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初探——基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丽陶 禹海波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劳动;劳动价值;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劳动是唯一由人自身直接提供的经济资源,它的培养和使用以人的生命为基础,并表现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劳动及其它的价值蕴含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研究目光。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建立一个劳动价值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劳动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以能够为新时期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劳动价值的理论渊源
    劳动价值论是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规律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它说明了人类劳动与商    品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一价值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为自己带来基本生活条件满足的同时,也给社会创造了财富。在劳动价值的研究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学者都留下了相关的论述。下面展开简要回顾,来看看劳动价值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的论述
    劳动价值论直接来源于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是马克思经济学方法的科学体现。它体现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逻辑和历史统一的基本要求,坚持马克思的经济学方法就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一片文章中曾经谈过他之所以从价值分析开始其经济分析的原因:“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也不是从价值概念出发。我的出发点是劳动产品在现代社会所表现得最简单的社会形式,这就是“商品”。
    马克思说:“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抽象意义上的人的力量,人类劳动耗费,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马克思指出:“无论有用的劳动或生产的活动怎样的不同,这总归是一个生理学上的真理:它们是人类机体的功能,并且无论每一种这样的功能有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它在本质上总是人类脑髓、神经、肌肉、感官等等的支出”。所以,劳动是一个生理上的过程,它是抽象的人类劳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一切商品的价值都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凝结在商品价值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动的终极原因。
    因此,价值是社会对个体活劳动耗费在商品经济关系中的有效用程度的一种评价,同时也说明,劳动是人类在维持和繁衍自己的生命存在而有的行为方式。
    2.西方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的论述
    自劳动价值创立以来,在长达200余年的历史中,始终是西方国家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早在17世纪中期,威廉.配第就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思想。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斯密和李嘉图等人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初步形成了劳动价值论。在亚当.斯密看来,劳动价值论的主要作用是按照生产力来确定财富的来源,而不是像重农学派和重商主义经济学家所做过的那样,或者按照上帝赋予的土地的肥力来确定财富的来源,或者按照其财富储藏来确定财富的来源。对他来说,劳动价值论是转向人的存在的基本实际的一个转折,是把人们注意力从人们业已采取的通过地租生产财富的方式转向通过生产劳动组织创造财富方式的途径。李嘉图把劳动价值论精确化为一种分析产品价值在工资、利润和租金之间分配的逻辑严密的框架。对李嘉图来说,劳动价值论为决定生产总量的经济价值提供了主要的计量尺度,并因而可能进行把价值总量划分为功能相关的部分的精确的演绎分析。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他提供了一个在分析上等同于一个“一般均衡的”透视,它强化了价值流量的严密的计算,并把分析集中于机会成本和收入份额之间交换的问题上。在他们看来,货币的价值是在交换中纯产品所支配的活劳动,这意味着,劳动力的价值是生产工人的货币工资额所支配的活劳动。
    综合上述的理论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者对劳动价值的论述,解释了劳动价值的本质内容,提升了劳动价值的理论层次,深化了劳动价值的内涵,成为劳动价值研究的直接理论来源。西方经济学者主要是关于劳动价值在其市场价值的关系,或多或少的阐释了对劳动价值的影响,这对劳动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易于。但是,已有的研究仅仅是对劳动价值的探索,并没有明确的对劳动价值进行分析和论述。这为我们较为全面的、系统地研究劳动价值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空”。
    二、劳动价值研究的主要内容
    1.劳动价值的内涵
  “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既然商品的价值量只是表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那么,在一定的比例上,各种商品应该总是等量的价值。”这句话说明了价值的大小就是指劳动消耗的大小,这就表明了价值就是劳动力的消耗。否则,马克思只能说商品的价值量等于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但不能说价值量只是表示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
    总之,从马克思对价值的定义上是无法直接得到价值内涵的答案的,因为《资本论》在价值的定义中并没有直接而明确地说明。但我倾向于将价值与平均劳动消耗等同看待。
    2.劳动价值的本质
    劳动产品在在市场上的交换是每天都发生的。个人在交换中把他们的产品作为商品让渡了。抽象劳动是一个世纪的活动,是一个社会实际,因此,个人使他们的劳动力同其自身脱离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等同的价值对象性这种物的形式;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取得了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的形式;最后,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介意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心,因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要说明的基本问题是:“私人劳动在事实上证实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交换使劳动产品之间、从而使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关系,就是说,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抽象,这也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本质。
    3.客观的劳动价值
    上海财经大学程恩富教授指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来源于劳动者的活劳动,无论是过去或现在,不管是反对劳动价值论,或认为劳动价值论不能科学地说明现实经济现象的观点,都是集中地否定劳动价值论的这一核心观点。因此,真正坚持劳动价值论,必须从理论上解决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即除了劳动以外的其它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让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要素中,只有劳动者的活劳动才创造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不论其存在形式如何,不管她是以物质形式存在,还是以知识形式存在,作为这一要素本身是不创造价值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这一核心观点,是对客观经济活动过程的科学分析,是对人类社会价值创造规律的深刻揭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因而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客观真理。

    4.劳动价值的实证研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诸多范畴,例如: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载体、价值形式、价值构成、价值转型、价值规律、国际价值等、如果只把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视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将陷入片面性。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全面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是基础。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