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同创新及绩效评价体系概念模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晶 朱雪菲 时间:2013-02-15
    (1)创新供应链的外部因素:
    行业?部门:运用五力分析可以估算出一个部门最终获利的潜力,还应考虑该部门的成熟度。
    政府:涉及政策,加强创新的具体方案,企业与其它创新实体相协同的创新空间的建立。
    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创新系统:是一个用于若干经济层面的分析工具,以理解创新努力和创新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其他经济学观点,例如全国性的、区域性的和部门性的创新系统。运用这些系统,能促使供应链成员在现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需求:需求的可预测性决定了供应链的配置。对于可预测的需求环境,供应链配置应侧重于完全有效过程,而对于不可预测的需求环境,则应更侧重于市场的反应过程。
    要获得持久的需求需要稳进而不是激进的创新。
    (2)创新供应链的内部因素:
    协同文化:它与协同战略有关,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如信任、能见度、共享流程等主要特性。
    人:应该考虑到社会能力、行为、动机、知识经验、决策过程中的角色和权力等。
    有势力的团体:供应链中的一个或两个公司存在权力集中可促进或阻碍协同的进程。
    投资能力:经济资源和投资能力在创新价值链的各个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公司真正要证实一种理论而排除其他理论(构思转换和观念扩散)的时候,这个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信息通信技术和信息交流:构建共同的信息交换平台需要协同,要了解自由交换数据、生产计划和财务信息也同样需要协同。
    物理位置:与客户或供应商的邻近度,联系方便度和在短期内安排会议的可能性可增加企业间的信任度。
    根据参与创新的程度及企业内部创新的影响,Bessant运用协同创新的思想,绘制了一张表示创新模式的图表(见图3)。从图中我们能够得出,只有涉及重大创新项目时,才需要进行广泛的协同,反之,则需要较低程度的协同。
    图3协同创新的过程摘自(Bessant,2003)
    二、协同创新的方法协同创新方法的步骤:
    1.明确需要,要采取系统的全局观,把最终客户投入、环境要求等需求转化为一个以客户价值为基础的利于评估和选择供应链的测量系统。
    2.确定成员的创新重点,确定在哪些方面,需要什么样的努力来增加最大价值。
    3.探索思想,提供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成员创新观念,开拓思维,提出更多更好的观点。
    4.向所有利益相关者介绍基本情况,换取反馈意见。
    5.评价和选择观点,以价值为基础的方法来测试观点,选择能增加最终客户价值的观点。
    6.识别和评估主要的不确定性和相关风险,然后制定计划,以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和返工时间。
    7.管理协同研究,主要是协调研发活动,以促进和加强供应链成员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的努力。
    8.关闭循环,维持创新过程,避免成功/失败后滚动循环的过程再次发生。
    三、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
    创新能力评价有四个方面的挑战。第一是我们如何定义创新本身。第二是对价值链增长和创新关系的理解(见图1)。第三是创新的测量,这是本文的重点。第四是如何实现创新,如何不断改进创新测量系统。
    创新绩效评价方面不乏有大量的文献论述,然而大多数没有研究在价值链环境下的创新。为了恰当准确地评价创新能力及其在价值链中的影响,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想要测量什么,以及如何测量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平衡记分卡(BSC)是一个综合评价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系统,参照BSC的思想,可从四个维度构建创新绩效评价体系: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业务角度、创新与学习角度。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