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特征与一次性消费反思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范传鸿 时间:2010-06-25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生活中,一次性消费品的激增和一次性消费方式的流行,体现的是人类进程中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置于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一次性消费的利弊得失,更意蕴着人的本质特征的突出外显,体现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危机,这种危机由人类自身活动造成。基于此本文反思一次性消费的负面影响,探寻创新式调控措施,以期为减缓消极后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一次性消费 人的本质 人的发展
  
  一次性消费的非理性分析
  
  非理性即不合理性。一次性消费的非理性,即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该消费方式所具有的消极性质。一次性消费品按最终处理方式可大体分成几类:可回收再用、可降解,不便回收、但可降解,可回收再用、难以降解,难以回收、难以降解。前两者在环境污染方面的危害不大,但是若做不到循环利用,则极易造成资源浪费的负面后果;而后两者的过度使用,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突出恶果。因此,关于一次性消费品对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负面影响问题,便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反思。
  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加重资源紧张程度。我国人均资源水平状况令人堪忧:水资源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森林资源为1/10,耕地为1/5,45 种主要矿产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2。这种资源紧张的现实与一次性消费品的过度生产明显冲突。毫无疑问,如此这般的后果将是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直至消耗殆尽。伴随着人们消费需求和社会的增长,我国资源紧张的程度日益加剧。而用后即扔的一次性消费品的过度生产使用,无疑使得这种自然资源紧张状况愈演愈烈。
  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加快生态危机进程。在资源过度使用的同时,我国生态破坏的程度也在与日俱增,因而一次性用品的生产便起到了加重生态危机程度的作用。据报道,我国目前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已达60 亿吨,不仅占地5 万多平方公里,而且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每年造成经济损失以及废物资源价值约300 亿元。目前,我国人均年产废旧物资达400 公斤,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一次性用品造成的,全国2 /3的城市被垃圾包围。一次性奢侈消费是建立在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消费观念,这种不合理的生活消费观,违背了和谐原则,已经使自然环境遭到巨大创伤:植被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气候恶化、物种消失等等,人类如今正笼罩在空前的生态危机当中。
  使用一次性消费品阻碍人的全面发展。一次性消费如此盛行已经表明,人们更多的是在追求物质享受,已经将人变成了物化的单向度的人。在忽视了应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失去了对于大自然应有的敬畏之心前提下,所实现的发展是片面的短视的异化发展,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束缚和制约,自然也会阻碍社会的总体性发展,毕竟社会和人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是经济、、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正因如此,如果一次性消费在阶段性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巨大损失和可持续发展隐患,则总体而言这种消费方式就是失败的、负面的。
  
  人的本质特征及对一次性消费的影响
  
  人类是独特的矛盾性存在物:作为物质世界链条上的一环,与万物相同具有自在性、合性特征;而作为改造世界的存在,不同于其他万物可以达到自为自觉、合目的性。而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主要是通过后者来体现的。
  人是自身存在的根本。无论思考消费、生产还是生活任何方面,根本意义上讲一切还原为人本身,因为“人是自我创造的存在”。“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也就是说,人不同于动物消极地适应环境的特征是人以能动地改造生存环境的方式生活着,生活条件源于自身的创造,即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这也是将人从万物中提升出来的根本所在。生产、消费活动即是生存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那么活动的后果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将由人类来承担和面对。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使用也是同样道理,无论后果如何,我们只能担当,别无选择。
  人是发展超越的存在。因为人可以自我创造,所以不断在创造活动中实现自身超越,体现出发展的不同阶段来。马克思从宏观的视野,把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概括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阶段”。人类目前所处阶段是自由全面发展之前的状态。作为生产、消费、生活实践的人,永远不会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因为人总要按照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方式,在历史的前后相继过程中,通过不停顿的实践活动,实际地不断改变现存的事物和自己的存在状况。为了人类自身可持续的生存发展,就需要一个作为持续发展对象的自然环境世界。在人类乐观地享用着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劳动成果时,不应忽视实现人类自身发展和超越的前提条件。
  人是面向未来的存在。纵然现实社会是有缺陷的存在,纵然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还缺乏和理性,然而,现实性具有条件性和阶段性,伴随历史的延续,新的合理性将不断出现而取代现实。人的活动为人类自己创造了进化发展方式,人们积累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越来越深刻,制造工具的能力与技术愈来愈进步,掌握世界的手段愈来愈强化。同时,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的产物,就是在创造历史和被历史创造过程中实现发展的。环境的改变和自我改变一致,存在于面向未来的实践活动之中。   一次性消费的理性思考
  
  人从界分化而来,不能脱离自然界,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面对一次性消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正在努力思考解决问题之对策。“可持续”的理念,正是人类疯狂掠夺自然资源遭到报复后真诚反思的结果,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高度重视。概括来说,对于一次性消费负面影响问题的解决,不外乎两类手段:一类是完全取缔,使一次性消费品从社会生活中消失;一类是保留一次性消费,同时采取多种控制措施,减轻消极方面的后果。
  在一些具体情况下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基于对便利和省时的需要,人们越发难以割舍对一次性消费品的“依赖”。既然如此,对于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使用,惟有做调控方面的努力了。对于不可降解、不能循环利用的一次性消费用品,只有从生产的源头抓起,限制或禁止生产与销售。循环促进法规定,国家在保障产品安全和卫生的前提下,限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具体名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对列入规定名录的一次性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国务院财政、税务和对外贸易等主管部门制定限制性税收和出口等措施。
  总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有效措施作保证,同时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消费。消费是必需的,但要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培养居民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消费意识。确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运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进而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并开辟道路。
  
  :
  1.周中之.经济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