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常运琼 曹永峰 时间:2013-02-15
       二、浙江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比较实证
        (一)主成分分析模型
        虽然八所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能力整体上低于浙江省地方院校的平均水平,但各新建院校的发展不平衡。为考察八所新建本科院校的相对差距,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其科研能力。
        上文分别考察了科技人员、科研经费、科研课题、科技成果和技术转让的贡献等指标。实际上,这些指标存在高度的相关,但却又各有侧重。另外,实证分析还发现并不是一个学校的所有指标值都高于学校的情况,按照不同的指标,各高校会有不同的排列顺序。因此,在对高校进行科研能力分析时要对指标进行综合处理。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得出学校的综合科研能力,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降维处理,将原来几个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进而通过综合指标的权重来计算综合指标的综合得分。数据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具体方法和步骤如下:
        首先,选取教学与科研人员、研究与发展人员、政府资金、企事业单位委托资金、科研课题、人均承担课题经费、科技论文与论著、国外学术刊物论文、成果授奖、技术转让等十个指标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
        其次,为了消除各变量不同数量和量纲上的影响,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求出各变量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入公共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越大越好;再根据各因子的系数矩阵和标准化处理后的原始数据计算各因子的得分,最后根据( ,其中 是第 个行业的综合得分, 是第 个行业第 个因子得分, 是第 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用作主因子权重),得出各行业的因子综合得分,得分高者表明该学校在该区域内为科研能力突出的学校。
        (二)数据分析结果
        经过主成分分析,可以确定由三个主成分以及综合主成分来评价浙江省八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对于第一个主成分F1,课题项目、科技论著、国外学术刊物论文、成果授奖的系数较大,因而可以认为F1代表了科研创新的产出;对于第二个主成分F2,研究与发展人员、教学与科研人员的系数较大,可以认为F2代表了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本和创新潜力;对于第三个主成分F3,教学与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委托资金、人均承担课题经费的系数较大,可以认为F3代表了科技投入的影响力。
        从综合排名来看,浙江科技学院居第一位,主要是因为在课题项目、科技论著、国外学术刊物论文、成果授奖等方面,也即主成分F1中遥遥领先其他七个学院,但在主成分F2和F3的排名却现对靠后,这也说明浙江科技学院在科研人员和投入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会影响到它的发展潜力。嘉兴学院虽然综合排名在第二位,但其各项因子得分相对都较为优秀,其科研基础、投入与产出等都排在第二位或第一位,可以说是新建本科院校中最有发展潜力的。绍兴文理学院在科研人员方面表现突出,但其科技的投入产出相对较弱,特别其F1排名在第六,表现出其在科技创新产出方面的劣势。台州学院在教学科研人员、和科技投入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科技创新产出方面排在倒数第二,表明台州学院的投入产出不匹配,有待改善科技创新的产出率,提高其创新效能。湖州师范学院各项指标居于中等偏下,相对较弱的是科研的投入。浙江万里学院和宁波工程学院作为新型本科院校,综合能力居于第六和第七位,但它们在科技创新的产出方面表现处于中等偏上,如果能在科研人力资源、科技投入等方面得到加强,其科研能力的综合排名将会得到明显提升。丽水学院居于综合排名的最后一位,由于地处浙江的欠发达地区,其科研人力资本、科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等指标都处于下游。 
        

        三、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技人才的内培外引,集聚科技人力资源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可知,教学与科研人员以及研发人员是制约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中低职称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创新的程度不高也应当高度重视。新建地方院校由于受到平台低、刚起步、或地处中小城市、乃至欠发达地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积聚人才方面应有创新性举措,有必要树立新的人才引进观念,要有“合理用好现有人才,择优培养未来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高端人才”的内培外引用人思路。同时,在调动各层次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方面也应进行制度性创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成才、用才、展才的运行机制,既要重视发挥高级职称科技人员的作用,更要重视培养、吸引和稳定中低职称的科研人员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特别是要重点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才俊。进一步完善对科技人才的人才管理和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集聚科技人力资源。
        (二)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效能
        实证结果显示浙江科技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能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其科技创新的产出非常突出。可以认为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大力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效能。为此,新建本科院校有必要加强集聚科技资源功能的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建设,整合跨学科、跨专业以及跨院系的优势资源,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的产出效能。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与技术转化绩效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政策,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促进科技创新的产出效能。
        (三)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研发活动需要科技经费的大力支持。实证结果显示,新建本科院校总体而言科技经费相对不足,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科技经费支持不够。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一些理工科类型的高校,且地处经济发达区域,如嘉兴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等能争取到企事业单位的经费支持,而地处欠发达地区的丽水学院则只能依靠有限的政府经费支持。因此,一方面是政府有必要实施倾斜政策,对新建本科院校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扶持;另一方面应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投入,本着以科技服务市场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经费和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四)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共同发展
        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存在着依附、互利共赢与共生关系,新建院校更要扎根于地方,明确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职责,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汇集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积极主动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研究与技术开发,共同解决地方高新产业和优势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大力开展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努力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和贡献率。地方高校要完善相关激励制度和机制,依托研究所等科研平台,鼓励教师选择社会服务的领域,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搞科研,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主动向社会推介自己的科研成果,以便找到相互发展的“耦合点”,加快产学研的合作步伐,促进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技司.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梁燕,耿燕,李相银.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9年第4期
[3]陈林心.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3期
[4]邓开喜,安宁,蒋林浩.华南师范大学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3期
[5]吕建荣,姚远,陈镱文,王强.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和对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