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动性过剩的结构性特征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谭速 时间:2010-06-25
  摘 要:在我国外汇体制和消费投资结构的失衡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股市、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大,消费品市场上物价上涨较快。央行为了控制过热的情况,数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息。?
  关键词:结构性流动性过剩;区域经济差距;货币政策?
  
  1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现象?
  
  近年,我国投资消费失衡、国际收支双顺差,大量外国资本流入。从2003至今,中央银行为吸收流动性,先后10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超过3万亿元。然而,流动性过剩问题似乎没有得到缓解。2006 年末,狭义货币供应量为 12.6 万亿元,增幅比上年高出 5.7 个百分点;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 4.8%,比上年末高出 0.6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总额高于贷款总额即存贷差为 11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1.7 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过热,资产价格被抬高,尤其是房市和股市的价格被抬高。在一些因素的刺激下,部分流动性还追逐消费品市场,引起物价的较快上涨。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3年的4030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末的10720亿美元。在当前的汇率制度和其他各种内外部因素作用下,流动性过剩在相当长时间内会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
  由于经济层面上的流动性过量往往造成通货膨胀压力及资产价格泡沫,反之造成微观(金融机构、、居民)经济活动减弱、(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下跌。因此,本文对流动性过剩界定为货币供给相对于实际货物、服务及资产交易过量。不仅包括银行内部流动性过剩,也包括各类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
  
  2 流动性过剩具有结构性特征 ?
  
  流动性过剩在我国虽然具有总量上的特征,然而资金在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配置失衡。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而广大的中西部仍面临资金不足的局面。换句话说,流动性过剩实质上在我国具有结构性区域性的差别。本文将分为四个区域(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西部)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区域间人均GDP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的一个宏观指标。人均GDP高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反之,则说明经济发展缓慢。表1为2000-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表。从表1中可看出,区域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出现逐年扩大之势。历年人均GDP在四大区域中的排名依次为东部沿海、东部直辖市、中部和西部。东部三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每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中、西部所有的省或自治区或直辖市都要多。?
  (2) 区域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之一在于百姓手中的可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因而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后,大部分人会选择将手中的钱投资于股市或者房地产。但是,我们考察一下四大区域间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可以发现地域间的贫富有很大的差距。东部三大直辖市一直遥遥领先其他地区,而恰恰这三大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也一直较高。东部沿海、中、西部地区在早些年差距较小,甚至在2000、2002、2004年西部地区的可支配水平高于中部地区。但是在近一年里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之间差距拉大,而中部地区也超过西部,西部地区的可支配收入似乎是东部直辖市值的一半水平。?   (3)区域间房地产开发平均投资额。?
  近几年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许多学者将其原因归咎于银行内部的流动性过剩,有强烈的贷款意向。而由于利益的驱动性,向银行所贷的资金投入房地产的开发。在全国房价普涨的形势下,我们仔细分析区域间的房地产开发的平均投资额。我们不难发现:东部直辖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绝大部分的资金投资。其投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而中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几乎是持平的增长。在2006年,东部直辖市的投资额是中部地区的2.6倍,中部地区的近5倍。并且东部三个直辖市的平均投资额一直以来比东部沿海8个省份的平均投资额都要高。这种状况反映了,我国的房价炒得过热只是局部地区现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加以区别对待,最好是起着导向作用,将东部地区的过热资金引入中部和西部地区,促进当地的。?
  
  通过上述的三个指标的分析,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存在着结构性特征。在这种存在区域经济差距情形下,为了收缩过多的流动性,我国一刀切的货币政策便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如果货币政策过紧,将会抑制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如果货币政策不够紧,将对发达地区的流动性收缩影响不明显。?
  
  3 解决结构性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建议?
  
  在坚持货币政策的统一性的基本原则前提下,为了更好的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解决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价格过高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货币政策战略目标方面,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设定相应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提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可以以控制通货膨胀、保证经济稳步发展为主。而经济不够发达的中西部则可以促进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为主;在调控方式上,东部以间接调控为主,中西部则可采取间接调控和直接调控相结合的模式。(2)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提出加强对准备金制度、利率体系、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改革,使货币政策工具体现出地区化和差异化。比如,央行可赋予9个大区分行更大的自主权,允许中西部大区分行掌握更大的贷款利率下浮空间,东部大区分行掌握更大的贷款利率上浮空间。人行的各大区分行应具有较多的制定区域性信贷政策自主权,在人总行的总体指导调控政策基础上,按照区域经济的特点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信贷政策。(3)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高投资收益率。解决区域经济的差异和结构性的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善中西部地区货币政策运行的环境,推进结构性改革,提高西部地区投资收益率。同时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引导资金投向。 ?
  
  ?
  [1]?张学春.流动性过剩: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研究,2007,(8).?
  [2]?朱庆.解读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J].上海经济研究,2006,(10).?
  [3]?郭金龙,王宏伟.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管理世界,2003,(7).?
  [4]?林毅群,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5]?李国平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