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江苏区域经济竞争力—— 美国加州产业集群模式的借鉴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钱东平 时间:2010-06-25
内容提要:产业集群是产业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美国加州作为全球最大的集群产业,创造了诸如硅谷发展的奇迹,并形成了现代产业发展的加州集群模式。借鉴加州集群产业发展经验,提升江苏“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发展层次,加快形成江苏产业集群优势,对提升江苏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 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下,借鉴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优化江苏产业结构,加快形成江苏的集群化产业,对提升江苏区域经济国际竞争能力,极具现实意义。

      一、美国加州集群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新经济的诞生和迅猛发展,加州经济顺势调整,迅速形成了4大集群产业经济区。即以航空制造、娱乐和通讯业为主的南加州经济区以软件、多媒体和互联网服务业为主的旧金山海湾经济区以高产农业为主的中央流域经济区;以高科技制造、机服务业为主的萨克拉门托经济区。这4大经济区特色鲜明,自成体系,具有极强的产业竞争能力,有的集群产业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发展典范,如南加州的航空制造业、海湾经济区圣塔克拉拉的硅谷软件业、中央流域的葡萄酒制造业等。
     
     集群产业在加州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是推动经济增长。加州的软件业,是全美乃至全球软件业的先导,仅硅谷所在的圣塔克拉拉县,就拥有大约1700 家软件公司和4.3万名职员。二是促进就业。上世纪90年代,加州软件业创造的工作岗位年增长14% ,平均每年新提供就业岗位7.2万个。加州航空制造业也创造了全美这一产业中近20%的就业岗位。三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州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培养一大批精英,在全美10大软件企业中,加州就拥有一半Oracl,Adobe以及 Sybase,等,都是全球著名的软件系统提供商。四是为资本聚集创造了条件。产业集群也带来了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高度集中和有效配置。加州吸收风险投资一般占全美总额的 1/3以上,其中 1/4投向软件和通讯类企业。

     作为产业集群的典范,加州产业经济的集群化特征可以概括为:产业定位明确,企业高度集中,支持系统发达,发展环境一流,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加州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系统性的选择过程,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选择确定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从静态看,加州不同地区确定主导产业的依据是区域资源,包括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从动态看,集群产业的选择依据主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以加州旧金山海湾经济区为例,2000年该地区拥有农业、生物医药、高科技电子、通讯服务、、制造、运输等 14个门类的主导产业,但在其发展规划中,集群产业目标只有IT与通讯服务、制造、金属材料和运输4个门类。
    
    二是有针对性地提供产业发展援助。加州有一个专门负责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机构——— 加州经济战略小组。从1996年起,该机构就开始进行全加州集群产业发展的跟踪研究,并适时提出政策援助建议。政府和公共部门提供的援助主要包括:(1)调整经济政策。根据形势需要更新产业发展标准,降低产业发展壁垒,以促进产业内部小企业发展;评估加州地区贸易成本、商业环境和企业竞争力;帮助解决产业领域的特殊问题等。(2)经济发展激励。如加州圣华金地区针对失业率较高的问题,实施吸引制造业发展的低税收激励措施等。(3)经济数据分析。加州贸易与商务处是加州提供经济数据分析资料的主要部门,承担着经济信息“智囊团”和“服务商”的角色。它不仅向许多企业有偿提供相关的信息分析产品,也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信息资料。

     三是完善公共领域的支撑体系。在这方面,政府所做的工作非常广泛。(1)劳动力与培训。加州《地区劳动力储备教育和发展法》明确要求教育系统开展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劳动力培训,以适应地区集群产业发展需要。(2)改善基础设施,包括系统、学校建设、土地利用、通讯能力、信息系统等。通过立法途径增加对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以新建或改善集群产业发展必需的基础设施。(3)提高社区生活质量。除了高效的教育体系、良好的住房条件和社区邻里关系、高质量的空气和水资源环境外,社区生活质量还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高效的交通系统和便捷的高科技进入通道等。从经济意义上看,加州集群产业发展所关注的生活质量,更倾向于积极的商业氛围和潜在的创业、就业机会。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对产业集群理论作出最新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行业内大量企业和相关机构在某一区域内的地理集中。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凝聚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架起了桥梁。其形成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生产率提高。同一产业内大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能很快形成区域规模经济效应。一是关联性供应商的聚集,不仅能提高区域内企业对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同时也降低供应商的违约风险。二是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从原材料供应、配套产品支持到最终产品销售,集群区域内可以自然形成巨大的专业产品市场。三是高素质员工的流入。产业集聚对技术员工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流动风险,由此带来人才的集聚。四是专业信息的共享。有市场的、技术的以及与竞争相关的信息有可能在区域内大量会集并迅速传递。五是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的大量投入。
   
   2. 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首先,产业集群是新企业诞生的催生婆。专业市场的形成、技术工人的流动、信息资料的共享等,极大降低了集群区域内创
立新企业的“壁垒”。其次,区域内企业间的非正式交流有利于技术创新。集群企业间可能存在的技术溢出效应也有利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第三,企业家的集中有利于促进组织创新。
   
   3. 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竞争能力的获得既来源于竞争,又来源于合作。产业集群为区域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双重机会。首先,竞争对手
的存在迫使企业不断革新技术、创新产品、改进服务。其次,产业结构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优化。竞争使产业内部的分工更加专业化,合作使企业间形成的产业链更加紧密。第三,促进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展开竞争。集群区企业竞争的最大特点是在合作中竞争。从理论上讲,这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一种正和博弈。

    三、江苏集群产业发展条件分析
   
    集群产业在江苏已初具发展形态,“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就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雏形。虽然现有发展水平与现代集群产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产业集群化在江苏具有良好的发展
 潜力。
   
    首先,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20世纪 8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90年代三资企业的进入,以及21世纪初私营经济的快速崛起,极大地促进了江苏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技术、人才、管理的升级换代和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许多地方逐渐形成了自成特色、规模各异的主导产业。这些区域主导产业成为江苏未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源泉。
   

    其次,集群化趋势初现端倪。江苏县域、特色经济是区域产业的主要形态,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集聚,这与国际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有极强的相似性。一是区域化布局,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集中布局,由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构成自发性企业群落,逐步形成“一地一品”、 “一镇一业”的格局。如以纺织丝绸闻名的吴江盛泽,现已有800多家纺织丝绸企业,年产丝绸15亿米、服装服饰近千万套,成为丝绸制造业的中心。二是专业化经营。集群区域内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日趋完善一些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逐渐从原生产企业中分离
出来,成为专事配套加工的企业。如中厚料缝纫机专业生产基地吴江菀坪镇,原来只有几家整机厂,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逐渐分离出专业性零部件生产
企业80余家,部分高精度零件开始为国外企业配套加工。三是市场化联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专业市场的繁荣,反过来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如常州市的“邹区灯具城”、吴江市的东方丝绸市场等,都与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四是社会化协作。专业化分工推动服务性工种逐步分离,一批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型企业陆续出现。吴江横扇镇是全国闻名的羊毛衫生产基地,全镇除3500户羊毛衫生产企业外,有600户在全国各地搞销售、500户搞配套经营、200户搞运输、100户从事设备维修,形成了一个功能藕合的社会化协作企业群。

    第三,区域产业特色正在形成。

    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投资环境及经济、技术基础较好,吸引了世界产业资本的不断集聚。苏中通讯、造船等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未来这一地区将发挥沿江、沿海优势和连通苏南、苏北的枢纽作用,加快发展化工、运输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苏北地区发挥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等比较优势,抓住国外和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机遇,主动接受产业转移和辐射,大力扶持和发展新型加。江苏三大区域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与国际产业集群化趋势一脉相承,为江苏产业集群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第四,拥有完备的产业支撑要素。一是位势资源。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和制造业基础的江苏,在抢占世界制造业中心地位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人才资源。江苏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高等院校和在校学生数,人才资源具有比较优势。几十年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大批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操作型人才。三是制度资源。江苏乡镇企业的崛起,靠的就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开放型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使江苏的经济管理体制更趋国际化、市场化。起步较早的市场取向改革,使江苏拥有了极强的制度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
  
   四、加快发展江苏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阶段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江苏产业集群,是提高江苏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江苏经济的客观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加州发展产业集群的基本经验,提出以下八点建议。

   1.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良机,加快形成江苏的产业集群。中国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聚焦点,对江苏发展集群产业是一次绝好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与上海、浙江、山东等周边省市的激烈竞争。谁先抢得集群产业发展的先机,谁就能赢得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江苏应增强机遇和忧患意识,发挥优势,捷足先登,有所作为。
 
  2.了解并尊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机制。江苏块状经济的发展,尚有部分政府职能起主导作用。但真正的产业集群发展,政府不是主角。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企业有目的性的区域集聚,有一定的自发性。如果政府用行政办法“捏大堆”,人为“造市”,就丢掉了产业集群的精髓。政府的职能应该是
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市场环境,这是一种辅助作用,而不能是主导作用。因此,要明确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边界。政府要甘
当配角,当好配角。
 
   3.强化政府部门的公共行政服务。这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一是协助集群内企业进行宏观市场需求分析,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数据资料。二是为人力资本、资本和技术交易平台等要素市场的建立,创造便利条件。三是鼓励和引导公共服务机构发展,包括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技
术咨询机构,公证、、服务机构等。四是通过政府活动促进企业间的各种交流与合作,倡导区域文化和产业氛围。五是通过法律、行政等手段,致力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调整吸引外资政策。随着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加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我国的吸引外资政策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优惠政策阶段和公共关系阶段,现在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产业引导和企业配套阶段。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调整吸引外资政策,把重点放在有目标有计划地发展当地配套企业上,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招商引资工作中,要善于分析并抓住跨国公司产业转
移的“兴奋点”,有目的地推出主导产业,宣传产业配套和集群发展能力,有意识地培育区域集群产业。 
   
    5. 整合区域经济资源。一是根据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以良好的经济生态系统,形成要素流动的“洼地”。二是发挥江苏省高校科研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吸引优秀人才,加强职业培训,为集群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人力资源。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快建立社会诚信系统,营造自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淡化销售额、0%1 等政绩指标,强化就业、税收等社会指标,为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新鲜“空气”。
 
   6.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行业协会将发挥政府难以替代的重要职能。这是世界各国发展集群产业的一个基本经验。目前江苏行业协会及法律、专利等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充分,尤其是行业协会还具有较为浓厚的政府色彩,影响了其公共职能的正常发挥。应抓住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机会,按照世界各国非赢利组织发展的一般做法,彻底将其与政府部门脱钩,真正实现中介组织的职能专业化、服务细分化、运转社会化。
  
   7.重视小企业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前提。小企业是构成完整产业链的“螺丝钉”,具有灵活多变、接近市场、善于创新、适应力强等特点。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来鼓励小企业向一定区域集聚,形成产业氛围。另一方面,要引导和培育中小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构成上、下游的产品衔接,形成产业配套能力。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战略眼光,政策上要体现“扶幼”,真正做到“六放”原则,决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鱼。

   8. 把开发区建成产业集群的示范区。现有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无论是从硬件还是从软件看,都是适宜发展集群产业的载体。要发挥各类开发
区的既有优势,加强产业规划和引导,努力把开发区建成江苏产业集群发展的示范区。首先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和规则,简单的企业堆积不能产生规模效应,而相关行业的企业积聚,可以产生特殊的外部经济效应。招商引资要注意产业的关联性,以地区潜在的竞争优势吸引投资。其次要强化开发区的产业服
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服务于特殊产业的咨询机构、中介组织,形成区域集群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撑系统。第三要构建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要注重形成不同层次的企业群体,着力吸引行业跨国企业集团,以龙头带动集群产业发展。吸引或培植产业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增强自我配套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