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及对策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6-25
  一、临夏州民营存在显著差距
  1.民营经济产业组织落后,无法取得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首先,民营经营规模普遍偏小,无法取得规模经济效应,效益低下,抵御市场或经营风险的能力低下,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从企业资本规模来看, 2005年底,全州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为9.14万元,不足10万元;户均投资为10.68万元,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企业72户,投资50万至100万元的企业128户。而全国2005年注册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为142.6万元,是临夏州民营企业的15.6倍以上;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数达到10.5万户,占2.44%,这一比重在临夏州是零。2005年临夏州民营企业户均增加值接近6.59万元,户均销售收入24.32万元。而2005年全国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户均增加值分别为1177万元和1000万元,是临夏州民营企业的40倍左右;全国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户均销售收入分别为4492万元和3735万元,是临夏州民营企业的100倍以上。重点民营企业总计40户,所占比重不到千分之二,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更小。2005年临夏州民营企业户均上缴税金不足5000元,产值税金率只有1%,而全国私营企业户均上缴税金达485万元,产值税金率在10%以上。其次,主导产业不突出,民营经济产业组织及区域品牌分散,无法形成行业合力和区域竞争力。全州工业总产值与生产总值之比中,除了永靖县工业总产值与生产总值的比为1.5∶1之外,其他各县(市)比值在0.1∶1~0.8∶1之间,全州民营工业发展仍处于低水平、小规模、作坊式的低层次发展状态,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全州只有1个企业集团,许多民营企业业主思想保守,小富即安,走分散、作坊式经营的老路子,不愿走联合经营、集群发展的路子。政府扶持和社会认可的区域品牌多达几十种,品牌效应被分散弱化。而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与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密切相关。比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形成了集群竞争优势,培育出了五大打火机品牌,产品从国内市场走向了国际市场的同时,以低成本优势吸引国际大公司到温州定牌生产,融入到国际大公司生产中。
  2.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滞后,无法实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临夏市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比周围地区率先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民营经济成长,一系列的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消除了体制性障碍,但政策效应不明显。主要原因有:其一,政法环境不完善。相关的法制与管理体系不健全,政出多门,企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依然存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信息提供、搭建平台等服务工作不到位,一些民营企业总感到在本地区发展压力太大;其二,地理位置偏僻,环境恶劣。临夏州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境内无铁路运输、空运、海运及货栈等物流条件,只能依靠公路运输,运输方式单一,交通运输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不足,不利于区域内外资源的流通。其三,制度改革滞后。俗话所说“南有福州,北有河州”,就是指回族人民群众和福州人一样历来就有经商做买卖的传统和经营才干。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温州民营经济就进入了快速健康发展阶段,现在已进入了集团化上市、国际化、第三次创业等阶段。温州民营经济是在市场取向改革条件下,选择诱致型制度变迁安排,激活被旧体制束缚的经济活力,以民间自主性创新为主要动力,采取渐进式的增量改革方式,很大程度上回避了传统计划体制的惯性及其利益结构的刚性,降低了实施成本和磨擦成本,比社会主义计划体制内直接面对利益集团既得利益的改革磨擦要小得多,构筑了一种比全国其他区域产权效率更高的“体制落差”优势。今天的临夏州民营经济发展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在市场化改革初期和非均衡发展的背景下,东部地区的民营企业抓住消费品生产商机,享受到了政策效益的最佳时机;西部地区一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无法回避计划体制的惯性及其利益结构的刚性,回族人民群众历来就有的经商才干受到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运行的“磨损”,在消费品生产、流通、服务等方面的经营才干无法发挥作用。其四,经济发展落后,居民需求规模和档次偏低,无法对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和促进作用。2003年全国家庭人均纯收入262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72元。2005年临夏州人均GDP仅为29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37元,分别是2003年全国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过一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四,科技发展落后,尚无一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数量和实力非常有限,远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无法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技术支持。其五,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民营经济向纵深发展。2005年全州城镇化率为18%,远远落后于甘肃省30.02%的城镇化率,影响了临夏州聚集经济的功能。其六,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存在供给约束。企业内生能力受到限制,只能处于低层次发展状态。
  3.民营企业素质较低,无法有效发挥实现民营经济应有的经济活力。温州民营企业也是从家庭作坊起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温州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经历了以股份合作制为典型形式的过渡阶段,现在在温州民营企业中有2万余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有2万余家公司制的企业,而且上规模的民营企业纷纷从家族治理转变为公司治理,实行企业家职业化,建立了企业制度,涌现出近200家企业集团,包括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天正集团等一批年销售额达数十亿的无区域性全国大型企业集团。目前临夏州民营企业股权结构仍然是一元化的家族式股权结构,只有非常少的,占0.37%的地方大型民营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少数企业聘请了职业经理人参与企业管理和经营,但所有的民营企业决策权高度集中在老板和企业主手中,企业主拥有大学学历和高中、中专学历的企业主所占比重太低,不到30%,对其管理素质、领导素质和企业经营决策水平影响很大。从企业的战略管理看,只有不到10%的企业制定了站落规划,许多企业缺乏周密的市场研究,经营行为短期化,依靠沿用拉关系、盲目跟进热销产品或别人已成功的市场等非经营性的作生意的手段来办,单打独斗、以人员推销为主的传统的商业模式不能适时地进行转换,与现代市场要求相脱节。而温州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从“以商带工”的“前店后厂”发展成“两头在外”的“生产基地+销售网络”,成功实现了经营模式的转变。此外,企业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族式经营特征,进行经验式、机械式管理,企业主急功近利,家长制作风严重,缺乏管理,不重视人力资源。许多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仅仅停留在要什么人招什么人,不需要就打发;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还不到国营企业工资水平的一半。可见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作坊式的劳动雇佣水平。按照生产函数关系,人力资源生产力发展中决定性和控制性作用,不重视人力资源,会影响企业持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  二、提升民营水平的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就业、政府收入等明显好于其他地区。按目前临夏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说明临夏人民传统的经商才干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政府应该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有所作为:
  1.转化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温州民营经济的繁荣虽然来自市场改革,但是政府在政策执行、宏观调控、市场建设和城市建设、消除垄断、避免投机、质量监督等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功不可没。临夏州政府首先要立足于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在扶持民营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上下大力气。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规划重点民营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建设,并将其纳入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以规划引导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要扶持培育大户,提高产业聚集度。在原有基础上,以核心企业(大户)、禀赋资源和品牌等为纽带,以扩大投资为突破口,将相关生产同类和相关类产品的民营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强化符合民族特色的民营经济优势品牌的培植。其次,实践证明,民间创业精神、市场化取向越强,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民间资本积累并投入民营经济的发展,所以不断消除对民营企业发展不利的制度障碍,杜绝“三乱”,创造公平、公正和公开有序的竞争环境,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宣传和培养经营理念和创业精神,让已经被磨损了的“经营才干”重新焕发活力,提高民营企业主作强作大企业的信心。再次要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要有规划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尤其要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和要道建设,提高地区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功能,为民营经济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区域内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基础平台。
  2.因势利导,转变企业经营模式。临夏州民营企业发展现在可以说已经从初级阶段到了中级阶段,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阶段,需要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能力,进行“二次创业”,不能单靠经商的才干和经验在企业成长的“规模”和“速度”等量的指标方面考虑,根本途径在于转变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小农经济思想和粗放的经营方式为集约的经营方式,使民营企业跃上以规模、科技、外向为支撑的质和量相兼发展的新平台。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合作、联合,促进企业向集团化发展,让民营企业借助外力和合作抱团,形成以利益为导向、关系紧密的企业集团,促进产业组织向高级化发展;要研究江苏省“三个五” 企业家培训计划和浙江省“5511培训计划”等皆在提高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也制定以提高民营企业家和企业主管理水平为目标的政府培训计划,为本地企业家和企业主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以及提高他们学习能力进行制度化安排。同时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市场,鼓励民营企业从市场上聘用经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3.增强民营企业核心能力,转变低层次发展现状。企业的核心能力不仅可以制造市场空间,也为其他的市场进入者制造市场壁垒,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 “二次创业” ,获得“后发优势”。从国际市场的价值链看,生产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 30%,剩下的70%来自于研发和营销环节。民营企业应该集中力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为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建立现代市场营销系统奠定基础,推动企业价值链向高端移动。为此,政府应该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品牌创建方面有更大的责任和作为,要成为实施名牌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引导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宣传,引导企业采取与企业技术水平和技术基础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模式,比如可以借助外力的引进消化再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集群创新模式等;帮助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周密的论证,正确评价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和经济风险,在政府权限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财税支持,还要积极动员信贷资金和民间资金,弥补创新资金的不足;建立区域品牌培育,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进行区域资源整合,在区域内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形成品牌发展合力,以增强区域内核心竞争能力,转变低层次发展现状。
  :
  [1]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书处.全州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分析[J].州情分析第16期,2006年6月2日
  [2]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书处.《临夏回族自治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区若干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简析[J].州情分析第28期,2006年8月16日
  [3]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课题组.民营经济的三大性变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3期
  [4]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秘书处. 2005年州、县(市)经济形势简析(1)[J].州情分析第22期,2006年7月10日
  [5]陈明乾:试论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动因与特点[J].浙江学刊,2002年,3期
   [6]谢健:西部大开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关键[J].求实,2002年,1期
   [7]魏剑峰:产业群战略-欠发达地区的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