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志辉 时间:2010-06-25
  摘 要:主要阐述了循环对社会主义新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动作模式、制约因素、管理措施与实施成效,提出了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循环经济建设需要加强的总体战略与若干改进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影响
  
  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其双赢互动性是极富有成效的。农业循环经济是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其有效的实施,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全面强化村容整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持续发展,建设新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1.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1.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是产业化的生产,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业就业机会。
  1.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资源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农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4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它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美”的思路,统筹规划农业各产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坚实基础。
  
  2 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与实施方法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是在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之间,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产业联接等有效动作,建立相互依存、协同作用的闭合的产业体系。目前农业循环经济的探索主要有四种模式:
  2.1 沼气开发型
  这种模式是以沼气池为纽带,将种养加与沼气池连为一个循环链。可以将农作物的秸秆与牲畜粪便变成沼气,沼气液再还田施肥,生产出绿色农产品。
  2.2 绿色生产型
  以生态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循环模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2.3 立体种养型
  这是以立体农业为特点的循环模式。如种养结合的林间种草养禽,林草为禽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和饲料,禽吃害虫和粪便肥田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经济收入。
  2.4 生态果园型
  该模式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依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在某一特定的丘陵山地区域内,因地制宜规划,统筹山地水土流失防治,发展沼气能源业,综合利用牧草与沼渣以及牲畜排泄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实现高效低耗之目的。   3 社会主义新循环的对策
  
  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广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业循环经尽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并且面临着许多因素制约,需要政府、、界、公众的共同努力,以求有效推进农村经济的有序而快速发展。实际发展中,要切实把握以下六个环节:
  3.1 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要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和落后意识,增强农民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培养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2 完善政策法规,建全长效机制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必须有政策引导、支撑和加大资金投入。应在现有的法律的基础上,加紧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法规,特别是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法规。同时,政府还要建立一系列促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管理办法,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
  3.3 要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相关技术的支撑,没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或者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太高,农业循环经济就没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主要包括:遗传工程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农业生态技术、农业产业生态链,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区域生态经济管理、绿色农产品与有机农产品栽培技术、农业节水技术、信息技术等。
  3.4 要健全中介组织,强化优质服务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社会中介组织可以起到重作用。一方面,他们可以把政府、农业企业、社会公众以及各种科研机构、网络等有机联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公司,及时提供循环农业生产、消费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生产资料与技术上的指导。
  3.5 要试点经验,推广综合模式
  不同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特色的农业资源要依据实际情况,创新具有区域个性化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对以沼气、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和以有益生态食物链技术为中心的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要加强示范和推广,并及时总结经验。结合各地市的实际加以吸收、转化和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模式。
  3.6 加快农业循环经济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使其依照市场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循环经济要真正获得普及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加快循环农业产业化步伐。另一方面,加快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步伐。市场对生态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农产品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循环农业产品应紧跟市场步伐,在满足国内市场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冯之俊主编,循环经济导论[J].人民出版社,2004,(11).
  [2]?吴越,翁伯琦.浅议循环经济与农业统筹发展 [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1).
  [3]?李阵雨,黄少安.制度失灵与技术创新——农民焚烧秸杆的经井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2,(05).
  [4]?唐敏康,刘祖文等.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J].安全与健康,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