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轩永红 时间:2015-01-02
  摘要从农业防治、生态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供蔬菜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防治;生态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保护地蔬菜的连年种植及其栽培的特殊环境,为蔬菜病虫害的滋生繁衍、周年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种类越来越多,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损失日趋严重,防治难度加大。在防治工作中,只有根据保护地生产特点,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及化学等防治手段,才能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1]。现将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农业防治
  在从外地引进新品种以及在疫区调运蔬菜产品时,要向检疫部门申请检疫,以防止危险性病虫草及其他有害生物随蔬菜种子、秧苗、种株、蔬菜产品转移而传播蔓延。在选择品种时,应注意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生产季节和栽培方式,针对当地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选用具有良好农艺性状的抗(耐)病虫品种。在生产季节,及时采取拔除病株,摘除病叶、病果,清除落叶,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销毁。此外,还要清除田间及地边的杂草,减少病虫发生基数。及时深翻土地,亦可大大压低病菌侵染源和虫口基数。合理轮作,用抗病(虫)的或非寄生性蔬菜与易发病及易受虫害的蔬菜实行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病(虫)基数,减轻为害。一般采取非同科蔬菜3年以上轮作的方法,甘蓝、油菜、胡萝卜等十字花科与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蔬菜轮作可有效地控制茄科蔬菜枯萎病。科学管水,灌水应选在晴天,灌水时不可大水漫灌,应推广滴灌、渗灌等节水防病灌溉技术。同时,做好通风换气、放风排湿等工作[2]。合理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未经过腐熟的有机肥带有大量病菌;不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蔬菜多数病原菌、害虫可在土壤中越冬,因此不可直接在老苗床上育苗。有条件的最好用营养钵、无土栽培育苗,或用大田无病虫土更换苗床土。对于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用根系发达、耐低温、高抗枯萎病的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成活率达 90%以上,防效95%以上;利用番茄品种毛粉802作砧木嫁接茄木,成活率在90%~93%,对茄子黄萎病防效达100%,产量高,品质好,用番茄抗病野生砧木嫁接主栽品种防治茄科青枯病,防效可达100%。
  2生态物理防治
  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如高温杀菌抑菌等。如对黄瓜棚加强变温管理,白天气温25~28 ℃,夜晚气温11~15 ℃,地温18~20 ℃;控制温度,相对湿度白天70%~80%,夜间75%~85%,加上充足的光照、科学的通风透气等措施,不需喷药就可控制黄瓜霜霉病等多种病害发生为害。物理防治包括前文所述的温汤浸种、高温土壤消毒等措施[3]。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以杀死其携带的病菌。方法是:先将种子在15~20 ℃冷水中浸5~7 h,让种子吸足水分,然后浸入45 ℃温水中15 min,再移入55 ℃热水中浸10 min,然后迅速将水温降至25~30 ℃。温汤用水量为种子重量的5~6倍,在温汤浸种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并随时补充温水,以保持所需温度。搞好保护地土壤消毒处理,可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害虫等有害生物,能很好地控制病虫为害。日光高温消毒,用稻草或麦秸15 t/hm2,切成4~6 cm长,撒在地面,再均匀撒施生石灰4 500~7 500 kg/hm2,翻地、铺膜、浇水,然后密闭大棚、温室15~20 d,地表土温可过60 ℃以上,对枯萎病及其他土传病害、线虫等均有较好防效。在整好地的保护地,铺膜、盖严,再通入溴甲烷气体50~100 g/m2,持续熏蒸48~72 h,可杀死土壤内所有的土传病菌、地下害虫上、杂草等有害生物。另外,可以根据害虫具有特殊的趋性诱杀害虫,如黄板诱杀白粉虱、斑潜蝇和蚜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