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民族地区创新体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志文 时间:2013-02-15
  没有和谐的社会环境, 区域创新体系的作用就难以充分体现;同样, 缺乏创新体系的支撑, 也就谈不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因此, 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切实发挥创新体系建设在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支撑作用, 同时还要不断发挥其在建设创新型社会、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一、创新体系建设为和谐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通过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不是来自自然资源、物质资本的数量增加和单纯的规模扩大,而是来自知识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所体现的科技进步。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伴随知识经济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区域创新能力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民族地区创新体系,是区域民族地区域内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推动创新网络,其功能是放大科学技术的倍增效应,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率。当前,科学技术瓶颈已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与国内沿海发达省区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积累和技术水平方面不仅存在着巨大差距,而且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差距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竞争态势相当严峻。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态势,面对产业的大转移、结构的大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挑战,面对区域就业需求增加所产生的压力,民族地区必须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支持。
  首先,要提高科技原创力。主要通过建设和完善技术平台与组织,实施具有长期竞争力项目的联合攻关,加强前沿性、基础性、公共性项目的国际、国内合作,提高平台建设的起点与研究水准,力争建成一批能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科研中心;加强优势学科的集成,围绕国家目标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强对攻关项目的组织和协调,促进交叉学科的融合,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快速、持续地增强科技原创力。
  其次,在创新主体建设上,要突出“核心竞争力”。要鼓励民族地区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与战略联盟,形成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竞争优势,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在民族地区内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三资企业加大对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参与政府科技项目的投标,积极发挥三资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第三,进一步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导向性政策,努力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政策框架。按照政府导向与市场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管理行为的同时,培养市场、发展中介组织、建立和健全与科技创新活动相适应的市场机制,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加强企业间、产业间以及区域间的竞争和合作,依靠竞争与合作,形成区域科技特色,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科技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创新集群建设,培育民族地区各区域的基本科技能力,全面提高各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通过创新体系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
  通过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民群众收入增长,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条件。民族地区的人均耕地、淡水资源等资源的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近些年来,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过分追求经济速度,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占很大比重,资源的过量消耗加剧了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粗放型增长正面临极大的资源压力和不确定性。解决经济增长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就能缓解能源资源瓶颈,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民族地区通过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味着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也就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转变,由单纯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循环经济是相对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民族地区现阶段与发展较快的省份相比,虽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制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发展规划,设立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基金,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防污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及废物回收处理技术、污染治理技术,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等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循环经济综合技术示范,加强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应用,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二、创新体系建设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通过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法治和科学道德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文化氛围
  民族地区建设创新体系,就是要不断完善自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公民的经济利益和创新成果,营造平等竞争和共谋发展的社会环境,使每个公民既有平等参与创新的机会,又能充分享受创新创造的成果。同时,推进创新的过程,也是建立诚信体系、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过程。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将创新法治与创新道德融合在一起,把法治和道德规范贯穿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各个环节,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维护竞争秩序的良好氛围。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