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度问题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庞立伟 时间:2013-02-15
  [摘 要]本文就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产业结构偏离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为西部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 偏离度 对策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有利条件。但如何抓住国家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大,城镇化相对滞后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偏离度大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过大,说明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的生产效益比较低。西部地区有几个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直接影响西部现代化的进程,但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以粗放式经营为主,产品单一、流通不畅仍然是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第二产业经济总量不大,企业竞争力较弱 
  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比第一产业低,说明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第二产业已初具规模,经济整体素质明显增强。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各省工业经济全面发展,重点城市支撑作用明显;主要行业经济全面增长,一批优势产品迅速崛起;工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重要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西部地区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工业企业规模仍以小型化和分散化为特点,行业集中度低,工业企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单位成本,产生规模效益,但西部地区企业点少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需支持 
  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偏离度是最小的,说明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效益是最好的。随着改革后市场开放度的加大,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吸纳了很多剩余劳动力,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居于主导地位,而一些新型的产业如金融保险业、物流业、仓储业、教育科研业等发展缓慢。要素禀赋差别新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不仅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要素关系到经济的增长,资本、知识、技术、企业家才能等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而且后者的贡献更为突出。西部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但是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

  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代写论文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各地应因地制宜,立足现有的主导产业、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加大骨干品种的开发力度,向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廉的方向发展,筛选出特色产品着力培育,真正形成地方特色;二是提高特色品位,改善品质结构。不要只在产量上做文章,要重质量重效益,加速推进由特色到绿色、由食品向保健品的升级,开发真正无污染、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AA级食品,使特色食品优质化;三是树立品牌意识,调整市场结构。打出一批国内外市场叫得响、喊得亮的优质名牌,让名牌特色把西部农业带进市场,带向现代化。 
  2.调整工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现阶段工业的发展应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从而实现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原材料矿藏部分以贵州的铝磷、云南的锌铅铜磷矿、西藏的铜矿及盐湖、甘肃的镍铅锌铝铁、青海的铝矿及盐湖、新疆的铜、金等最具代表,这些省区应该据此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加工业。中药材为中国独树一格的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罕有独特的药材,也是特色经济之一。我们在调整工业结构时,必须牢牢把握其优势所在,从保持和维护地区经济特色的基点出发,强化优势产品、优势产业的发展,保证工业发展的连续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新的工业结构的基本框架。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