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雁行理论”统筹区域产业转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候艳飞 时间:2013-02-15

  三、重庆产业转移
  相对于“雁行模式”(东亚模式),以东部为“雁头”,中部为“雁身”,西部为“雁尾”的经济发展模式,“后雁行模式” 是指一国之内发达地区产业沿着劳动密集产业—资本密集产业—技术密集产业的方向不断向欠发达地区进行转移和结构优化,从而推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对于重庆承接产业转移,这种“后雁行模式”是值得推广和研究的重要模式。
  (一)密集西迁
  2009年,广东大长江集团入驻重庆,在江津双福工业园区建厂;8家来自京沪浙的客商抱团落户重庆,拟投资11亿元生产汽摩零配件。2008年该集团进军重庆,在合川启动了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成功汽摩配件工业园”。在合川投资建汽摩配件基地,为温州汽摩配件企业的产业转移提供目的地。由成功集团牵头到渝考察的汽摩配件企业有30多家。这是近来东部沿海地区的汽摩企业集体转战重庆的一个缩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广东大长江集团的西迁之举。2008年重庆31家摩企摩托生产量突破1 100万辆,占有全国38%份额,而大长江集团1家产量就近300万辆。大长江集团已与江津区签订协议,在江津双福新区建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规划面积达500亩,投资金额将在10亿元以上。在此之前,江津区已分别与中国瑞标集团、宁波华翔集团等企业,就沿海汽摩配件项目人驻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其中,仅中国瑞标集团就将联合58家企业,投资54.5亿元,在珞璜工业园打造一个温州汽摩配件产业园,作为承接汽摩产业转移的基地。
  表1重庆市实际利用内资金额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根据重庆统计年鉴整理。
  2009年,重庆市实际利用内资突破1 000 亿元,是直辖前1996 年的43倍,年均增长33.6%。从产业类别看,以第二产业为主,1997—2001 年,全市第二产业利用内资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02 年出现大的突破,比上年增长26.0%,且增势不减,2009年达到历史高点707亿元,是1996 年的67.1倍,年均增长38.2%,海尔、格力、美的、长虹、康佳、中国普天、中集、云天化、如意、福耀等国内一大批知名企业(集团) 相继落户重庆 [4]。
  (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特点①
  1.从区域看,2009年,“一圈”占全市常住人口60%、GDP 总量77.8%、工业增加值81.3%,是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该区域实际利用内资约占全市79.1%,渝东北、渝东南分别为13.8%、7.1%,“两翼”明显较弱。
  2.从来源地看,2009年,重庆市吸引内资主要来源于东部地区,且近年来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1996年,来自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占重庆实际利用内资的67.1%,为22.9 亿元。2009年,这一份额提高到77.9%,而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分别占6.9%、15.2%。
  3.从产业看,以第三产业为主,但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2009年,第三产业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总量比重由1996年68.3%降至2008年49.6%,而第二产业比重由30.9%提高到48.2%。
  (三)为何选重庆
  在产能过剩和金融危机来袭的情况下,东部地区出口订单锐减,必须寻找新的市场。而处于内陆的重庆,摩托、汽车整车生产企业,长安汽车更在行业内举足轻重。此外,重庆的成本优势也是沿海企业看重的另一个原因。
  如在浙江温州一般乡镇的工业用地价格在100万元/亩以上,温州附近的土地价格更是高达1 000万元/亩以上。而在重庆,乡镇的工业用土地价格,一般仅为10万元/亩左右。区县城区附近的土地虽然要高些,但也不及温州乡镇工业用地价格的一半。就人力成本而言,沿海也大大高于重庆。同时,重庆的工业用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近年来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且供应充足。此外,沿海企业看重的,还包括重庆市政府发展壮大汽摩产业的决心和营造的良好氛围。
  把重庆发展情况比照于“雁行理论”,在传统的产业梯度转移中,重庆主要被注入的是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走原有的向上延伸产业链的老路,这严重制约了重庆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重塑“雁行模式”、优化引资导向,对于重庆,不仅要接受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产业的投资,更要大力吸收技术密集度较高产业的直接投资,其资金和技术的产品的市场应积极向东部及其他国家开放,在进行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的同时,针对那些能够带来完整产业链条产品的市场进行开放,吸引投资,实现产业的整体转移而非部分环节转移,等到初步掌握了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后,再积极利用重庆资源和劳动力价格的优势,使该产品的“进口”逐步让位于重庆自行生产。伴随着规模经济、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重庆这类产品的竞争力将不断上升,相关产业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产品的“出口”和产业集群的建立,达到重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四、结束语
  中西部地区要把自有传统产业和接受转移来的传统产业一并纳入创新改造范围,对这类中小企业进行支持,在不发达地区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集群造就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此外,在克服区域内重复建设、产业结构雷同等问题时,要吸收“后雁形模式”的一些理论,比如在三大区域内分别因地制宜地发展自己的战略产业、主导产业,扶持有自主开发能力、技术路线和领先的核心技术的产业,建立产业不断升级的机制,以此跳出“雁行模式”的局限,以便在将来各区域差距缩小或其他情况出现时,不重蹈经济衰退的覆辙。

  参考文献:
  [1]周君.“雁行模式”与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J].经济观察,2008,(4):72-73.
  [2]吴汉嵩.中国产业转移的区域性与突破[J].江苏商论,2009,(2):133-135.
  [3]曾国平.产业梯度转移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08,(1):67-69.
  [4]皮晓鹏.重庆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44-14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