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意义与若干思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明 彭实铖 金玉霞 时间:2010-06-25

  [摘要]辽宁沿海地区是我国老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环渤海开发的重要地区。它的开发开放,对于实现国家沿海开放战略重心北移,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为此,该地区的开发开放要与东北腹地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以重工业作为沿海经济开发的先导产业,要坚持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要以重大项目的落地作为地区振兴的着力点,以内生性的中小解决长期的动力问题,坚持做到起步区重点突破与远景综合开发相结合。

  [关键词]辽宁沿海地区 老工业基地振兴 开发开放

  
  辽宁省沿海包括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六个城市,面积总计5.65万平方公里,人口1746万人,该地区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大陆桥的东端,是整个东北地区对内、对外贸易和国际联络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最大的重型机械、机车、工业制冷、船舶生产基地。核心城市大连,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港口和城市,也是东北的开放门户城市和中心。
  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辽宁沿海又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沿海六市中只有大连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展(2005年GDP达到2152亿元),而其它五市GDP之和只有1828.6亿元,处于第二位的盘锦市的GDP总量也只有441.3亿元,大体只处于 “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城市最后一名GDP的1/2左右(舟山除外)。因此,辽宁沿海并未形成以大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并未对周边地区形成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因此,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环渤海地区加速发展的双重战略机遇,实现辽宁沿海地区的迅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快辽宁沿海开发开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有利于国家沿海开放重心向北转移,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北方沿海地区的发展与珠三角、长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相比,缺乏的就是如同香港对于珠三角、上海对于长三角这样的龙头。北京对环渤海地区而言有这样的基础和实力,但北京是国家首都,另外,北京不临海,条件有所不足。现在天津这个龙头地位的确定,为整个北方沿海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发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战略,对于推动环渤海乃至整个北方沿海地区的发展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辽宁沿海地区的开放与开放,正是这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可发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先导作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许多发达国家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投入巨资但效果不佳。从辽宁以及整个东北的情况来看,从上世纪80年代起,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就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动员了大量资源,但由于只对项目投资和技术改造比较重视,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单纯看成是工业的调整改造,把工业的振兴与国有企业的脱困等同起来,因此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可见,只在存量上作“振兴文章”,难以发挥政府资源的最大效用,因此亟需以增量带动存量问题的解决。同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也需要采取“先易后难”分步走的战略措施,才能使这项国家战略尽快见到成效。抓好辽宁沿海开发开放这篇文章,可以充分利用沿海新兴地区发展包袱较轻、环境承载容量较大、区位更佳、构建外向型经济更有利的条件,为辽宁及东北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增强经济实力,以“增量”逐步消化老工业基地的存量问题。
  3.有利于推动东北亚地区跨国区域合作。区域经济合作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全球发展潮流。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世界上现有地区贸易协定194个,其中已经生效的有107个,绝大多数国家都参加了一个或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处于制度性区域合作组织之外的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仅有、日本和韩国,从这个意义来讲,东北亚的合作对于中、日、韩都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参与东北亚合作虽然前景广阔,但现实中又面临着诸多挑战,整个东北包括辽宁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都还不足,其软、硬环境都还不适应该地区国际合作的需要。加快辽宁沿海地区的开放开发,可以有效改善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软硬环境。
  
  二、辽宁沿海地区发展对辽宁省的战略意义
  
  1.可解决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辽宁是经济大省,但同时地区经济发展差别极大。沈阳、大连2005年GDP之和达到了4236.36亿元,占到了全省的48.3%;而阜新、朝阳和铁岭三市GDP之和只有618.3亿元。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在充分发挥大连在东北地区传统优势的同时,还可以使锦州、葫芦岛成为辽西地区的重要增长极,从而带动整个东北西部纵向通道的发展;使丹东成为辽东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辽东地区的快速发展,实现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2.有利于解决辽宁省内产业、人口和资源不匹配问题。辽宁的鞍山、本溪、辽阳等地的钢铁、石化产业比较发达,但水资源缺乏,未来这些产业对进口矿石和原油的依赖越来越大,其远离沿海港口的内陆布局,会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通过辽宁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可为辽宁腹地的重化工业实现沿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目前,鞍钢等在营口的布局已经反映了这样的趋势。辽宁省目前失业情况最为严重的几个资源型城市为阜新、本溪、鞍山和朝阳,其实际失业率都在15%以上。要解决这些城市的失业问题,避免可能产生的严重社会问题,必须考虑将这些城市的人口向沿海城镇进行疏解。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资源型城市的人口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沿海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期,需要大量有技能的熟练劳动力,这将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推进辽宁省的城镇化。
  3.可成为辽宁省海洋经济的承载区。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我国的推行,标志着我国开发利用海洋和海洋经济新时期的开始。当前一个以开发利用海洋为主要内容的“蓝色革命”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产值每年以22%的速度递增,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一倍以上,海洋经济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辽宁海洋国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辽宁省同时又是我国循环经济的试点省份,加速发展海洋产业,是辽宁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发展海洋产业,就是要以沿海城市为龙头,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海洋矿产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制药与食品加工和海水利用产业等。

  三、辽宁沿海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若干思路
  
  1.以重作为沿海开发带的先导产业。沿海岸线是极其宝贵的经济资源,也是重化工业的基础。与轻工业相比,在辽宁沿海发展重化工业更具有优势。因为轻工业及产业生产基地的成本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其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发展地区必须具备便捷、廉价的物流服务,通达的航线,较完善的、保险服务,临近大型消费地区以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因此,轻工业和电子产业适宜布置在核心城市周边以获得既有的行政、物流、、金融、文化等方面的服务。相比而言,重化工业发展所要求的条件较为简单。其要求的便利的港口、一个以上中心产业(钢铁、化工、天然气、重大装备制造业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条件,在辽宁沿海已经具备。因此,辽宁沿海地区应继续发展以石化、钢铁、造船、装备制造业、新型制造业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这是其优势产业,也是我国在进入后工业化之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行业。
  2.坚持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根据京津冀及辽宁沿海各市的“十一五”规划,钢铁和石化工业是环渤海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到2010年,整个环渤海地区将形成钢铁6830万吨、乙烯500万吨、炼油1.2亿吨的规模,还有许多石化和化工的下游产品,比2005年将分别增加11%、300%和86%。如果不能做到合理布局,就会给该地区带来很大的环境压力。
  因此,要把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有效结合起来。要充分考虑水、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的支撑条件,科学合理地确定规模;在产业集群的布局上,要推行清洁生产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把资源、副产品、废弃物共生利用的通过布局整合,形成一个低成本、低消耗、高效能的生态链;重化工业园区要注意离岛布局,生产基地和生活基地适度分离,企业之间要有隔离带,对环境的影响要及早评价与管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紧急预案;要集约利用土地,控制好起步区面积,为将来的大型项目预留土地资源;要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休闲岸线,深水深用,浅水浅用,提高辽宁沿海地区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以重大项目的落地作为地区振兴的着力点。对辽宁沿海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引入国内外战略性企业的大项目是地区振兴重要的着力点。国内外经验充分证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战略性企业直接相关。战略性企业能客观地评价区域的潜力,更加注重长期利益,提高被投资地区的声誉,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还会发挥“羊群效应”,为地区带来更多的投资。在欧洲萧条区的振兴中,跨国公司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如美国跨国公司对苏格兰中部新硅谷的创立、英国格拉斯哥的振兴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日本公司促进了威尔士南部沿海地区的增长,德美的跨国公司对法国阿尔萨斯的经济稳定做出了贡献,英国与挪威近海地区发现石油与天然气也吸引了跨国公司,促进了这些国家沿海老的发达地区的加速发展。
  战略性企业的重大项目还往往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从辽宁沿海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可能形成两类产业集群:一类是以大的制造企业为核心,带动大量的本土中小企业为之配套和延伸加工,通过分级分包制度形成产业集群,并带动研发、设计、物流、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另一类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带来新的跨国投资,通过多个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形成产业集群。这两种产业集群的形成,都首先需要有大的战略型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4.以内生性的中小企业解决长期的发展动力问题。辽宁沿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在吸引重大项目的同时,也要关注本地内生性的中小企业的成长问题。虽然大型项目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区域开发希望不能完全寄托在少数几个战略性企业身上。要充分重视这些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方面主力军的作用。辽宁沿海地区除大连外,其余各市由于内部市场范围不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其必然性,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各类软环境的制度建设,通过各种机制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和支援等各项服务,优化本地中小企业生存环境。
  5.坚持起步区重点突破与远景综合开发相结合。辽宁沿海地区的产业布局远景规划要在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框架下统筹考虑,分步实施;起步区必须符合远景规划的要求,把园区工业化发展同实施区域城市化战略结合起来,实行产业园区、商贸区、生活区、文化区等统一规划,功能配套,资源共享。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区的选址不宜远离现有的城镇,以使其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功能,从而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同时也强化原有城镇的经济功能,带动非农产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已有的规模较大、职能单一的产业发展区,要重视其综合经济职能的培育和发展,强化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发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规模,改善人居环境,最终使其成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城;现有的距离较近、规模较小的产业发展区,要充分进行整合,尽量做到组团式的发展,以有利于强化城市社会服务功能;已有的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区位优势较佳,但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经济活力不强的城镇,要优先选择适宜地点布局产业发展区,通过投资的拉动,增强当地的经济活力。
  
  []
  [1]仲跻权,李戈军.辽宁省“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2]仲跻权.2006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
  [3]于书今、卢松.改革取向与制度创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4.
  [4]曾维.落实辽宁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思路和举措[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