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俊 张光宇  时间:2013-02-15
   然后我们对广东省信息化水平作一个横向比较,以日本作为比较对象。通过中国1985年相应要素的指标值,计算出广东省的以中国1985年为基年的各年指数值,再通过以日本1965年为基年的中国信息化指数进行换算得到以日本1965年为基年的广东省信息化指数,见表3。

  3结果分析
    信息化指数模型中的各要素及信息化总指数能分别从信息产业水平、信息技术装备水平、信息主体智力水平和信息消费水平上反映一个地区戴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概况。由表1、表2我们可以从宏观上分析得到广东省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表2的指数可知,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鱿者说1992年以前,广东省的信息化进程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与全国的发展速度基本一致,速度相对缓慢;而进入 1992年以后,则呈现跳跃式发展,明显地超过全国水平,与沿海发展较快的浙江省相比,也明显地高出一个档次。从1994年的信息化指数来看是1985年的6. 06倍,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超过98.3%,与浙江省相比也超过了49.8%。从单项要素来看,信息装备率发展速度最快,1999年是1985年的近53倍,是1990年的13.5倍,1990--199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达到了34 %,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全国平均速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1993年后.三金工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电视、电信油讯网、电话等硬件设施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全国性的信息装备率的提高,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的广东省在得到邓小平同志南巡时的肯定后,更是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基础设施的改善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但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广东省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不容乐观的一面,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广东省社会信息化程度各项指标并不平衡。首先信息系数发展缓慢,1990一1999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4%,人们的消费结柯中,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仍然占整个支出的很大比重,恩格尔系数偏高,这主要是由于人们信息传递偏好于单向的电视广播方式,用于文化教育等信息消费的增长较少,人们的信息意识薄弱,对个人信息获得的投资不够重视。其次,通信主体水平的发展也是十分缓慢。一方面,受教育水平制约着7}信主体水平的发展,而在校大学生人数是受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1999年广东省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为30.4人,而1965年日本和美国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分别为124人和207人,可见在这一指标上我们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民素质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国民素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从1985年的17.2%增长(上接第9页)到1999年的27.4%,增长了59 %,就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倾斜,信息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体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广东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主要贡献来自硬件拉动,而软件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广东省社会信息化发展更多是属于外延式发展,而不是内涵式发展。
    同时,我们从表3可以发现,广东省信息化总体水平跟日本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广东省 1992的水平相当于日本1965年的水平。从单项指标来看,通信主体水平差距最大,直接影响了广东省信息化总体水平,这一方面说明了广东省信息化建设“重硬轻软’的弊病,同时也说明了浙江省的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4对策建议
    由上述测定及分析可见,广东省近十几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论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水平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从总体上来说我们信息化水平尚处于较低阶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社会信息化水平是一国域一地区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广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和经济强省,想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针对广东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a.从政策上宏观地调整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发展,逐渐向内涵式发展过渡,一手抓软,一手抓硬,“软硬兼施.;b.积极引进外资及风险投资,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c.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增加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d.增强人民群众的信息意识,鼓励人们不断提高对自身教育的投资;e.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以信息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提高信息产业化的经济效益,培养信息产业的竞争环境,努力把信息产业倍育成21世纪的支柱产业。现阶段应重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无形资产在企业资本中的比例,鼓励知识与智力入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