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及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牟元军 时间:2013-02-15
  (二)应当走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
  英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表现为大中城市急剧发展,而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则相对缓慢,以伦敦为首的十个大城市的发展速度一直远远超出其它中小城市,在1851年英国基本实现城市化时,其十大城市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这些大中城市在各自的领域内有巨大的辐射力,全面带动着城市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这种城市的方式可称为“集中型城市化”。
  城市化的方式还有另外一种:“分散型城市化,”即大力发展小城镇,以乡村工业化带动乡村城市化,再通过小城镇集聚实现城市化,曾被称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但是,随着小城镇的不断发展,这条道路的劣质暴露得越来越多:其一、小城镇布局分散,大量占用耕地,加剧了我国耕地缺乏状况的恶化。其二,小城镇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低下,其三,小城镇污染严重,且难以集中治理。以上表明,分散型的城市化道路是艰难狭窄的,即使在发展小城镇较为成功的地区,也是大部分借助了大城市的优势,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城市群。
  当然,优先发展大中城市并不意味着排斥小城市的发展。相反,通过大力发展在人中城市带动小城市的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这应该成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最佳选择。
  (三)应当加快我国目前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减少人口自由流动的障碍,
  任何国家的城市的发展过程,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人口流动迁移的过程。在英国近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迁移的数量是相当大的。据统计,1851年时,英格兰和苏格兰71个最大的城市有人111660万人,其中有300万是外来移民,在这个人口迁移的过程中,英国于1795年颁布了《贫民迁移法》,取消了不合时宜的《定居法》,对于保证人口自由流动、促进城市化顺利进行起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面对势头越迅猛的“民工潮”,现行的户籍制度无法招架。对其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据统计,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到或超过2亿人,将如此巨额的剩余劳动力固着在有限的土地上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放松人口自由流动的限制,同时,逐步取消城市户籍拥有的特权,减少人口进城的盲目性,而只是表示持有者的居住地点,从而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身份管理制度。
  (四)加快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其它基础产业的建设,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是比较成功的。这与英国发达的农业和先进的交通运输业是分不开的。城市化之前的英国,享有“欧洲的粮仓”之誉;在交通运输业中,如铁路、运河、海运等交通条件都非常发达,这保证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血脉通畅,是城市化及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世界经济发展史证明“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是首先或同时发展它们的农业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业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农业生产力发展落后迟滞了城市化的进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大量的小农经济,小范围的经营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大量的剩余人口又使机械化的发展缺乏动力。对此,应当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允许土地兼并以形成规模经济。
  在发展交通运输业上,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差别大,这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成为困扰经济发展和城市人前进的重要因素。在今后,应当加快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大投资,尤其是西北、川藏地区。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激活全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前进。
  
  参考文献:
  [1]《欧洲经济史》第三卷,[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2]《现代英国经济史》,克拉潘著, 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3]《工业社会的勃兴》,王章辉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