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定春 时间:2010-06-25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居民收入状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认真实施各种对策措施,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和谐社会 对策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秩序比较混乱,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这种过大的收入差距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首先,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偏高。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2003年已经为0.458,2004年超过0.465,到了2005年逼近0.47,基尼系数在一次次刷新纪录。尽管专家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广大百姓的切身感受和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贫富差距已达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敲响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警钟。
  其次,目前我国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具体表现在:城乡居民、地区居民、行业职工、高低收入群体、少数国企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偏大。
  第一,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偏大。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扩大到3.23:1,2004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3.53:1。更有学者指出,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各种补贴、劳保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约为5:1-6:1。有国外学者认为“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是最大的”。
  第二,目前我国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偏大。2002年我国最落后的西部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121元,最发达的上海达到32258元,两者相差10倍多;沿海从业人员的收入是内地同类从业人员的2-10倍,平均为3.5倍,特区各类从业人员的收入是内地的3-6倍,平均为4.6倍。这样就使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地区差异最大的国家之一”。
  第三,目前我国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明显偏大。随着改制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各行业间工资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开始显现,一些垄断性行业、新兴行业与夕阳产业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有资料表明,1990年,行业最高与最低收入比为1.29:1,1995年达到2.3:1,1999年达到2.49:1,2000年为2.63:1;2002年为2.99:1;2003年为3.98:1。2004年9月达到4.25:1。而日本1985年主要行业之间的最大工资差距仅为0.54倍。
  第四,目前我国高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偏大。有资料表明,2004年高低收入群体的人均收入之比为9.5:1,比上年同期9.1:1有所扩大。10%的富裕家庭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10%最低收入的家庭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80%的家庭占有全部居民财产的53.6%。
  第五,目前我国少数国企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偏大。现有,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的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
  
  二、收入差距过大危害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首先,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保证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但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权大于法的现象,的权威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峻挑战,弱势群体的利益不能很好地得到保护,民主不集中、法治不健全在个别领域、个别部门依然存在。所有这些都是对民主法治原则的严峻挑战,不利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其次,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因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健康运行,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然而,城乡差距过大的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政策分配不公的结果;东西差距过大是地域优势和国家的梯度发展战略,是起点不平等和政策性分配不公平的结果;高低收入阶层差距过大是因为要素占用状况不同,起点不平等、机会不均等的结果。这些都违背了公平正义原则的要求。
  第三,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因为诚信友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存身之基,是相互交流、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行为准则,努力营造一个全体社会成员诚实守信、团结融洽、充满道义关切和友爱共享的社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工农关系,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居民的关系,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不同收入水平人员之间的关系,如一些地区的“仇富”现象等。这些都影响了全体人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关系的形成,违背了诚信友爱原则的要求。

  第四,充满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因为活力是社会的外在表象和动力源泉,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然而,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农民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农业稳定;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影响了落后地区人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影响区域协调发展;少数国企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打击了职工的积极性,抑制了其创造才能的发挥和创造活力的激发,影响国企效益的提高。
  第五,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因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须要有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作保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然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偷盗抢劫、黑恶势力、欺行霸市和黄赌毒等一些社会恶习在一定时期内还难以根除,干扰着城乡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严重危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六,人与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因为这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遵循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地区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导致了地区间的利益失衡。近年来,一些地区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使自然环境遭到巨大破坏,沙尘暴肆虐,禽流感泛滥,海啸、地震……这些都是自然报复人类的佐证。这种靠拼能源、拼资源来发展地区经济、缩小收入差距的做法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为缩小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充分调动各要素所有者的投入积极性。此外,还要切实推进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工资外收入,努力将收入差距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其次,我们要努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的收入。在现阶段,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分配秩序混乱,非法非正常暴富现象严重,其中包括贪污腐败分子暴富、违法经营人员暴富、“走穴”、垄断行业职工暴富等。对于这类非法收入,我们应该通过健全法制、加大打击力度来坚决予以取缔。对于高收入属于显失合理性的非正常收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其进一步加以规范和整顿。
  第三,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税收制度,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要健全税制,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功能。其重点是搞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和征管工作。政府不仅要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对收入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要适当提高其税金扣除率,对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阶层群众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设定应做到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要加强税法宣传工作,逐步建立起全国性的个人收入纳税申报制度,搞好其纳税征管工作。
  第四,我们要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必须尽快统一城乡户口,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切实保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大对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要缩小地区差距,关键是要鼓励东部地区在继续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开展创业和对口矿帮扶工作,同时搞好工作、资源开发和环保工作,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五,我们要全面实施反贫困战略,努力解决城乡贫困人口问题。首先,政府要把反贫困的重点放在农村,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脱贫致富的技能。其次,政府还应该高度关注城镇下岗职工失业居民的贫困问题,重点是实施就业生财再就业工程,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最低工资、生活保障制度,创设更多的就业岗位,适当提高失业保险金数量并保证足额按时发放,充分发挥其扶贫济困作用。
  
  
  [1]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经济学动态,2003,(06)
  [2]青连斌.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和对策——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重大思想现实问题(四).科学社会主义,2004,(04)
  [3]胡锦涛.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人民日报,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