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邹艳菁 邓海龙 时间:2010-06-25

  [摘 要] 跨文化交际研究目前还基本沿用编码解码理论来解释跨文化交际过程,这种解释简单明了而且直接实用,但忽略了人类交际的认知特性,而关联理论继承了信息编码理论,同时引进了认知的观点来解释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它将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重要启示。

  [关键词] 关联理论 认知 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最早始于美国,以Hall的《无声的语言》 为代表。此后,来自人类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化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都对跨文化交际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到目前为止,主要的成果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文化比较研究。其中以Hofstede 对全世界不同国家文化以五个维度来区分最为著名。五个维度是: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女性化与男性化、不确定性回避和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另外Hall 也从人们在交际中对语境的依存度划分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和多元时间文化与单一时间文化。
  第二,跨文化交际行为过程研究。一般而言,目前的研究把跨文化交际行为纳入信息传播的总体框架上进行理解 。首先,跨文化交际行为被认为是一种交际行为,同普遍意义上的人类乃至全体生物体的交际是相似的;其次交际行为又被普遍理解为一种信息发送、接受的互动过程;再者,语言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里包含两个层次的研究,从抽象层次上,借助信息理论,认为交际过程包括说话者信息编码、发送、通过信道、在一定噪音条件下听话人接收信息、解码等过程。在具体层面上,有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等语言行为研究。这些研究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当前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不足
  第一,单纯的文化分类与比较容易陷于定型化和流于空泛化。通过对全球不同国家文化列菜单式的进行异同比较,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初级阶段而言,无疑具有直观、应用性强等特点,但是这些类型概括因其对象众多,要求概括性强,必然导致空泛化、形式化,同时由于这种分类式的罗列,研究难以走向深入,理论也难以达到一定高度。对文化的分类比较有助于人们对全球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但是也难免会让人们陷入文化定势的错误认识之中,而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多元文化时代日趋显现,跨文化交际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指导,需要从更加强调文化的共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第二,以信息编码解码理论来阐释跨文化交际行为过程忽视了人类认知心理过程。目前大部分学者将跨文化交际过程类同于信息编码解码过程,如贾玉新(1997,30~48)将跨文化交际当中的双方当作是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收者,他们在交际过程中进行编码、解码的活动,而影响他们交际行为的外在杂音包括具体交际环境与宽泛交际环境。具体的交际环境是指交际发生的直接或具体的环境,有社会与情景因素;宽泛的交际环境则包括文化、心理、地理环境。以信息编码解码理论来阐释跨文化交际行为当然有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但由于这种信息理论是源于物理信号传播原理,当应用于人类交际时,就表现出对人类心理认知过程的忽略。针对这一缺陷,基于认知背景的关联理论,对人类交际行为作出了创新的解释,接下来,本将运用关联理论,重新审视跨文化交际行为。
  三、关联理论与跨文化交际
  1.Sperb 和 Wilson 的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
  (1)从认知的角度来理解交际,将交际看作是一种认知活动,认为人类认知的根本目标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就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联的信息上。把交际看作一种认知活动,这是前面所述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理解中所没有的。关联理论把交际跟人类的认知活动联系起来,同时,提出 “认知努力最小化与认知效果最大化”假说,根据认知努力程度来判定语言语义与说话人表达意义的关联程度,从而进行话语含义的推理。
  (2)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根据关联理论,交际涉及说话人与听话人对信息的处理,说话人通过明示交际行为,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而话语的理解涉及语言解码与推理过程。前者指语言结构的逻辑形式,即语义原型,后者是逻辑形式转换成话语命题后推导出的隐含意义,即说话人意义。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前者与说话人有关,后者则与听话人有关。由此可见,关联理论不认为信息的编码与解码是交际的全部过程,它甚至不是主要的过程。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编码信息有时并不完整,有时传递的信息也并非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交际更是一种推理,是依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明示信息进行推理的过程。因此,交际的成功必须依靠关联性:说话人的明示与听话人的推理。
  (3)提出了交际过程中的认知语境。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语境一般分为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直接语境与间接语境等,包括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说话人与听话人的背景等;同时,大部分学者认为语境是给定的、已知的,是交际中理解得以实现的背景知识。许多以前的研究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涉及到了所谓不同的语境,这些语境由于交际者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正是由于这些差异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显然,这样的语境观并不能完全说明交际过程中语言理解的本质,而且这种观点也无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遭遇的困难,因为我们无法实现把每一次交际的语境完全掌握,同时,这也不是我们现实交际过程中的实际状态。关联理论认为,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是一系列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假设,所以语境也称为认知语境,其假设称为认知语境假设。在语言交际中,对话语理解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构成听话人认知语境的一系列假设,而不是具体的情境因素。在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信息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认知语境是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也是听话人的一个重新构建,而不是在理解过程之前就事先确定好了。在认知语境的重新构建中,听话人会利用百科知识、逻辑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等去帮助生成与当前话语信息相关的语境信息或假设。

  (4)关联的两条原则:认知原则与交际原则。认知原则认为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而交际原则坚持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第一原则,即认知原则可预测人们的认知行为,对交际起导向作用。不管听话人会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不可能总是希望说话人产出最大关联的话语,他也许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或者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该信息。根据关联的第二原则,交际原则,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这里的最佳关联不同于最大关联。

  2.关联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意义
  (1)可以深化对跨文化交际本质的理解。根据关联理论,跨文化交际行为也是一种认知活动,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活动过程中也遵循“认知努力最小化与认知效果最大化”,说话人表达的基本方向就是最大关联,而听话人在努力理解对方话语意图的时候要力求最佳关联。这种理解将跨文化交际行为普遍化、高度抽象化,有利于理论概括。
  (2)将更加明确文化交际过程中表达困难与理解障碍的性质。关联理论把人类的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的意图呈现包括语言表达即是明示过程,而听话人的推理则是理解过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通常并非是同一母语,至少有一方的语言表达并不是完美的,语言信息的明示过程将有可能成为互相沟通的第一道关卡。此外,非语言交际手段也因为文化差异也有所不同,这也将成为明示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听话人在推理过程中,要结合明示行为、通过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利用百科知识及一般逻辑常识,找到最佳关联,最后推定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在这个推理过程中,有些因素是会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的。  
  (3)将改进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境的认识。关联理论引入了动态的认知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交际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保存在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理解每一个话语的所需要的语境因素是不同的,因此,听话人要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为第一个话语建构新的语境。交际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改变对方的认知,也就改变了对方的认知环境,跨文化交际活动将会改变双方的认知环境。这一语境观的提出将对跨文化交际活动可能导致的文化后果产生新的认识。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研究目前还基本沿用编码解码理论来解释跨文化交际过程,这种解释简单明了而且直接实用,但忽略了人类交际的认知特性,而关联理论继承了信息编码理论,同时引进了认知的观点来解释人们的语言交际行为。据关联理论,交际过程就是认知过程。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建立新的认知假设,与此同时,也不断打破先前的一些与新假设相冲突的假设。在话语交际中,听话人根据对方的话语,依据认知环境,通过最佳关联原则进行推理,从而理解话语含义。关联理论将可能对跨文化交际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它对交际本质的认识将深化对跨文化交际本质的理解,对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过程也会有新的认识,同时,认知语境观的引入,使语境研究走向认知化与动态化。

  :
  [1]Hall, E. T. The Silent Language[M].Garden City, NY:Double Day and Company,1959
  [2]Hofstede, G.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M]. Beverly Hills:Sage,1980
[3]Hofstede, G.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M]. London:McGraw-Hill,1991
  [4]Hofstede, G. Culture’s Consequences: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M].Thousand Oaks: Sage, 2001
  [5]Hall, E. T. The Hidden Dimension[M].Garden City, NY: Double Day and Company, 1966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7
  [7]Samovar, Larry A. & Richard E. Porter. Communciation Between Cultures[M].Fifth Edition.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8]Dodd, Carley H. 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Fifth Edition.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6
  [9]Sperber &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86/1995/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