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光岭 李伟 时间:2010-06-25
  摘要:本文对技术创新理论做了简要回顾,认识到循环条件下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视角逐渐转向对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研究,在此背景下,对循环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内涵及特征、与传统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创新系统做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生态化
  
  一、技术创新理论
  
  技术创新理论是在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A.Sehumpeter)以技术创新理论为核心的经济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对创新进行了定义,提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新理论,之后在1931年出版的《经济周期》一书中系统地完成,最后在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进一步加以应用和发挥。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随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学者开始继承和发展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20世纪70年代,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形成了对技术创新的多视角、多层次研究与探讨的局面。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进入了综合性、实用性、回归性探索的阶段,促进了技术创新理论对技术创新实践的指导,增强了技术创新理论及其研究的生命力。
  目前,国内外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已涉及经济学、管、技术三大领域,形成了新古典学派、新熊彼特学派、制度创新学派和国家创新系统学派等四大理论流派。新古典学派以索洛等人为代表,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技术与其他商品一样存在市场失败,适当的政府干预将极大地促进技术创新。新熊彼特学派以曼斯菲尔德、卡曼等人为代表,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认为家是推动创新的主体,侧重研究企业的组织行为、市场结构等因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技术创新扩散、企业家创新和创新周期等模型。制度创新学派以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等人为代表,认为明晰的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提,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反过来可增加制度安排改变的潜在利润和降低某些制度安排的操作成本。国家创新系统学派以克里斯托夫·弗里曼、理查德·纳尔逊等人为代表,认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家的功劳,也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而是由国家创新系统推动的。可见,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及其发展特征突出,各有侧重,均对世界各国的技术创新实践和管理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循环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逐渐从稀缺走向枯竭,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构建的末端治理范式逐渐为循环经济范式所替代,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当今世界解决可持续问题的最佳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按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用生态学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生态域值范围内科学地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赢”之目的。在现实操作中,循环经济必须遵循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和资源化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和废弃物产生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尤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利用,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和预防废弃物产生。再利用原则要求将完成使用功能后的产品经修复、翻新或再制造后变为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以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投入的各种资源。资源化原则要求尽可能地通过对“废弃物”的再加工处理使其成为新的资源,制成使用资源较少的新产品再次进入市场或生产过程,实现废弃物的多级资源化,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循环经济的三原则构成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循环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经济,每一个原则的贯彻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减量化原则的实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出让消费者最满意的产品;再利用原则的实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可以重复利用的产品,并对产品的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当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后,其中的一些零部件还可再次利用;资源化原则的实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将废弃物转变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可见,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技术创新的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将成为“空中楼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然而,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实践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技术创新活动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模式,逐渐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把生态化目标贯彻到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既追求经济效益也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循环经济发展对技术创新的特殊要求,使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视角逐渐转向对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夏保华(2005)、彭靖里(2006)、彭福扬(2006)等人已经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三、循环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被赋予了生态化的新内涵,即技术创新是以人类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生态化思想为指导,将产品或工艺的创新设想通过从组织、研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到废弃物资源化的闭路循环,转变为现实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人类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技术创新中包含的生态化思想并不单纯是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化,而且还指事物之间的平衡和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和过程,因而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一种科学的技术创新观。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以人类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扬弃了“科学发明——技术发明——开发应用——生产——经济增长”的单一线性模式,同时追求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人类全面发展是技术创新的最高目标。二是技术创新思想生态化。即对产品或工艺创新的设想应具有生态化的思维,在世界观上,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服务对象上,以全人类而不是以某个人或某一个群体为对象;在思维方式上,既考虑市场需求又考虑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既考虑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又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既考虑效率又考虑公平。三是技术创新过程生态化。从产品或工艺创新设想的产生,到其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中,都要按循环经济原理,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维持整个系统的高效、和谐运转。四是技术创新成果生态化。这里的技术创新成果特指新技术本身,技术的“两面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成果逐渐向绿色技术转化,最大程度地减少技术的负面效应。   四、循环条件下的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的关系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为都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产生及应用转化,都是经济社会的动力,但后者是前者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没有后者前者将成为一句空话,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扬弃,是后者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为后者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指导思想不同,前者是以生态化思想为指导,根据人类发展需要,以生态引导和规范技术创新的全部活动,而后者是以市场经济理念为指导,根据市场需求或市场竞争的需要采取技术创新活动;二是价值取向不同,前者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追求的是人类的全面发展,而后者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的是创新主体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三是活动范围不同,前者贯穿了包括研究、开发、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等在内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而后者主要存在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产生环节,特别是缺乏对废弃物的后续处理环节;四是复杂程度不同,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涉及到的清洁生产,而且涉及到生态园区、循环型社会的建立,整个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包括了整个社会系统的各个单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更具有复杂性,而传统技术创新主要涉及的是创新主体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区域和整个社会系统的高度,因此复杂程度较低;五是动力来源不同,前者的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和竞争、政府的推动和激励、生态伦理的约束等,后者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五、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系统
  
  循环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是通过完整的技术创新系统来实现的,即技术创新应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并以观念转变、生态伦理与约束、充足的资金投入、制度创新和激励性政策为支持,通过产、学、研、官、民五结合,将创新设想转变为现实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一系统包括主体系统和支持系统两个子系统。主体系统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层,在主体系统中,政府是创新的主导,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企业以生态化的创新思维,将人类发展的需求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原始设想,通过研究、开发及生产,制造出新产品或开发出新工艺,并将新产品或新工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由技术创新到产品或工艺创新,再到产业创新,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推动人类全面发展。支持系统是技术创新的外围层,包括观念转变、生态伦理约束、法律约束、资金投入、制度创新和出台激励性政策等内容。观念转变要求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群体或个人继承和发扬古代天人协调的思想,树立起人与和谐发展的观念,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将自己的思想意识体现在实践活动中;生态伦理约束是指政府、消费者和企业自身以生态化思想规范和约束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向有利于推进人类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法律约束是指政府通过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法》等法律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强制性约束;资金投入不仅要求企业投入为技术创新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要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制度创新是指政府出台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规章制度,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同时企业自身也要不断创新现有制度,为技术创新活动扫清制度障碍;激励性政策指为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政府出台一系列倾斜政策,如,政府优先购买企业技术创新产品、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融资渠道等。
  在循环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视角逐渐转向对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研究,本文仅对循环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内涵与特征、与传统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系统做了初步研究,有关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路径选择、评价指标、运行机制等理论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