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构成及其增长收入构成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鹏飞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农民增收 家庭经营收入 财产性收入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农村渐进式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令人忧虑的矛盾和问题。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在于深入地考察影响农民收入的构成,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相关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农村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978年至200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761元。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实际上,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主要在于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生产制度的变迁,极大地解放了长期受到压抑的农村生产力。第二阶段1985-1996年,农民收入在波动中缓慢增长。在此期间,政府部门连续两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加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农民收入继续增长。第三阶段1997-2000年,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供给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致使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降。第四阶段2001-2008年是稳定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农业“四项补贴”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受阻,导致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工资水平降低;另一方面,国内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致使农民靠务农增收的形势严峻。 
   
  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参照目前统计部门的有关规定,将农民人均收入分为包括四方面内容: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本文在对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中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山东省潍坊市诸城舜王街道慕容东庄村50户农户的调查结果,调查抽样50户,涉及劳动力137人,被调查户耕地共621亩。 
  首先,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864元,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其中,被调查农户去年有42人务工,17人在本地从事建筑业,有25人在外地打工,实现收入39.14万元, 平均每个打工劳动力赚取收入9320元,工资性收入继续成为全年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其次,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3355元,全年农村居民纯收入60.72%。家庭经营收入增加主要是由于第一产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所致。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3039元,其中,农业纯收入人均2214元,占农民人均收入40.07%;畜牧业纯收入人均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9.57%。再次,二、三产业主要包括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小商品买卖、贩卖农产品等,是构成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被调查户农民人均二、三产业纯收入达到316元,在收入构成中占到5.7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