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汪 成 时间:2010-06-25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与管理自主创新的角度,探索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模式,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汽车产业;产业集群
  
  我国汽车经过50年,特别是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制造能力基本上已经接近国际水平,甚至达到与国际同步的水平,而产品开发能力却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产品开发能力只能来自产品自主开发的实践,依靠自主开发实践的经验积累,这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来对待。
  
  一、我国汽车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显著增加,汽车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我国的汽车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我国人民对于汽车的需求增长强劲,而且由于汽车产业对经济的强大带动作用,以及汽车产业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在政府规划培育和市场经济利益诱导的双重作用下,跨国汽车公司、国资企业、民营企业都踊跃投资进入我国的汽车产业,使得我国一些地区的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为核心的6个汽车产业集群的基本格局。
  由于我国汽车产业起步比较晚。发展汽车产业集群还存在着诸多尚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政府主导型投资行为严重。由于汽车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各地政府纷纷提出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在汽车赢利效应的作用下,新的汽车项目纷纷上马。同时,当地政府把公有制汽车制造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严格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造成国内巨大的市场被分割成若干规模较小的区域市场,导致汽车市场歪曲发展,产生市场不灵的现象,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二,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根据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一个产业不能单独形成竞争力,还必须有相关产业的支持。汽车产业是产业关联度非常高的产业,它的产业链很长,涉及到上游的冶金、钢铁、机械、、橡胶等工业领域,并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诸多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相关产业如钢铁、电子技术、服务贸易等相对落后,难以满足汽车工业日益精益发展的需要。
  第三,汽车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集群内企业合作不够。目前,我国各大汽车集团公司核心企业所需要的零配件特别是关键性的部件大多不在本企业群内购买,有些直接从国外进口,从而导致集群内企业间业务关联并不多,合作不够,尚未形成很好的联动效应。
  第四,人才匮乏。汽车产业是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汽车产业发的关键要素,汽车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创新都需要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
  第五,“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开发不足,很多企业在研究开发上都是各自为政;二是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较少。我国汽车企业尽管大都靠近具有相当研发能力的大学及科研机构,但由于没有良好的合作机制,科研机构并未成为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的外溢来源。
  
  二、探寻符合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自主创新是企业进行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依靠自我技术能力,独立开发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技术商品化的技术创新活动。自主创新模式的先期投入较大,但产品市场成功后,会获得丰厚的利润并取得技术领先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实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一)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我国是汽车工业后起国家,采取何种发展模式关系到产业的兴衰成败,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我国汽车工业走过的道路已经证明了只有走自主发展之路,才能真正成为汽车强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自主研发。一是加大对研发基金的投入。汽车企业必须消除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加大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此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二是在与国际汽车研究设计机构的合作开发中,企业必须派出技术团队实质性地参与联合开发的全过程,从而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企业要深挖技术与人才的潜力,以人为本,通过组织技术团队多方协同攻关,实现部分新技术的突破,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技术优势。
  (二)以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与研究所结合为桥梁走自主创新之路
  我国汽车企业与国外设计机构联合开发或委托开发时,由于研究设计机构对技术的垄断,企业要付出高昂的技术购买成本和研发成本。现阶段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脆弱,为了规避购买技术的高昂费用,尽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汽车企业在国际技术市场中直接兼并汽车研究设计机构是缩短技术差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选择。
  (三)把合作创新作为自主创新的有益补充
  为了尽快形成独立的自主研发体系,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将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创新的特点是企业联合外部力量,借助别人之力迅速缩短技术差距,这种模式可以节省大量的研发时间和资金。我国汽车工业自主研发中的合作创新是在汽车生产企业没有能力或很难实现自主创新时所采取的创新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合作创新积累技术实力、培养技术人才,为尽快实现自主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自主创新的有益补充。为此我国汽车工业应采取有利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合作创新方式。一是联合国际汽车研究机构及企业合作创新,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通过与国外汽车研究机构及企业建立R&D联盟,不仅可以获取技术,也可使技术创新成功的机率增大。二是与国际汽车集团进行整体战略合作,分享跨国公司的技术平台和技术资源,积累大量的技术经验,全面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三是联合国内关联产业协作开发,汽车工业的创新在纵向和横向上涉及到诸多产业和科学领域的技术协同关。将汽车的创新思路和技术标准中的各部分技术难题交由协作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全面结成联合创新体系,以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进而形成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三、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汽车产业的对策及措施
  
  (一)建立自主技术创新的合格载体
  引导建立产业型汽车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世界汽车业知名的通用、福特、丰田、日产、大众、宝马等公司,无一不是采取产业型发展模式,直接参与生产经营,集中控制技术开发、市场开拓、战略物质采购等企业发展战略各个环节,重视企业长期发展。而我国东风汽车集团、北汽集团、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南汽集团、福汽集团等汽车企业集团都选择了纯粹控股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模式,存在产业空心化的风险。既存在如此普遍的现象,就必然有其共同的原因。
  (二)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合资汽车企业产品自主创新、自主开发发展较民营企业迟缓的原因,虽然有合资企业目前产品技术有外资全球车型资源的支撑,合资企业在我国市场发展中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之外,同时,也应该看到合资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不如民营企业的一面。
  把汽车行业国有企业和汽车合资企业中方投资方的一元化的产权结构改组为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是增强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产权多元化包括:国家股权、国有法人股权、其他法人股权、个人股权、外商股权等,其主要目的是在国有产权内部引入具有明晰产权边界的法人产权和个人产权,通过非国有产权的力量,以加强对汽车行业国有企业和汽车合资企业中方投资方行为的约束和监督。也可以说,产权结构多元化是解决汽车行业国有企业传统弊端,促进汽车行业自主开发能力建设快速发展的根本出路。
  (三)培养汽车产业的创新人才
  培养和引进人才是我国汽车实行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
  1、实施汽车工业人才战略。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各国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靠技术,国际经济竞争也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竞争。因此,为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保证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着力实施汽车工业人才战略,健全现有层次的研发人才梯队。
  2、注重人才的投资与培养。要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创新人才成为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提高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用人机制。创新活动需要激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创新人才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形成敢于创新、勤于思考和善于应用创新成果的工作氛围,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积极推进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1、将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相结合,找好自主创新的突破口。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氢燃料汽车技术等,跨国公司几乎和我国汽车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国内的汽车企业应该把大量的人力、财力放在对这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上,采取“压强”原则争取从局部突破到全面突破,在新一轮的汽车技术竞争中,力拔头筹。
  2、进行有效的研发项目管理。首先,要选择能够进行商业化的研发项目,使企业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产出-投入比;其次,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人才、先进设备,开发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同时,还可以通过“外包”的途径,汽车企业可以将非核心技术或项目委托给国外企业去完成,充分利用国外企业的专业化的资源和服务,为我所用,从而达到降低研发成本、提高效率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目的。最后,要注意运用相关知识产权的、法规来保障企业研发成果。
  3、我国汽车企业研究与开发体系的逐步优化,产品开发流程上的优化。一个、严谨的整车制造流程应涵盖市场定位、品牌形象、客户需求、结构方案等众多步骤,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在开发流程上与跨国公司有很得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开发广度、开发深度不够,基础研究及预开发、开发平台薄弱;质量目标不明确;整车及零部件验证点之后及缺乏验证点;同步工程程度不够,采购、工艺、体系保证能力弱。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应该逐步完善汽车开发流程,尤其要在基础研究上要下功夫,同时要做好验证点的安排和同步工程的实施。
  建立科研、设计、生产三位一体的汽车研究与开发体系,把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新车型的设计与开发、零部件企业的开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开发体系。
  
  :
  1、陈蓉,张剑光.关于汽车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07(7).
  2、王庆华.产业集群中企业的竞合关系[J].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1).
  3、郑小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7(8).
  4、董好召,赵燕伟.行业企业联盟与区域制造发展战略[[J].机电工程,2003(5).
  5、贾可.汽车调查[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6、张占斌.比较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政策模式战略[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8、路风,封凯栋等.发展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工业的政策选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1991.
  10、罗伟.汽车产业集群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