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药产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经济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许方球 徐杰 时间:2010-06-25

  摘要:黑龙江省中药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中药产业要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必须努力培育以大集团为主的大型中药龙头,提升中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大政府对中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工程,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加强中药产业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中药产业;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一国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竞争优势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中首次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是由生产要素、市场需求、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活力、政府和机会共六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所决定,即“波特钻石模型”。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目前,黑龙江省中药产业的发展处于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阶段。
  
  一、黑龙江省中药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黑龙江省是我国中药主产区,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和文化底蕴。黑龙江省有中药材物种856种,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系张广才岭地区。特色中药材种植、养殖品种达40多种。据2006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显示,2006年份地区中医、中西医结合等机构数137所,各地区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数12 817人,在全国均名列前11位。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多所中医药院校和独立的研究机构。2006年中药总产值已达26亿元之巨,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2.4%。中药开发成果显著,1990年,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中药粉针剂型——双黄连粉针剂,“葛根芩连微丸”、“刺五加”等新开发的中药产品先后投放市场。2002年6月成立了全省唯一的中药材GAP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药剂型改革基地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中药剂型改革基地。近年来,该基地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现已开发研制出的一系列预防亚健康的产品已列入黑龙江省百项重点工程。
  
  二、利用“钻石模型”分析黑龙江省中药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一)生产要素
  在“钻石模型”中,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的人力、研究机构等。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但初级生产因素对农业和以天然产品为主的产业还是非常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
  黑龙江省中药材等初级资源十分丰富,中药产业人才等高级资源丰富,相关医疗单位较多,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了以黄芪、刺五加、丹参、满山红、熊胆、苦参为主要原料的抗炎、抗毒、抗衰老等系列产品。中药材发展相对缓慢,规模有限,药材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科研投入不足,原创能力亟待提高,科研成果获奖项目较少。
  (二)需求条件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开始更加关注健康的需求,国际植物药的市场占有率以10%~20%的速度递增,这样高的增长率反映的是现代人对天然药物的巨大需求。中药作为国药,在这一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随着加入WTO,东南亚、非洲、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中药产品的进入门槛都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扩大中药产品的需求。
  中医药的资源和文化优势都只是潜在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在世界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天然药物正迅速发展壮大为一个庞大的体系,我国是中药大国,出口遍及130多个国家与地区,但在国际植物市场的份额约占5%。
  (三)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
  波特指出,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创造与持续产业竞争优势的最大关联因素是国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中药产业竞争力的最终形成需要依靠中药企业来完成。2007年,全省有中成药制药企业31家、中药饮片制药企业7家,共38家,并有部分企业在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如全国中药饮片加工行业百强企业有:哈尔滨一洲制药有限公司等。中成药百强企业有:黑龙江省葵花药业有限公司等。黑龙江省中药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低,与中药大省吉林、广东、贵州等差距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中药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散,还没有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现有中药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产品趋同现象比较严重;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地道药材的市场品牌没有叫响。
  (四)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中药产业的产业链涉及面非常广,主要有中药材种植、加工,新药研究、开发,中药生产、销售等。中药产业各环节竞争力的形成必须有一群相关产业群的强力支撑,黑龙江中药材GAP(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的简称)研究中心已与全省10多个市县及各相关林业局合作,建立了14个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完善了8种地产药材的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确保了这些中药药效的稳定性。可是,GAP等国家实施的药材生产规模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还没有普及,相对大型企业还没有建立与生产相配套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五)政府
  政府职能是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的环境。政府可以创造新的机会和压力,政府直接投入的应该是企业无法行动的领域。
  在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中,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目前,以哈药六厂、三精制药、葵花药业为核心的医药产业集群已成为龙江六大产业集群之一。省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大力扶持,将成为中药企业发展强有力的后盾。
  (六)机会
  波特指出,形成机会的可能情况有: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机会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只有能满足新需求的厂商才能有发展“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回归大”潮流,中医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恰好符合这一潮流。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使得国内外政府纷纷开始接纳和重视传统医学及天然植物药。中医药在防治人类疾病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正逐渐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目前,已经有近70个国家颁布了草药产品注册的法规。中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已经写入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不久前,国务院发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其中包括“现代中药”重大专项。中药开发历来是黑龙江省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随着国家重点支持振兴老基地政策的落实,中药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迎来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黑龙江省已初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医药发展模式。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为中药产业的长远发展增添了后劲。
  
  三、黑龙江省中药产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对策
  
  (一)着力培育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努力培育以哈药集团为主的大型中药龙头企业,提升中药产业的整体水平。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联合、重组、兼并、收购,引导中药企业向科技型、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提高科技水平,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依托、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药产业集团。
  (二)加大政府对中药产业的支持力度
  省政府应设立“中药新药研发专项资金”,并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支持中药新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药材基地建设、对外科技交流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利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政策,发挥投融资机制尤其是风险投资基金对技术创新和新药开发的支持与推动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中药研发。政府应重点扶持那些可以快速运用到市场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中药产品,发挥黑龙江省中药剂型改革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推动老品种的二次开发及新产品的开发。
  (三)重视知识产权的创新和保护
  黑龙江省名牌产品在国际市场曾有很高的声誉。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措施,致使产品被人移植生产,最终导致名牌产品在市场的信誉下降,名牌效应丧失。中医药是在国际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之一,这是中药产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中药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刻不容缓。积极创新并对创新进行保护是保持和扩大中药产业优势的根本途径。强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学、研工程,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
  [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马晓彤.刘燕池.中药产业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软,2003,17(5):28-30.
  [3]庄丽鹃.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04,(3):59-61.
  [4]卢凤君.周飞跃.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3):1-7.
  [5]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与“长珠三角”之比较及其发展取向[J].现代财经,2007,(10):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