显高于2008年;地表水达标率由2008年的15.5%上升到29.4%;森林覆盖率也在继续扩大。
  二、山西省全面小康建设中的难点
  (一)经济结构调整
  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历经多年积极调整,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积弊较深,尾大掉头难,决定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将只能是负重爬坡。总体来看,三次产业严重失衡。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过重,三次产业中二产占到近60%。就第二产业内部来看,多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几个传统产业占到全省工业生产总值的80%以上。支柱产业偏重、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比较突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山西省的煤、焦、冶、电深度受创,工业经济深幅下滑,全省产业结构畸重的结构性矛盾显露无遗。由于山西省独特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工业支柱行业多处于产业链上游,对外部需求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加之这些年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导致产能过剩问题日趋突出,从而导致我们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回旋余地变窄,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的程度严重。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