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中政府作用与建设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慧爽 时间:2010-06-25

  自从产业集群理论在9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以来,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有关层出不穷,以王缉慈为代表的国内一些学者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产业集群理论,包括外部、交易成本、竞争优势、形成机制和条件等等,使产业集群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美中不足的是,关于产业集群内部的政府协调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理论却少有人提及,本文写作的出发点就是从产业集群的政府引入以及制度建设方面论述政府在集群内部的协调经济活动。
  
  一、产业集群政府引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传统的观点认为,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存在外部性),所以就得政府干预。这种观点已受到人们的质疑,认为除了政府干预之外,的纵向一体化亦是能对付市场失灵的,如生产技术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时的生产流水线就是如此。而威廉姆森强调的并不是技术性因素,而是企业在市场失灵时具有超越市场的潜在协调能力,是“与市场相关的企业特有的激励和控制的性质”但是,企业纵向一体化解决的是企业通过内部化来解决外部性问题。而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存在外部型时如果产权明确,通过交易同样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在不能明晰产权又不能内部化的情况时,政府的引入就成为必然。
  这是从政府——市场范围内论述政府引入的必要性,具体到产业集群内,由于产业集群内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外部性、产业集群升级、新产业集群形成等问题不能通过产业集群本身来解决,政府引入就成为必然。
  
  (一)新的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
  这里新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关键在于吸引第一家企业以带动其他企业来此立足以形成产业集群。如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讯环境,如北京中关村的崛起、珠江三角洲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就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支持。
  
  (二)产业集群负的外部性
  产业集群由于它的结网性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包括信息扩散、资源共享、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范围经济等,但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因为集结成网结成一体,也存在负的外部性,如一家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就可能会导致整个产业集群受到影响,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温州的制鞋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三)由于集群是众多独立的企业组成群体,企业集群很难自发形成长期、持续的战略,这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升级
  产业集群的升级主要依靠产业集群的自我增强能力,但在我们目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产业集群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众多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诸多小企业还处于“谋生阶段”,企业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如北京的中关村、浙江温州的众多中小企业集群区,还没有形成自我升级的机制和能力,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支点。
  
  (四)集聚与分散的适度需要加强政府的干预
  产业集聚的外部效应自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但产业集聚规模也有一个最佳限度,视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可开发型、基础设施的可通达性以及竞争优势的维持与否而定。
  
  二、理论界所存在的产业集群政府作用共同特点分析
  
  以上我们论述了政府引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在产业集群中政府行为究竟应起什么作用呢?这种作用又是源于什么机理呢?关于产业集群政府作用问题,国内外对此问题的论述颇多。
  迈克尔·波特认为,政府行为与扶持特定产业政府目标的“合意”产业政策不同(Porter,2000)对集群的政策应在于优化集群结构平衡群内企业的竞合行为,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
  国内学者王辑慈认为,面对全球激烈竞争的形式,政府要“扶持”、“树标兵”、“评自强”等支持个别企业和个人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的合理“结网”,并提倡通过中介机构和协会、行徽、商会等机构,在企业之间加强各种形式的技术信息交流和物质联系,同时鼓励企业在本区域扎根,为发展本区域的社区文化贡献力量。
  而姚海琳、王珺等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在企业集群成长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是分阶段不断演绎的。在第一阶段,企业集群发展初期地方政府进入。正如赫瑞格尔所分析的,小企业自身不可能同时承担以下的所有任务:提高技术水平;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培训具备高级技能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筹集发展资金(Herigel,1988),因此,集群内中小企业实力的提高需要外部力量的大力支持,需要建立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从发达国家的现实来看,集群内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对于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实力,促进企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二阶段,地方政府的逐步退出。随着交易量的扩大,中小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选择合适的时机取消补贴就成为地方政府调整扶持政策、逐渐退出对专业化服务机构施加直接影响的一个重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结论:(1)政府在产业集群中所起的作用,是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政府的思维模式面临着转型。政府的制度建设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政府制度创新属于正式制度范畴,政府制度创新必须摈弃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理念,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政府理念,政府的作用要随着经济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政府始终是处于引导作用,它不能代替产业集群的自组织机制、自增强能力。这种政府作用的定位可在“市场与政府”的争论中得到回应。
  关于政府和市场的争论,到底谁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到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思想,从“亲善市场论”和“国家推动论”到“市场增进论”和“中小服务论”,这一变动趋势是市场——政府二分法到政府处于服务地位,反映了人们对市场与政府已渐趋一致认识,政府处于辅助地位。目前,已得到人们一致认识的是青木昌彦等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市场增进论”和“中小企业服务论”。 “市场增进论”和“中小企业服务论”摆脱了“市场——政府二分法”基础上的传统分析,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连接其他协调经济活动主体如中介机构,为企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运行建立服务体系。笔者认为,政府建设反映在产业集群中,结合产业集群的性和根植性,除了为中小企业服务外,还应培养区域型创新网络。
  
  三、政府应对产业集群新形势的制度建设与转型
  
  通过以上我们的分析可得出,源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政府博弈的演绎,政府的制度建设必须进行创新,政府的作用面临着角色转换和转型问题。
  首先,让我们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和条件来看政府作用的转型:产业集群是在中小企业在面临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三维空间的自组织选择,是在经济、技术、组织、社会等一系列结构变化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政府作用就不能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色彩和对经济发展“好大喜功”等思维方式上,而是要适应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对产业集群的要求转型。
  再次,在全球竞争的条件下,成功的产业集群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往往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自己所拥有的,别人难以模仿的优势。核心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其应有的价值。要保持和扩大核心能力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就必须对核心能力给予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创新。对我国产业集群来说要特别注意培育集群企业不断的创新能力,营造产业集群创新机制。
  
  四、结语:产业集群中政府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锁定”问题
  
  由于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迈克·波特,1998),“特定领域”决定了企业集群的资产专用性,根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解释,资产专用性会导致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虽然企业集群结成网络会阻碍机会主义行为,但是正是这种企业集群网络,又会结成“结构锁定”,即结构刚性。结构刚性只是产业集群的刚性的一种,产业集群的刚性,集中体现在他的锁定效应上,格拉柏赫(Grabher)关于德国鲁尔地区钢铁业机群的研究,为我们展现了因路径依赖型所导致的集群锁定效应。他把这种锁定效应分为三种:(1)功能性锁定;(2)认知性锁定;(3)性锁定。政府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一种途径之一,应引导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群体避免功能性锁定、结构性锁定、认知性锁定所产生的竞争优势刚性,运用虚拟组织构建产业战略联盟,活化外部资源;促进组织学习,形成学习型集群文化,构建开放型产业发展网络体系,并且要不断引导和培养产业集群内主体国际化经营意识。作为政府本身,为了避免“政治性锁定”,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消除官本位思想,形成与维系本地健康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保持适度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
  [1]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观点[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姚海琳,王珺.企业集群成长中的地方政府作用[J].南方经济,2003.
  [5]梅强,沈杰,江耀生.构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研究[J].经济,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