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委托代理视角对供水业的普遍服务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文豪 时间:2013-02-15
  2.3 特许经营的政府模式
  分析政府特许模式,特别是私人资本介入下的情况。直观上,私人资本介入,为了保证其利润,营利性方面与效率方面有可能提高,但是更可能的是加剧了对亲贫方面的威胁。因为私人目标肯定不同于政府多目标尤其是公益性,代理人专业化为委托人加剧了隐藏行动与隐藏信息问题,所以在信息处理上,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多。私人参与使得水供给主体变得复杂,责任容易推卸,公众监督成本加大。特许经营面对市场化竞标,其中可能出现代理人合谋,受到集团利益影响。Estache认为公用事业对价格影响不仅依赖于改革前的成本与资费水平,而且依赖于民营化的利益如何在各集团利益之间进行分配。私有化会削弱政府顾及社会公平的能力。通过削弱政府这种能力,私有化也会侵蚀地方层面民主参与的重要地位。总之,私人资本介入会大大提高其对利润的要求。供给的经济委托可以得到委托代理专业化的好处,使得提供效率有可能提高,如果是“真正”的市场化还解决了垄断弊端。不过,政府原先多目标委托代理或许受到威胁,而且产生严重代理人合谋问题。
  
  3 解决路径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指出,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一是建立健全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即通过合理厘定代理契约,明确代理人的权利、义务来给予代理人以最佳的行为激励,使代理人行为目标接近于委托人的目标,减轻代理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和进行逆向选择的动机,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得以控制。二是建立健全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即在代理人之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委托—代理关系交由市场来决定,监督。这样就能够使得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成为迟早要接受市场惩罚的不利行为。同时,代理人市场的存在将使代理人的行为具有可比性,从而减少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降低进行监督和绩效考核所需的要素投入。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在市场化背景下,必须让公众具有足够监督权,这样才能反映水权人基本权利特点,这是使委托代理理论在城市供水业中完全适应性具备的前提。从公用事业中的多重委托代理特征看,公用事业监管中的委托代理包括:公众、城市管理部门、监管者、企业,这形成多重委托代理。这种关系的核心是,监管者作为消费者的代理人,它要确保被监管企业实现消费者利益。不仅如此,还需要公众能够对代理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激励,对企业行为能够有直接影响。所以只有坚强公众对一级代理人和最终代理人,监督、激励才能有利于改革。
  其次,立法保护重要性。消费者要求监管者能以法律权限实现被规制企业的信息公开,而且要求实行确切的监管。如果监管者能实行确切的监管,监管者本身则可以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在社会上的评价,因此,建立这样的激励机制,对监管者来说是必要的。激励机制在监管者与被监管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要严谨立法,有法可依。
  最后,公众对两个代理人监督管理,即通过听证会、媒体监督等,这样可能缓解合谋。其中重要的一点,无论政治委托代理,立法等过长,还是经济委托,都可以建立直接的消费者监督委员会来执行监督。这样缩短监督链条,使亲贫性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朱绍文,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82
  [2]许峰.中国公用事业民营企业进入中的亲贫规制[D].复旦大学,2006
  [3]张维迎.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5(4):10-20
  [4]吴旭亮.中国基础设施产业的私人参与和亲贫规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