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循环经济良性运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方莉华 张才国 时间:2010-06-25

  摘要:循环是可持续的深入和保障,国家和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是政策支撑体系、法规体系等的建设和完善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监督和促进。循环经济是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循环经济的推行需要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需要依托于社会各行为主体的积极行动,特色循环经济运作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公众的共同努力营造。

  关键词:循环经济;运作机制;调控机制

  Abstract: Recycling economy i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hich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men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Recycling economy is a systematic and sophisticated project, which needs the government,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to make joint efforts and work in co-operation. The author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as following: optimize the government-oriented macro-control mechanism; construct stimulating mechanism and the regulating systems to promote recycling economy; establish the clearly-defined obligations of three sides(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 all participate in dealing with some public affairs) to form an efficient operation system suited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with the promotion of government, the positive co-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Key words: Recycling economy;Operational mechanism; Development mode
  
  从循环经济对社会运作机制的新要求出发,立足于解决中国循环经济运作机制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循环经济运作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
  
  1.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是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反映,其内容包括循环经济建设的步骤、速度和目标以及发展步骤、速度和目标得以实现的政策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在编制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2.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要通过深化价格、投资、税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这包括:完善现有的资源价格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现有的税收制度;建立政府的绿色采购制度等。
  3.加强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在循环经济实践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应抓紧制定一部详细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法律——《循环经济促进法》,通过法律法规以确定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这一基础性法律抓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其他专项法规。
  4.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的调整。首先,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结构升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优化产业结构,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等高新技术产业。其次,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再次,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打破企业间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鼓励企业根据社会化分工和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态工业,增强关联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部门合作。构建循环经济运作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各行业的合作与协调。具体来说,中央政府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推进计划,从宏观上把握指导,同时对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财政上的支持;而地方政府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根据各地区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是综合经济部门的责任,各部门应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角度予以配合。
  
  二、建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1.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市场机制对循环经济发挥着两个作用:一是循环经济必须符合市场,使企业真正有利可图。只有这样,循环经济实践才能继续,企业才会积极主动。二是有了良好的市场机制和环境,先进生产技术和关键技术会接踵而来,这会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用好价格杠杆,尽快完善市场价格形成制度,把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市场“流通”,依据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准则,逐步而又较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价格,以抑制和调节资源消耗。
  2.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制定优惠和倾斜政策。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要促进、推动和保障它的顺利发展,除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外,还需要国家制定一些优惠和倾斜政策加以激励和扶持。

  3.以科技为支撑,进行技术扶持。循环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也离不开这些先进的载体——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循环经济的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因此,我们应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研发。
  
  三、确立有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约束机制
  
  1.确立资源和环境要素的定价和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撑。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广泛实行补贴制度,其价格仅仅体现了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而没有考虑由于资源使用所带来的外部性成本和收益。由于这种情况,资源使用后形成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就缺乏动力,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采用末端方式治理这些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所以,应该逐步取消补贴制度,建立基于自然资源完全成本的价格体系,使资源价格准确地反映其生态学、经济学价值。在环境资源的利用方面,必须对使用者征收环境税,实行环境有偿使用制度。
  2.加强循环经济的实施与监管机制。首先,要加紧完善制定和切实执行有关循环经济建设的法规;其次,要从法律上确定循环经济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以及确定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包括循环经济建设投入占其财政支出的百分比和投入增长率;第三,要规定各级领导必须在任期内事项辖区内环境和资源的循环性“保值增值”,对未完成目标者要依法查处;最后,要加大对滥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惩罚力度,除采用高额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处罚外,对政府决策者还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使违约者的成本大于违约收益,从而迫使其放弃违约。
  3.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指生产者对于产品的责任,扩展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即产品的使用结束后。生产者不仅要对产品的性能负责,而且要承担产品从生产到废弃对环境影响的全部责任。这就使得生产者必须考虑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选择、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弃等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
  4.实施消费者责任延伸制度。消费者的需求是最终需求,这种需求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应注意以下细节:购买一些环保节能产品,减少或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树立适度消费观念,购买包装简单便利的商品,这样不仅减轻了消费者个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因过度包装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积极行使舆论监督权利,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
  
  四、建立职责分明的三级社会参与机制
  
  1.规范政府参与职责。政府本身首先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和社会产品的消费者,并对社会具有很大的示范影响。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政府应加强自我约束,在电力、采暖、燃油等方面,推行绿色采购,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其次,循环经济根本上要靠制度、靠法规来推动和保障。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必要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使经济发展不再回到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上去。再次,在发挥政府的行政推动和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企业、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更多地利用经济手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2.明确企业参与职责。企业参与责任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宣传和引导,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使企业把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纳入总体的创新、开发和经营战略中,自觉地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施清洁生产,采取绿色营销,引导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消费和市场行为。配合科技界开展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产品。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行政和法律规范的办法使企业明确发展循环经济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3.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循环经济是千千万万人的事业,需要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参与,必须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特色循环经济的公众参与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直接参与,即公众直接参与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治理等;另一个是公众通过合理科学的生活和消费方式——绿色消费间接参与,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