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姜辉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从表面到内在显示出的地域性群体精神。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其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色的鲜明体现,并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目前城市形象的同质化,是由城市精神支撑的城市人文个性的丧失所造成的。因此,对于当今社会的城市形象塑造,必须考虑到城市“人”的最本质的持续的需求。

  关键词:城市精神 城市形象 文化
  
  在日益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精神大讨论正在全国蓬勃兴起。例如 ,2003年2月,上海市将城市精神表述为“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在深圳,“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已经产生过极大的影响,新的深圳精神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2003年12月,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讨论,山东省青岛市正式确立以“诚信、博大、和谐、卓越”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其他如辽宁省大连市的城市精神为“创造、创业、创世”;江苏省无锡市为“尚德务实、和谐奋进”;湖北省荆州市为“筚路蓝缕 、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从讨论可以看出,从最初强调改善基础设施和追求粗放型的城市化到关注城市的精神,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外延与内涵都在发生着明显而又深刻的变化。没有人否认城市精神之于城市化的重要意义,但人们往往将这种意义归结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或突出其对于市民素质的提升作用。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的关系这一角度切入,阐述城市精神之于一个城市的文化意义。
  
  城市精神对于城市形象的文化意义
  
  所谓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从表面到内在显示出的地域性群体精神。外在的看,城市精神表现为一种风貌、气氛、印象;内在的看,城市精神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市民精神,是这个城市民众群体集体性所拥有的气质和禀赋的体现,这种气质和禀赋体现着市民群体的价值共识、审美追求、信仰操守,它在久远的演进中逐渐形成、烙印着清晰的地域特点,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社会水平和文明程度,对社会未来发展具有某种牵引、推动或阻滞的作用。由此可知,城市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发展催化剂和推动力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城市形象是指一个城市的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对该地区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显然,城市形象是一个客观存在,是城市性质、功能、建设水平、文化氛围等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既有物质外感形象,又有内在精神形象,是城市物质外感形象和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良好的城市形象必将有力地提升城市的品位,激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事实上,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周易·系辞》有“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之说,描述了城市雏形的形成与模式,也足以说明每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存在其实都有着独特的天、地、人之氛围。、、文化、军事等各种因素或多或少地给每一个城市都赋予了一定的惟它所固有的风格和禀性。即使是现代社会条件下所产生的新兴城市,也不外乎是诸多特定因素在一个特定阶段、特定区域、特定氛围中的“情有独钟”的产物。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城市就如同它所拥有的不同的区域一样,都必然有它“人所不及”的一面。而所谓城市形象的个性和魅力,多半也都是因此而来。换句话说,一个城市的形成,必然都有着这个城市之所以形成的多元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而除了区位因素和因素之外,“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生活在这个城市中或置身这个城市之外的每一个人对这个城市的评价和感受,是城市形象概念系统内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而作为城市形象概念系统中的子系统之一的精神感受系统,无疑是一个城市的精神理念所产生的系统形象效应。她是一个特定城市的精神支柱,也是其立市和不断发展的信念所在。其内容可以是城市精神生活所提炼的理念信条,可以是城市发展的高度概括,也可以是城市历史风云和发展传统所凝聚的民风和市民精神的写照。
  城市需要精神,是因为人需要精神,人和城市都需要精神来提升自己的质量,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可以说,城市精神是一种以人脑和文字作为载体的理念文化,它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精神对于培育城市个性,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高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当精神饱满、健康向上的市民工作生活在所处的城市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亲和性,有一种极为饱满的精、气、神,具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和光彩。
  城市精神之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其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色的鲜明体现。如果说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品牌,那么它一定是具有惟一性和垄断性的,是能包容这个城市的文化性格的;就其感观而言,一定是具有强烈可识别性的,是能够在一定区域内独树一帜的。因此,城市精神应该表现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特色。法国巴黎的城市精神就是要成为世界时尚之都、文化之都及欧洲经济之都。这么直截了当的表达,不但向世界坦诚自己的城市特色及其追求,而且也在这种城市精神中洋溢着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一种浪漫个性的特色。
  城市精神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文化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其繁荣往往是“昙花一现”。如果以人喻城,经济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兼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城市可以在短期内建很多的高楼大厦,但城市精神却需要文化的长期积淀才能形成。所以,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城市政府会把营造城市精神当作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出发点。有文化作底蕴,还需深掘细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放射出熠熠光辉。只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交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城市形象才会真正光彩照人、魅力无比。城市文化的凝聚力与历史性闪光点是城市精神。没有精神的城市无疑有如没有灵魂的人以及没有主题的文章。以精神论输赢、以文化比高下,这是城市发展和竞争的最终选择,也是塑造现代城市形象的必然路径抉择。
  

  城市精神的失落与当今城市形象的同质化
  
  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竞争,而是包括城市形象在内的复合竞争,人们开始更多地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认识城市、评判城市,寻求构筑新的人文空间,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城市为急于完成自身的扩容与改造,使城市化进程以空前的加速度前行。来势迅猛的“城市硬件”的冲击前所未有,从地铁到高速公路、从集装箱到超级市场、从地下车库到购物中心,城市开始出现一系列危机—城市模式的雷同性日趋增强、城市文化的差异性逐渐模糊;与此同时,城市的“跟风热”也愈演愈烈。
  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推出项目“锦绣中华”,于是,雷同或类似“锦绣中华”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20世纪90年代初期,“广场风”几乎刮遍全国;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大学城风”遍及南北;21世纪初,“会展中心热”在一些城市有增无减;而CBD(城市商务中心区)旋风目前仍在席卷神州大地,许多城市都在比拼,竞相建设引以自豪的标志性CBD;此外,“大剧院热”、“市政中心迁址热”与“标志性建筑热”也是方兴未艾。
 简·雅各布斯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道:“我们用金钱扼杀了千姿百态的城市多样性,这有点像温柔的谋杀。”而事实上,现代城市目前正遭遇双重的困境:一方面,城市发展已度过了基本生存期,这时,城市的发展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资金引进、技术创新、改造等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经济指标的增长问题,而是发展观的转变问题。于是,由什么样的精神来推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便是城市精神提出的首要问题。另一方面,城市精神的失落也深层次地暴露了现代城市面临的困惑。这种失落体现在除了“物质躯壳”之外,曾经寄托人们无限遐思和依恋的精神文化在今天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失落更深层次的是人的迷失和人文精神的丧失,也是城市的异化,城市的丰富内涵与功能被所谓的“现代”所异化了,唯一留下的就是物质的繁荣与财富的增加;城市发展的价值和目的不再是多元化的人的需求,而变成单一的物质增长和经济发展。这是现代化的普遍弊病。可以这样认为:目前城市发展现状的无数遗憾正是缘于由城市精神支撑的城市人文个性的丧失。
  城市形象的同质化,不仅消解了城市人文精神应具有的个性,抑制了城市独特的精神文化优势的发挥,城市精神失去了对城市形象的引导功能。由于历史传统、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城市应该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形象和个性。深厚的文化积累、别样的建筑遗风、原生态的风土民情以及独特的城市价值理念,构筑了这个城市的独特形象。而形象不仅是外观的展示和实物的打造,关键是内涵的丰富、人文的表现,城市形象的塑造就应该是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塑造令人向往的精神文化氛围。人文精神和审美精神的失落,是因为营造的城市形象往往偏重城市的视觉冲击力,忽视了对人作为城市主体的体现,忽视了城市理念的塑造,忽视了精神家园的构建,忽视了城市文化内涵的挖掘,忽视了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最终导致城市个性特点、城市人格情感和城市生命美感的丧失。
  精神擦亮城市面孔,文化决定城市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较量的城市力度是城市精神文化。作为一种包含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城市精神也直接构成了城市形象的内核。任何城市的生命基因都是凝聚历史与文化的城市精神。衡量一座城市发展健康的标准首先并不是规模,而是保持城市文化特色的程度。
  
  城市精神对城市塑造的意义
  
  城市精神是城市形象的内质,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是城市之魂。城市精神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积淀;是一种与城市同命运、与市民同呼吸的精神力量。城市生命力的本质在于她本身所独具的精神内涵所凝聚的城市中的人。因此,对于当今社会的城市形象塑造,必须考虑到城市“人”的最本质的持续的需求,使每一个城市对居民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生存的空间,而更是一个人性得以复苏和生息的乐土与梦境。如此一来,“诗意地栖居”便不仅是完美城市形象的绝妙写照,也应该是当代国际范畴的城市化建设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由此大为增强的城市吸引力也使高素质的城市居民、大量的科技人才的加入和优美完善的投资环境、积极活跃的文化氛围的形成成为可能,从而也就为增加城市的潜在价值,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切精神问题,最终的归宿点都是人。而城市形象就是社会群体人文素养的反映。既然城市的主体是人,那么创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也是创造现代人的过程。没有城市人的高素质,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当然不能简单地把城市精神只是理解为市民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只是城市精神的结果。没有深厚的城市精神,市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就会失去根基。但不可否认,城市精神的提出和培育,必然要求和带动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升,从而为城市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在全体市民中树立起共同的城市理想和精神支柱,使广大市民具有健康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城市理想、城市价值有积极的诉求,并能得到比较切实而完美的体验,这样的城市精神才能最终成为城市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