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知识更新培训模式 提升基层农技服务技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胡继红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知识更新培训 服务技能 成果转化应用 
  论文摘要:通过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探索“专题讲座,分类培训;互动交流,解惑培训;教学参观,现场培训;远程教育,网上培训;跟踪服务,终身培训”等培训模式,提升农技人员服务农业的能力,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教兴农和现代农业发展。  
   
  湖北省粮食生产多次经受了暴雨洪涝和冰雪低温等特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连续7年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全国前10名,什么力量导致大灾不减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以下简称“三新”)等科技抗灾救灾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农技人员功不可没。从近几年全省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实施情况来看,农技人员的科技服务本领在关键时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批农业“三新”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到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显现出综合效应。 
  1实施知识更新的重要性和背景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十分迅猛。据资料,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知识总量翻一番需要150年;而在今天,知识总量翻一番只需要3~5年。一个人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够的,“学历”只代表过去所获取的知识,要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只有不断获得新的知识。近些年,农业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农业的“三新”及经营管理方式方法与传统农业有着天壤之别。农业的效益不再仅仅是由土地产出多少来衡量,建设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需要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农技人员在生产实际中不断传播新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打铁还要自身硬”,农技人员需要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节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满足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知识更新至关重要。 
  国家十分重视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作,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200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鄂发【2009】20号文件)决定从2009年开始,“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三年内完成一轮对乡镇在岗公益性农技服务人员业务培训”。从此拉开了湖北省率先在全国开展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作序幕,当年完成7 000人在岗乡镇公益性农技人员培训任务。到2010年底,政府共支出1 700多万元,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3 000人,涉及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能源、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行政执法等行业和专业。按照规划要求,2011年将进行三年一轮最后一年的培训,还将培训8 000乡镇在岗公益性农技人员,而且将谋划新的一轮知识更新培训工作。 
  知识更新培训工作在全省实施,深受基层农技人员欢迎。我省基层农技人员有23 010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有1 446人,占6.3%;大专学历的有 
  7 797人,占33.9%;中专学历的有10 443人,占45.5%;中专以下学历的有3 324人,占14.9%。年龄主要集中在40~55岁,多数是在80年代毕业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一直在农技推广第一线工作,常年活动在田间地头、鱼池和圈舍中,再也没参加过在职继续教育,他们渴望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长阳县植物保护站的一名老技术干部动情地说:“我197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就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一干34年,从没走出过县城集中时间系统学习,平时不懂的都是在网上查找,很多东西网上介绍的不透不全面,找不到理论依据,不敢大胆给农民推荐,这次好了,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拿出专项资金让我们免费参加学习,我不仅可以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与各地的同行一起交流,还可以跟老师面对面讨论问题了,许多疑问就会明白了”。 
  2知识更新培训的主要措施 
  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院校积极参与,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和农技人员“可口”的培训套餐。湖北省农业厅制定了合理可行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方案,分3年实施,第一年主要对种植业人员进行培训,第二年、第三年主要对畜牧兽医、水产、农机、能源、执法等人员进行培训。在此过程中,省农业厅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实施方案,做到“四落实”,即培训落实到人、落实到班、落实培训时间和培训院校。市、县农业部门按要求及时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培训。同时,根据相关要求并考虑到地域情况,选定了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湖北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和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承担培训任务。承担任务的院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势,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授课。以上各方面的配合,使得湖北省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稳步推进,为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保障。 
  2.1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院校坚持教育为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我省产业特点、主推技术和参训学员的实际需求,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探索了“专题讲座,分类培训;互动交流,解惑培训;教学参观,现场培训;远程教育,网上培训;跟踪服务,终身培训”的五大培训模式,调动了参训学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2.1.1专题讲座,分类培训根据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和服务产业,我们安排了粮油班、果茶班、水产班、农机班、能源班、畜牧班、行政执法班等专业班,每个班人数控制在70人以内。分时、分期、分批、分院校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承担培训的高等院校选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熟练实践操作技能,最贴近农技人员,最了解农民需要的专家、教授授课,通过教授的专题讲座,让学员不仅感受到高等学府的学习氛围,还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农业新技术、新技能、新模式和新方法。五峰县牛庄乡农技中心的一名农技人员对“专题讲座,分类培训”感受很深。他说:“我们以前只能在报刊电视上见到的大专家和教授,现在走上讲台给我们亲自授课,而且将每个行业目前最前沿的问题给我们讲得既生动又透彻,有些问题我们以前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彻底明白了。” 
  2.1.2互动交流,解惑培训成人教育不是对小学生那种灌输式的教育,互动交流很重要。在7 d的培训时间内,学员们结合各自的工作,交流心得和做法,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课堂上,每讲完一个专题,学员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学员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一起探讨;有些学员还与老师在台下“切磋”,气氛热烈,效果好。英山县孔家坊乡一名农技人员在指导大棚蔬菜生产时,发现西红柿根部发黑,逐渐死去,虽然使用了多种药物,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在网上查询,对照实施也没能解决问题,学习期间,与授课老师和同行共同探讨,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治好了西红柿病虫害。他深有感触地说:“与教授们交流,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将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教授们一起探讨,收获很大,启发很多,而且还让我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今后的工作更有底气了”。 
  2.1.3教学参观,现场培训在教学参观,现场培训中,组织学员到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生产基地参观学习,让学员们现场感受现代农业生产方法、设施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展示园区。长阳县贺家坪农技服务中心的一名技术人员说:“这些先进技术,我们只能在书本上看见,看到这些技术,我们的差距太大,我们一定加倍努力,使这些技术在我们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2.1.4远程教育,网上培训近两年,湖北省还探索了远程教育培训农技推广人员的新模式,学员根据所选专业,按照规定的课程和课时,通过网上视频学习,掌握学习内容。每学完一门课程必须通过无纸化考试,及格后方能进入下一模块学习,否则将无法取得专业合格证书。远程教育网上培训达到了学员学习、工作两不误的效果。 
  2.1.5跟踪服务,终身培训各培训院校结合实际,将“专题讲座,分类培训;互动交流,解惑培训;教学参观,现场培训”等内容进一步丰富,并成立专家服务团队,将“跟踪服务,终身培训”做实,与培训学员建立长期跟踪联系,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惑。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