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合作组织形式的变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靳景玉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友好城市在城市之间的合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城市的。1998年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的成立,标志着城市之间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于2004年出现了厦泉漳城市联盟,城市联盟成为城市间合作的主要组织形式。

  关键词:友好城市 城市联盟 超边界组织 合作博弈
  
  缔结友好城市,是各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双方之间开展友好交往而建立的联谊与合作关系。这项活动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美国和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外国一般称作“姐妹城市”。我国的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始自1970年。当时,日本神户市长访华时,首次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神户市能和某城市建立“姐妹城市”关系。周总理对此表示原则愿意,还特别建议将外国习惯称谓的“姐妹城市”改为“友好城市”,以体现城市不分大小,平等相称的精神。 1973年6月9日,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天津市与神户成为我国与外国建立的第一对友好城市。1979年11月2日,在中美双方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后,我国的南京市和美国的圣路易斯市结成两国第一对友好城市。通过30多年的工作探索和实践,我国各省市与世界五大洲各国建立了大量的友好城市,仅江苏省就结成了150多对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友好城市在城市的发展中有其不可磨灭的功绩,正如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所言:“国际友好城市工作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执行我国对外方针政策,促进地方建设,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不少城市利用友好城市的渠道进行人员,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对促进城市的改革开放和化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提高我国城市的国际知名度等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城市联盟的产生
  
  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TA)于1998年9月在韩国科技城市大田市正式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地方政府为主体组成的国际性城市联盟组织。目前有来自15个国家的36个会员。我国的长春、合肥、南京、深圳、珠海、西安、咸阳、新竹为盟员。WTA致力于“通过科技城市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各地区的发展,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幸福”,其宗旨是促进科技交流和科技成果转让,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
  2003年底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城市咨询会议做出决议,成立WHO健康城市联盟,同时推举中国苏州、菲律宾马里基纳、马来西亚古井、日本平良、蒙古乌兰巴托5城市为联盟理事城市。健康城市联盟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相互帮助的城市联盟。”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以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
  2004年7月福建省厦泉漳三城市政府在厦门举行了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发表《厦泉漳城市联盟宣言》,确定近期先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开始,突破行政区划,在规划建设、区域建设、港口建设和岸线资源分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加强协调和衔接,加快厦泉漳中心城市和厦泉漳都市圈发展。福建省积极探索建立跨区市、跨省界的城市联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城市联盟内部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字、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治,逐步实现城市之间经济、交通和环保一体化,优化城市资源配置。
  
  城市联盟的内涵及形式
  
  城市联盟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城市为了一定的愿景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合作性超边界组织安排。城市联盟是城市合作博弈的结果。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经济的发展除了整合自身资源优势外,进行一定的泛空间、跨区域联盟,城市联盟的发展的特性是以市场为机制,以利益趋同为动力,有效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联盟城市多赢的局面。城市联盟的愿景目的是多样化的,因此根据愿景目的不同可以把城市联盟分为:
  
  基于技术合作的城市联盟
  基于技术合作研发的城市联盟就是各联盟城市之间以合作研发、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而建立的城市联盟。例如WTA就是这样的城市联盟。由于一方面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我国科技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致使城市的技术原创能力不强,且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大城市原创能力较强,中等城市比较薄弱,小城市几乎为空白。在加上高科技人才有进一步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致使中小城市的科技原创和转化能力进一步降低,大城市的科技成果需要通过中小城市进行转化,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基于技术合作的城市联盟解决和缓解联盟内部成员间中小城市的技术原创能力问题,可以促进发达大城市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缩小与先进发达城市的差距。
  
  基于市场一体化的城市联盟
  在过去的竞争中,各城市政府都把城市市场作为自己的独占资源,因此,一方面加速对市场资源的掠夺,另一方面对外来产品加以限制,设置了种种障碍,这种作法一方面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的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基于市场一体化的城市联盟就是联盟城市之间消除市场限制,使生产要素在联盟成员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基于资源互补的城市联盟
  由于各城市的资源配置极不平衡。出现了大量的资源型城市。如攀枝花市以钢铁特别是钒钢为主,克拉玛依市以石油为主,大同以煤炭为主等等。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消耗和短缺城市,广州、深圳、南京、上海等城市大规模缺电,北京、石家庄、太原等城市缺水,上海、杭州等城市的矿产资源缺乏等等。基于资源互补的城市联盟就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目的,建立相关城市之间的联盟,一方面可以使资源城市的原料有稳定的市场并为原材料的深加工指明道路,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和缓解资源消费城市的资源短缺,使其短缺资源有稳定的来源。
  
  基于产业结构的城市联盟
  基于产业结构的城市联盟就是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目的,建立的相关城市之间的联盟。由于过去我国实行计划经济,造成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如重庆、沈阳、洛阳等城市均为我国重基地,其他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上海为我国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一个城市发展和新建别的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的成本和代价是非常高大。因此可以利用城市联盟解决和弥补产业结构的不足。
  
  基于信息文化交流的城市联盟
  城市为信息文化的源泉和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经济的发展,城市之间信息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由于历史文化的发展里程不同,各个城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例如上海市人的敬业、细致;大庆市人的勤劳;武汉市人的精明;深圳市人的敢创敢干等等。同时各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基于信息文化交流的城市联盟可以加强城市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市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基于资本连接的城市联盟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一些城市和行业的资本过剩,而另一些城市的资本短缺,同时造成一些城市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其他城市,建立相应城市之间的联盟使资本在联盟城市之间合理流动,促进资本配置的合理优化。
    基于规模经济的城市联盟
  规模经济是当今经济理论中的明珠已经得到实践的验证,例如美国的的特律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城,重庆为我国最大的摩托车整装基地。基于规模经济的城市联盟可以在规模经济的理论下建立城市联盟,实现产业的聚集,在规模经济下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
  
  基于人居环境的城市联盟
  城市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大连、青岛、成都、杭州、苏州等城市为我国较适宜的人居城市。如果建立上海和苏州的城市联盟,可以进一步完善苏州的人居环境,使人们在上海工作,而在苏州居住。又如重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建立人居环境的成本非常大,可以把人居放在周边城市,甚至可以建立成渝联盟,进一步打通成渝之间的立体交通,打造1小时成渝交通。基于人居环境的城市联盟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基于数字化的城市联盟
  基于数字化的城市联盟就是各联盟城市之间为了推进城市数字化进程而建立的城市联盟。苏南三市的“区域数字城市联盟”就属于这一种。根据三市签订的合作意向书,三市将就各自的城市信息工作规划、经验进行定期交流;以优惠条件帮助对方使用自己的信息产品、技术,为对方的信息产品和技术在本地区的推广提供帮助;开展信息资源交流,提高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度;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共享。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化建设的进程,打造“数字苏南”。
  

  基于健康的城市联盟
  基于健康的城市联盟就是各联盟城市之间以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改善居民的保健医疗条件为目的而建立的城市联盟。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发起设立的健康城市联盟就是这种城市联盟。是“一个不断开发、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相互帮助的城市。”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以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
  
  友好城市与城市联盟的比较研究
  
  城市联盟是友好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城市联盟与友好城市有以下主要的区别:
  友好城市是一种政府性的行为,是由政府作为主体来进行交流的,其目的强调友好交往,增进友好城市间相互了解,尽管也有城市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交流,谈不上有明确的计划。城市联盟实现了政府搭台、唱戏,已不在是单纯的政府行为,既有政府行为,也有企业行为。城市联盟与友好城市的区别在于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而作出的符合市场的理性选择。
  友好城市的建立往往起源于一些偶然因素,如某一次会面、某个熟人的介绍,城市政府领导人个人的偏好等,一旦这种偶然因素不再存在,友好城市关系的维持和发展就会缺乏动力。城市联盟作为一种理性的选择,是经过多方论证后而实施的战略性行为,有相当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进行友好城市交流活动所需要的经费通常被看作一项支出,而城市联盟所投入的资金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对城市联盟所产生的效益和回报可以作定期评估。
  友好城市交流的层面往往局限于城市的高层领导,内容也往往比较宏观,而城市联盟将内容具体化了,涉及的主体范围更广,影响也更深刻。
  友好城市一般是双边活动,是A城市和B城市之间的事情,不具有传递性;城市联盟可以是多边的,一个联盟可以有几个,甚至几十个盟员。
  城市联盟是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城市联盟是以契约和协议为约束构成多个盟员的开放性的动态联盟系统。某个盟友失去了他的优势,就可能被联盟淘汰。符合联盟标准的将会被吸收为新盟友。
  
  城市联盟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联盟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主体,因此城市主体间各自的目标、策略、技术、设备、人员及理念都会产生相互影响或冲突。一个双赢或多赢的城市联盟,可以有效地弥合城市主体之间的差异,并形成功能上的互补。建立稳定高效的城市联盟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确立明确的目标
  城市联盟涉及2个或2个以上的城市主体,因此城市主体间各自的目标、策略、技术、设备、人员及理念都会产生相互影响或冲突。一个双赢或多赢的城市联盟,有效地融合城市主体之间的差异,并形成功能上的互补。由联盟理论可知联盟各方若欲追求成功又有效的联盟,联盟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使参与的城市主体经由联盟的运作,获得共同的利益,而且此种利益要比某一城市主体单打独斗所获得的要多,才具有实际意义。
  
  联盟伙伴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合作伙伴是成功实施城市联盟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国外的经验,联盟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合作伙伴选择的错误。 一个成功的联盟,必须依赖参与城市联盟的成员群策群力、彼此信任、以及相互学习,以促成联盟目标的达成。因此,城市联盟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应谨慎小心,对潜在的合作伙伴作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互补性,即与合作伙伴结盟是否能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如果联盟各方都不具备优势或是优势不明显,甚至具有明显的弱点,这样的联盟就会以失败而告终。
  协同性,即合作伙伴之间能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双方能够共同朝一个目标努力。
  兼容性,即各自企业的文化的互相融合的可能性。若各自文化不能融合,则结盟易于失败。另外还包括要考察协调的可能性与协调能力,沟通渠道的便利性和沟通能力等因素。
  
  联盟成员地位的确立
  城市联盟是一种超边界组织,联盟的成员都具有各自的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各个盟员在城市联盟中的影响力,若某一方在联盟中的影响力降低,随之而来的将是其在联盟中的地位降低,当它不具备影响力时,将会被联盟淘汰,因此,城市联盟的内部各方需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各个城市通过不断地培育自己发展的增长极,调整产业结构,保持自己在城市联盟中的影响力。只有这样,合作关系才能持久,城市联盟才能稳定。
  
  建立信任机制
  对于一个成功的城市联盟而言,其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必要的前提。城市联盟合作关系实际上是对未来行为的一种承诺,只有彼此充满信任,各方信守诺言,才能使这种承诺成为可靠的计划并最终得以实施。因此,建立相互信任的机制以稳定战略联盟.相互信任既是联盟成员间互利互惠的需要,又是联盟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行为路径。依靠信任机制可以建立和维护城市联盟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如果一方为了眼前利益而欺骗对方,那么将会损害其信誉而影响到合作的利益,最终会失去伙伴的信任。因此,城市联盟在其运行中必须建立必要的信任机制,以防范机会主义倾向的发生。
  
  建立协调机制
  信任是联盟组织各方合作成功和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创造信任的有效手段就是联盟各方的交流和沟通。威克曼(H.Wichman’1790)曾做过的心理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沟通的重要。他把一些被试者与同伴们分别隔离,有些能看到同伴,但不能与之谈话;有些能谈话,但看不见同伴;还有一些是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然后对每一组人都给予动机指导(如鼓励他们合作,或独立自主,或竞争)。结果发现,不管给予什么动机指导,合作数量都因交流增加而增加。博弈论中的无名氏定理也表明,无数次的重复博弈将导致合作。因此,建立有效、持续的沟通是加强城市联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联盟组织各方要加强合作者的多重联系,多做艰苦的沟通工作,克服各种困难,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保证城市联盟组织的健康发展。
  
  建立城市联盟内部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和分配机制
  城市联盟内部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也是影响联盟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联盟内部存在着联盟成员希望尽可能少的为联盟提供公共物品,而尽可能多地从联盟系统得到利益分配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城市联盟内部的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以保证联盟内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合理进行联盟内部的利益分配。
  综上所述,城市联盟作为友好城市发展的新形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城市联盟更符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更有利于城市和城市之间资源的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城市联盟扩大了城市之间合作的范围,打破了行政区域划分的限制,可以消除城市市场壁垒; 有效地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本投入和科技投入;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人居环境。因此,城市联盟将取代友好城市,成为国内外城市间合作和交往的主要方式。
  
  :
  1.郑连虎,刘逸坤.合作博弈:入世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城市研究,2003
  2.甄峰.城市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讨论[J].城市规划汇刊,1998
  3.林永健.将城市联盟进行到底[J].开放潮,2004
  4.靳景玉,刘朝明.城市联盟的动力与价值创造机制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