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黔交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玉斌 时间:2010-06-25
    摘 要:在湘鄂渝黔边区域协调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基础上,经过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要的理论分析后,从各边区政府的人为行政分割、体系落后、医疗卫生机构不健全和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等方面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障碍,提出解决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湘鄂渝黔边区;协调发展?
  
  1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发展湘鄂渝黔边区的经济,不仅是响应党的号召,更能切实的为当地人民致富打开了新的门路。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真正进入小康富裕的生活。“因受教育程度低致贫”和“因病返贫”在中西部欠发达具有普遍性。因贫弱而可行能力差,限制了边区部分农民发展能力的提高。人类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低水平循环,成为制约边区区域发展的直接因素。这表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
  
  2.1 各边区政府的人为行政分割?
  2.1.1 从地域分割角度看?
  在边区的6个地州市中,除铜仁与贵阳稍近一点外,其他行政区与所在省(市)距离最近的大中城市都在300km以上,如黔江距离重庆320km,怀化、吉首、张家界距长沙分别为450km、400km、310km,恩施东距省府武汉640km,西距重庆530km。目前,边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等可进和可出性都差,有明显的封闭性特征。这种从各个地区的单个利益出发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利于经济协调发展?
  2.1.2 从传统的行政体制看?
  政府都重视本辖域内的经济发展,强调个体利益,而缺乏整体合作的追求。中央政府除强调在全国建立独立的体系外,还强调在大区、某些省份建立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从而形成了封闭的或自成体系的工业布局,而这些省内的工业又主要分布在条件或行政执政条件都较好的较发达的经济文化中心。各省、市都很少而且也缺乏这种统筹边区山区一起发展的经济能力,因此,边远山区由于地势、地理位置的原因而长期得不到快速发展。?
  2.1.3 经济区域利益诱导下的区域冲突?
  区域利益是指经济区主体通过预先设定或区域经济活动,能够实现特定区域内主体或中央政府在特定区域内需要的构成利益载体的客观研究对象。为了保护本地区既得利益,不考虑机关的整体布局以及发展需要,盲目引进投资和仓促上马新项目在各地都屡见不鲜,市场封闭和地方保护主义随之产生。当地政府限制那些有可能给本地区带来竞争压力的商品流入,同时限制必须对本地区有利的资源要素的流出,人为的制造地区间的市场分割。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而引发的地区间经济摩擦层出不穷,相互阻隔和报复性的行政法规损害了经济的整体利益,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弊病。?
  2.2 教育体系不完善和医疗卫生机构不健全?
  湘鄂渝黔边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有40%左右的家庭人口最高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平均文盲率高达22%,特困村的文盲率在4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在此区域内部又有城乡二元经济,“一五”计划时期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但却是以牺牲农村和农业利益为代价的。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的基础设施也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提高。在此区域内,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落后,职业技术教育才刚刚起步,这既不能满足当地人们发展农业生产、推广新品种、运用新技术、提高每种指数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这既割断了当地人们发展生产致富的门路,也抬高了人民出外就业增加收入的门槛。发展商品经济,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建立化农业的需要,低素质的劳动力成为边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当地人口的素质低,医疗卫生条件差,又致使该区域的经济、文化的落后发展,不适应当今开放统一的、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2.3 基础设施建设极度落后?
  在湘鄂渝黔边区的渠道主要是铁路,但因该区域地势陡峭,多山地影响致使铁路的直达能力弱小,导致铁路的运输能力也大大降低。从湖南怀化到贵州铜仁地区的公路只有320国道比较平缓,航道也只有湖南至湖北段长江有较好的通航条件,而航运机场等设施在此多山地的区域内的建设费用是非常高的,在最近十几年里,湖南西部也只在较为平坦的芷江建了一个飞机场,而且该机场的规模很小,通航条件也多受当地气候环境的影响。邮电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匮乏构成了一个对外没有吸引力的环境。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是商品、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流等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和媒介,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资源将无法流动,外来投资也不会选择该区域。?
  2.4 该边区的建设资金极度缺乏?
  该边区因为长期的闭塞,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区内无论是固有的生活、生产资金,还是流动的资金都是极度缺乏的。由于区域内本身不富裕,又缺乏文化、技术、信息等经济增长因素的支持,导致该区域内自有资金不足,同时,又由于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那么该区域对外资的吸引力也是极其有限的。内部资源流不出去,外部资金不愿进来。因此,形成了越穷越没人要,越没人要越穷的两难局面。?  2.5 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地域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区际生态失衡十分严重。共享性是湘鄂渝黔边区区域融为一体的“触媒”。从区域经济角度看,该区域应是协同经济区。但因各省行政分割,各地区在强化地方经济主体行为的同时,又不适当的强化了地方利益和眼前利益,阻碍了边区各地区之间固有的资源禀赋进行有效的分工。这尤其表现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由于不同开发主体利益不同,或者项目需要,或者过度开发,更重要的是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观念,从而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区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 。另外,在江河湖泊的资源共享中有出现了“南北分治”,“东种西伐”,随意拦截河道,江河上下流排污等现象。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林地砍伐严重,水土流失,水污染不断加重,这就加重了当地环境的负担,给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湘鄂渝黔边区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糟糕,不利于经济协调的区域产业链的形成。?
  3 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3.1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区域总体发展的宏观管理,是边区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行政性分权下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利结构,1978年以来,以下放财政权、税务权、融资权和管辖权为核心的行政性分权,有效的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但是这种体制也导致了各地方政府忽视了规模经济效应,一味的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导致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在这种行政性分权的体制前提下,还应加强省边区经济的统一,统筹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建设。?
  3.2 打破传统独立的布局?
  在传统的体制下,中央政府强调各省的经济效益。强调各政府在经济增长上的绩效。这也导致了各省的独立工业体系的快速建立,进而形成了封闭的或自成体系的工业布局。这种人为的独立分割,画地为牢的经济分散化和分割化过程助长了“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阻碍了地区间分工和交换的发展,这既不符合自然生态环境内在的,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工业分割体系,自觉关闭一些不符合经济规律工业企业。地方政府还应放开对边区的经济行政管制,让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在开放市场的竞争中协调发展。?
3.3 各边区政府加强统一市场建设?
  各边区政府统一部署,加强统一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铁路、机场、港口、航道、邮电通信、信息、能源、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商品流、人才流、技术、资金流等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或媒介。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资源将无法流动。这些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流动,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使湘鄂渝黔边区经济运行费用相对降低。因此,提高区域性基础设施水平是促进边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说,运输条件的改善是边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的重点,应加快渝怀铁路的建设进程,尽快实施对枝柳线的电气化改造,努力提高区域内湘黔和枝柳铁路的运行速度。在加快上瑞、长渝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抓紧209国道的改造。以保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一个和谐统一的基础设施环境。?
  3.4 广泛开展区域内商业交流活动?
  各政府和各行业加强区域整体招商引资能力,扩大区域内经贸交流,四省市边区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和倡导区域内企业参加各地商品交易会,利用多种机会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把握国际标准和市场的要求,争取以边区整体名义联合举办各种形式的贸易促进会和展销会,以宣传和推销区域内的工农业产品。增大对外招商引资的亮点,把自己辖区内的特色产品和投资环境优势向外宣传和推销,以便能够增加对外招商引资的能力。要统一布局区内的专业市场,逐步完善交通网络与城镇体系相匹配的化物流设施和服务体系;要积极发展跨地区的商会,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为跨地区经贸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与服务。?
  3.5 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加大人才、扶贫力度,人才是兴邦之本。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慢,扶贫资金难以实现资金增殖,是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商品经济意识淡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造成扶贫资金作用很小,扶贫工作难以开展,效率不明显。因此,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制定长、中、短期结合的人才、教育扶贫计划。要长期抓好中、小学教育,保证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保证入学率,杜绝辍学现象,引进大中专教育和科技人才;中期做好如技术人才招聘引进工作,做好干部交流工作,鼓励技术人才进行项目研究和开发,并予以投资;短期对农民进行实用科技培训,以及市场经济知识讲座等各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多培养一些高科技农业典型人才,使山区的农业快速走向现代化。?
  
  ?
  [1]?冷志明.湘鄂渝黔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2006,(1).?
  [2]陈利勇,马丁.区域政府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J].学研究,2004,(1).?
  [3]蔡岚.区域政府合作中的难题及其求解[J].前沿,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