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信息化水平测度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俊 张光宇  时间:2013-02-15

  论文关键词:社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指数;广东
  论文摘要:利用改进后的RITE模型对广东省社会信息化水平作了测定,并结合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推进广东省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建议。

    “信息化”一词在1967年初已经开始使用,但是有关信息化的基本范畴却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一般地,信息化可以理解为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三个基本层次。社会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重心转变的过程,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的生产与处理是其经济的核心。信息作为经济产品的意义已超过作为物质产品、能源和一般服务的意义,信息化使信息戴知识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信息载知识的巨大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又促使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更加信息化。目前信息化已成为度量经济运动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其社会信息化程度进行量化测定,这对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并适时调整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广东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分析广东省在社会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测定结果提出建议。
  1模型的选择与改进
  日本电讯与经济研究所(RITE)研究人员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信息化指数”这一新指标,用以测度不同社会阶段或不同国家、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程度。RITE模型是测度信息化程度较为流行的方法。该模型与波拉特信息经济模型相比,对数据源要求没那么严格,数据可获得性较强,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料,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RITE模型共由11个要素组成,其中这些要素又被划成四组,即信息量、信息装备率、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如图1)。

    RITE模型是测定社会信息化水平较为理想的模型,但是由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必要结合我国及广东省的具体情况对模型进行完善和改进。
    首先是历史资料的缺乏。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大多采自广东省统计年鉴,而在年鉴中没有“人均年通话次数”、“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每万人计算机数”这三项统计数据,因此,在信息量中,“人均年通话次数.及“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分别由‘每百人电话机容量拥有量’和“人均图书发行量’采代替,虽然这样与原采的模型不能保持一致,但基本上还是能够反映信息资源储备能力及信息量水平。而作为现代信息传播媒介的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存储、处理信息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计算机的普及率是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囿于资料的缺乏,在信息的装备率中不得不以‘每万人长话路数”来替代“每万人计算机数’。
    同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广东统计年鉴中,“每百人电视机数”和‘个人消费中除衣食住外杂费比率’两项都是分成城镇和农村两项数据,而在模型中需要的是反映整个社会的指标,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又能反映整个社会的状况,将城镇与农村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根据广东农村人口70 %强的比率,给农村数据设权重为3,即
    整个社会数据=农村数据x3+城镇数据海
    虽然这个数据不甚精确,但由于我们要得到的是信息化指数(比率)并不是实际数据,这样对社会信息化程度指数影响不大。具体的模型如图2。


    模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在图2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测算,先将基年各项指标值数定为100(本文将1985年定为基年),然后分别用测算年度的各项指标除以基年指标,再求出测算年份各指数数学平均值,最后即得该年份的社会信息化指数。当然也可以先分别计算出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水平、信息系数,再计算算术平均,即

  2广东省社会信息化指数的测定
    以广东省1985年作为计算基年,经调查整理得到1985年及1990-1999年广东省信息化水平各项指标值如表1

    按照第二种计算方法进行测算,得到广东省社会信息化指数如表2(其中中国及浙江省的数据来自文献1)。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