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通货膨胀下的投资策略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勇 高清华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通货膨胀 投资策略 物价指数 
  【论文摘要】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如何保持手上货币的绝对购买力成了一件大事。作者对当前我国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观点。 
   
  一、对通货膨胀的分析 
  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分析 
  西方学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大体上可分为“货币派”和“物价派”。“货币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普通上升,而且这种上升是由于货币过度供应引起的。“过度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和劳务”。“物价派”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或总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指出当达到充分就业后,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引起的有效需求的增加已没有增加产量和就业的作用,物价便随货币供给的增加作同比例的上涨。 
  两派分歧的实质在于对物价上升原因的解释。我们可以借助这样一个“模型”来理解货币和物价之间的变动关系:假设市场是一个天平,货币是天平的左边,物价是天平的右边。当市场上货币量超出实际需要货币量时,大量的货币追逐一定的物品,物价就会上升;当市场上货币量一定时,由于物品供给的减少,也会使物价上升。实际上,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种区分,前一种情况下,是货币的绝对过剩,这种情况引起的通货膨胀我们称之为绝对通货膨胀。后一种情况下,是货币的相对过剩,这种情况引起的通货膨胀我们称之为相对通货膨胀。 
  2、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从货币和物价两个方面去探索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1)货币流动性泛滥。2006年以来,货币流动性过剩状况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内外经济失衡。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以及人消费观念的原因,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当中,内需一直是不足的。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靠大量的基础投资和迅猛增长的进出口贸易。在我国强制结售汇体制下,贸易顺差的不断增长意味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长,并且累积下来导致了截至到今年6月底,我国外汇余额为1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6%。今年前6个月,累计对外贸易顺差达到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1%。庞大的外汇占款迫使央行不断地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经过货币乘数作用之后,市面上创造出大量的可流通的存款货币,从而导致货币供给增多,流动性过剩。②收入分配问题。中国社会院研究所利用1992~2003年的资金流量表,分解出我国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储蓄率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年间,特别是2000年以后,中国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归因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率,而居民储蓄率则是相对下降的。这意味着,推动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不是个人,而是政府和企业,尤其是政府。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收入已经连续数年以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在增长。税收增加的同时,政府的福利开支却出现了相对下降。政府没有在利用再分配机制去改善全社会收入分配机构方面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而是更多地用于投资。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投资的冲动很大。 
  (2)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当前我国物价水平不断上升,有着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影响。①国际方面的影响。自2005年中期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走出了一波快速上升的牛市。
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需求大增,导致矿产资源供给吃紧。以铜为代表,有效突破3000美元/吨的高价后,更是在随后近一年的时间内创下8825美元/吨的天价。由于战争、限产等原因,石油价格也持续走高,一度达到80美元/桶的高价,高盛等美国著名投行甚至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油价会突破100美元/桶的大关。气候变化、灾害和生物能源替代政策等使得国际粮食减产,面对没有减少的需求,国际粮价也持续走高。种种原因造成的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再通过进口成本传递到国内市场,引起同类产品的价格不断攀升。②国内方面的影响。定价权缺失是导致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副产品在价格上没有主导权,一来有国家限价,二来本身进入门槛较低,秩序混乱。农副产品价格每上涨1个点,其结果是农资产品上涨几个点。绝对来看,好像价格上涨了,农民增收了,其实是由于成本上升速度快于收入增加速度,所以反而是辛苦了一年,回头一算,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两种局面:产品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水平的内在因素,粮食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成为粮食价格上升的内在动力;农民开始考虑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不再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进城务工,农田抛荒比例明显增大,从而造成粮食连年减产,导致产不足需。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表现为稳定的、缓慢的上涨,即温和的通货膨胀。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在实际生活中,又区分为两种表现:一是在实物资产方面,表现为货币的相对过剩;二是在金融资产方面,表现为绝对过剩。因而在投资策略上也要分别对待。 
   
  二、通货膨胀对投资的直接影响及其策略 
  通货膨胀对投资的直接影响又可以视为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机会。这种投资机会分布在实物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上。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实物资产方面主要是实物资产供给不足,金融资产方面主要是追逐金融资产的货币太多。可以针对这两种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1、实物资产的投资策略 
  认清了上涨的本质在于供给不足之后,有助于我们制定明确的投资策略。 
  以铜为例。1992年以来,我国铜消费量激增,年均增长率15.16%。2002年消费量414.04万吨,占世界铜消费量1495.65万吨的27.68%(四分之一多)。已经超过美国(237.24万吨)、日本(116.39万吨)和德国(106.34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建国以来我国矿山共生产铜1113.94万吨,1999~2002年矿山产量在52万吨~59万吨之间徘徊,加上国内每年回收30多万吨废铜,国内原料生产的铜的供应量约85万吨~90万吨/年。以2000年的消费量239.5万吨为基数,假设从2000年到2020年间,我国铜年均消费增长率为10.0%,2010年的届时需求量约410万吨,2020年约665万吨,20年间累计需求量为8710万吨。2010年国内原料生产的铜,只能满足需求的20.49%,2020年为13.53%,供应严重不足,矛盾日趋扩大。像铜等矿产资源,煤、石油等一次性能源产品,生产投资周期长,可替代性差,如果发生短缺的现象,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它们的价格上涨具有持续性,就算因此而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政府和企业也只能接受而不可能违反市场经济,采取强硬措施。因而对于此类的实物资产投资,可以买入并长期持有至市场基本面发生改变为止。而像大米、猪肉等粮食,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增加供给是一件不算很难的事情,因而,假如要对它们进行投资,只能是看准时机,快进快出,获得市场波动的价格差。 
  2、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 
  在当前的通货膨胀下,由于我国的低利率政策,实际上大家手头上的货币是不断贬值的。因而,不管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是高收入家庭,保值增值成为了大家的一致共识。    从资金层面实现保值升值的途径无非是储蓄、住房、证券、保险、外汇。目前储蓄率持续低于CPI指数,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预期当中,因而储蓄、外汇基本上不会成为大家的投资选择,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保险只是备万一之需,解决意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大量涌入住房和证券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特别是在住房受到了政策打压而且高企的房价超出了老百姓承受范围的情况下,面对火爆的股市,储蓄进行搬家便成为普通老百姓唯一的途径,股市的“疯狂”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根据行为学的解释,这种预期一旦形成,这将是一个过程,不会是短暂的结束。人与人、货币与资产之间的博弈生生不息的进行下去,直到预期改变为止。这场博弈在当前,主要表现为房价的高企并顽强上涨,股市的火爆并不断创出新高。在实际情况中,尽管房产价格高到超出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之上,供过于求(相对而言,大多数人买不起房,有效需求不足),股票价格远高于其内在价值,资产证券化率达到了100%以上,市盈率偏高(高出成熟市场一倍以上),但是,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场博弈才刚开始,或者说是才开始不久,更精彩的在后面,后面还有充足的时间和巨大的空间。 
  但我们还是要明确一点,这场博弈的起点是大家的保值增值预期。如何保值增值呢?只有在的过程中,分享国民经济的成果才行,做到这一点,惟有投资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蓝筹股才能实现。因此,博弈的重点是有价值的蓝筹股,而不是大多数人所喜爱但不适用的垃圾股。 
  地产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其牵涉面较广,又时刻会遭遇政府的大棒,作为投资对象来说,谨慎乐观对待为宜。 
   
  三、通货膨胀对投资的间接影响及其策略 
  通货膨胀是一把双刃剑,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超出一定程度后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因而在对待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国家一直保持比较的态度。既能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又会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恶化。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就有进一步发展至恶化的趋势,通货膨胀对投资的间接影响就是要规避政府出台措施治理通货膨胀而带来的不利于投资的因素,同时发掘伴随之的新的投资机会。 
  对于实物资产领域对通货膨胀的贡献来说,治理起来相对简单,说白了就是要增加供给,比如现在的加大生猪繁殖,保障猪肉供应。而金融资产方面,很多变量不易统计,而且政策还有滞后效应,因而,调控的重点就在金融资产构成的通货膨胀方面。 
  这方面,调控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缓解和疏通流动性泛滥问题,政府已经采取加息、QDII、发行特别国债和人民币升值等措施,但这相对于当前的状况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循着上述提到的核心指导思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政府有可能推出以下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多次调整利率水平,最终使得实际利率为正并保持一定的正值 
  2、利用财政政策(减税、提高公共消费支出)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刺激居民消费 
  3、加大农业直补力度,保障农民收入 
  4、加大大盘股(央企为主要代表)发行力度,扩大市场容量 
  5、放开黄金交易,增加投资渠道 
  6、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并满足不同资金的不同需要 
  总之,可以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角度去思考不同的措施。在这里,我们仔细分析以上措施就会发现,它们的目的都是治理流动性,但它们作用的效果对于投资的影响来讲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像加息这样的措施,会增加资金利用的成本,还会增加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市场风险,减少资产流动的速率。因而,我们在选择投资目标时,要仔细分析目标市场的整体回报率与资金利用成本的差距,还要考虑到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等等问题。另一方面,像放开黄金交易这样的措施,不仅能起到缓解流动性的作用,同时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投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