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信息化水平指数分析河北省信息化水平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郭春丽 王健 顾潇华 时间:2013-02-15
  论文摘要:基于信息产业部公布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及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测评数据,结合调查数据和合理的数理推算,首先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级层次上分析了河北省信息化水平的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而后分别从横向和纵向对河北省信息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河北省信息化发展应采取的发展战略和信息化进程中应采取的一些方针意见。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水平;河北省;信息化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的不断成长,信息资源不断得到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不断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使社会发生很大变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信息化,信息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资源,信息产业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结构的基础产业,信息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服务要素投入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于整个社会,信息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主导产业。
  历史上由日本和美国学者提出的两种西化水平的评价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在现阶段,对发展中国家的指导意义上其局限性尤为明显。为此,我国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于2001年7月29日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评价体系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品与服务、信息化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环境”6大项20个小项构成。
  中国的信息化已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那么在中国信息化水平这个大的环境下,河北省的信息化程度如何?在全国的地位又怎样?与典型省份相比优势劣势在哪里?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配置到对全省经济贡献最大的要素上?因此,有必要在信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国家信息化水平指数为基础,以对河北省的实际调查数据为实证,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量化研究。
  2河北省信息化水平分析
  依据有关研究,在此把“信息化水平总指数”视为宏观指标,把信息化的六大构成要素视为中观指标,把20项原始数据视为微观指标,根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公布的数据及合理的推测数据,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上分析、定位河北省的信息化水平。
  2.1全国信息化水平
  2002年3月2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Nmc)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1999年和2000年的测算结果。据测算结果分析,2000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水平总指数(NIQ)为38.46,在各要素中信息技术应用指数最高为65.89,成为拉动中国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信息产品和服务发展指数为53.78,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为45.29,我国的互联网络资源得到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信息网络建设指数为37.12,但增长速度在各要素中最高,说明信息产业已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信息化发展环境指数为21.86,需进一步加快完善;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为13.43,是六要素中水平最低的,信息化人才不足成为制约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0年和1999年中国信息化总指数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8%和16%,信息化水平总指数的增长呈加快发展之势,信息化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正在加强。
  2.2河北省信息化水平宏观地位


  我国在1995年、1996年时共有30个省市,1997年后增加了重庆市,共有31个省市。依这种情况统计得到表1,从中可以看出,河北省自1996年以后信息化水平总指数逐年提高,相对位置基本稳定,但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特别是最近的2000年,如果依据总指数得分把全国各省市划分为五类,则北京(总指数推算值157.68)、上海(推算值88.44)是全国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总指数均高于75,平均指数123.06;天津、福建、陕西等7省市总指数在50~70之问,平均指数57.66(推算值),约为最高地区平均指数的1/2,为信息化水平较高地区;江苏、山西、辽宁等8个省市的总指数在38.46~.50之间,平均指数为43.46(推算值),约为最高地区的1/3,为信息化水平中等的地区;河北省(居第22位)与其他10个省市一起位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总指数在30~38.46(全国平均值)之问,平均指数33.13(推算值),约为最高地区的1/4;余下的3个全部为西部省市,总指数在20~30之间,平均指数24.89(推算值),约为最高地区的1/5,是全国信息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推算值由1998年全国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和1999、2000年全 国信息化水平发展速度数值计算而来)。
  从宏观上看,如果不用若干省市模块之问的平均值,只单独将河北省与北京市比较,河北省的信息化水平只是最高水平北京市的1/5。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而比河北省低的省市大多数属于西部地区。这表明了河北省信息化水平处于较低的宏观地位。

  2.3河北省信息化水平中观地位
  依表2,从各中观指标可以看出,2O00年河北省的“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全国处于第l0位,充分说明信息技术已广泛地渗透于各个领域,成为拉动河北省信息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发展环境”水平位次最低,在全国处于倒数第二位,而且连续这几年此要素水平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突出地制约了河北省信息化的发展,表明投入信息化前端研究和基础设施的力度不足,发展后劲欠缺,急需加快提高;“信息化人力资源”水平也很低,此要素指标仅有全国最高水平北京市(112.15)的5.8%,成为制约河北省信息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信息网络建设”绝对值居各要素的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信息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相适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对不足,表明河北省的“信息技术应用”所处理的外省市信息量要多于本省的信息量。
  从中观看,河北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高,是其信息化水平最好的方面;信息化发展环境和信息人力资源水平很低,尤其是信息化发展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信息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信息资源仍需充分开发;信息网络建设发展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2.4诃北省信息化水平微观地位
  信息化的原始数据是对信息化水平的微观测度,因此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依据参考文献的数据阐述河北省信息化水平微观地位。应特别注意2000年,2000年河北省构成信息技术应用的“互联网用户数”总量居全国的第13位,“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只居第l5位,“每百户电视机拥有量”居全国的第7位。三项数据表明河北省此方面位次居于中上水平。
  代表信息产业发展的“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第18位,"R&D经费支出总额占GDP比重”占居第19位,“信息产业投资占全部基本建设及更新改造投资比重”居第21位,“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居第19位。
  构成信息化人力资源的“每万人大学生数”指标占第22位,低于青海(第16位)、宁夏(第5位)、内蒙(第11位)和新疆(第11位)。
  因此,微观上看河北省的硬信息设备强于软信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成为拉动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信息人才资源和信息发展环境在信息化进程中呈现落后状态。
  3河北省信息化水平比较
  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形成河北省信息化水平的原因:横向地与其他省市比较和纵向地从发展过程来分析。
  3.1横向比较
  我们选择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状况类似的山西、山东和河南作为比较对象,因为从人口上说,河北、山东均属人口大省;从地理位置上说河北省、山西省是离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北京市较近的地区;从经济环境上说,河北省、一河南省均属农业大省。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