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绿色化中的理念革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杜超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绿色GDP作为一种全新的GDP核算体系,在当前的条件下,难以进行量化分析,它的提出主要还是要从理念上引领人们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追求意识领域的深刻变革。

  关键词:绿色GDP 诉求 理念 革命
  
  一直以来,关于绿色GDP的话题已经成为各媒体、各界学者争相讨论的热门话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由于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善、具体、可行的核算标准,各方面力量都在进行攻关,其具体量化标准出台可能还需要若干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所蕴含的就是一种“绿色”理念,而绿色GDP的提出对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其诉求的应该是一种理念上的革命。笔者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绿色”
  
  从经济增长的范畴来看,绿色GDP追求的是新的增长理念,寻求的是“绿色”经济。引入绿色GDP是为了克服过分追求传统GDP所带来的负效应,即环境恶化、资源巨减,但这并不是说GDP就不重要了,就可以抛弃了它。传统的GDP核算体系一直是国际、国内衡量一个国家总的产出的一个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无法弥补的缺陷。比如,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不能反映环境和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耗损程度。如果只注重经济总量和速度的增长,而不顾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就可能造成经济增长的同时,而人民生活质量下降、生存环境恶化的局面,而且经济本身也不可能持续增长。片面强调GDP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社会失衡,反过来又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
  绿色GDP只是一个数,它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东西,为了让GDP这个总量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所以,需要绿色GDP这一新的核算体系来替代GDP,以扭转过去粗放型增长方式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这样只是对原有的GDP进行“绿化”,实质还是保留现有的GDP核算体系。这里蕴含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理念即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寻求的是一种“绿色”经济概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指导经济建设,保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沿着健康、和谐的方向不断地向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可以看到和谐的亮点,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能够看到“绿色”的音符,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可以看到新的经济增长带给人们的实惠。
  
  “绿色”效应
  
  从技术手段的层面来看,当前实施绿色GDP核算更趋向于定性分析,寻求的是“绿色”效应。事实上,实施绿色GDP核算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出完整的绿色GDP。这种核算方式非常复杂,很难测算。
  目前,我国的绿色GDP只是核算了环境因素中环境污染损失的这一小部分,并且含有很大成分的主观因素。究其原因,就是很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估价。譬如森林资源,其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功能上的价值核算相当复杂,如果要完全核算清楚还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当前实施绿色GDP核算体系,主要注重的是对环境恶化和资源耗减的定性分析,追求的是一种质变到量变的趋向性,是在逐步进行定性分析中寻找、构建量化模型,通过定性来产生一种“绿色”效应。
  
  “绿色”意识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绿色GDP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民众的环保和节能观念,寻求的是“绿色”意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既要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要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应该成为解决现阶段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是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政府和要考虑单位投入的产出效应,而公众更要强化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这才应该是绿色GDP提出之初应有的出发点。

  绿色GDP考虑的就是在增长的过程中如何、评估出能源耗减和环境恶化成本,从更深层次思考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世界银行数据库资料显示,1998至2002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占同期GDP的1.29%,是1950年到1997年47年间投入总和的1.8倍,这表明,我国今天的努力是用“经济帐”来还“生态帐”。世界银行组织有关专家从生态经济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危机、矿物资源枯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我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而单位产值资源、能源消耗为世界的3倍,污染总量增长率为总产值增长率的数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极其严峻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到,必须要增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绿色”意识,确保经济和社会进步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协调的问题,不仅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始终具有朝气、具有“绿色”气息,而且也能够使我们的“经济——社会——环境”这个大系统的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我国不能再继续以往的发展道路,片面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结果,那样的结果可能会换来短期的“繁荣”局面,但却很可能永久失去可持续发展所赖以存在的基础。资源有限,环境承受能力也有限,而人的开发利用是无限的,几千年来,人类一直都在改造大,一直在和大自然进行斗争,然而事实证明,在人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中,只不过在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现在看来,这种平衡要被人类自己打破。因此说,为了更好的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爱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必须要美化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必须要强化整个社会的“绿色”意识,让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可能的现实。
  
  强调以人为本
  
  从人的社会属性来看,绿色GDP偏重的是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以人为本,寻求的是“绿色”为人。绿色GDP其落脚点是人本位思想,强调的是服务于人、以人为本、“绿色”为人,其实质是尊重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尊重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国政府没有一个是以GDP为中心的,而都是向以人为本、尊重公民福利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采用绿色GDP核算系统,将从客观上阻止当前这些偏差的发生,使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绿色GDP核算需要公众对环境恶化和资源耗损而进行的主观评价,这种公众参与可以充分体现人们对关系到自己身心健康的一种真实表述。因此,实施绿色GDP,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有一个公众参与的社会氛围。要认真收集与了解公众对经济收入和环境破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评价的数据应成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这种行为就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人民既需要经济的增长,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需要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内涵。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就必须实现这三者的平衡。公众参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杠杆。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服务于人民、为人民着想的思维理念,也要为人类生存环境和依赖的资源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