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恩格尔系数在中国失灵问题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苏方杰 邹芳 时间:2010-06-25
  [关键词] 恩格尔系数 收入弹性 消费结构 
   
  [论文摘要] 本文从消费的收入弹性、消费结构和福利保障体制、收入的构成和食品消费的加工程度对恩格尔系数进行分析,阐述了恩格尔系数的失灵,指出恩格尔系数在当代的社会状况下并不适宜,认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不能机械地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尤其是不能将恩格尔系数作为政府政绩的评价指标。 

  一、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其运用 
  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经济学中最早确立的函数关系之一。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它一经提出就得到广泛的认同,并一直被广泛运用于统计工作之中。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中国,恩格尔系数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无论是政府机关的工作报告,还是新闻媒体关于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报道,都可以见到恩格尔系数踪影,使用频率极高。 

  二、从四个角度分析恩格尔系数失灵 
  1.从收入弹性看恩格尔系数失灵 
  恩格尔系数的一个隐含的条件是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小于1,但这个隐含条件是否成立值得商榷。以福建为例,大米是福建居民的基本食物。市场上福建产的普通大米的零售价为每市斤1.5元左右,优质大米(如东北大米)的零售价为每市斤2元左右,进口大米(如泰国大米)的零售价则高达每市斤3元左右。收入较高就会买比较好的大米。做一个极端的假设,不同的家庭在总支出及其他方面的支出都一样,但对大米品种的选择不同,如果机械地以恩格尔系数公式进行,就有可能得出一个有悖于常理的结论——收入较高的家庭生活水平较低。恩格尔系数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最基本的问题在于,随着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增加,居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的弹性是会随着总支出的增长而变化,如果食物消费的收入弹性大于1那么就造成了恩格尔系数失灵。 
  2.从消费结构看恩格尔系数失灵 
  中国社科院2006年中国经济和社会蓝皮书,把买房贵、上学贵、看病贵,称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三大困扰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以北京为例,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与总支出金额的比值)降至31.8%,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北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饱型”,上升到目前的“富裕型”。但是,只看食品支出会掩盖许多问题。按照恩格尔先生的本意,除食品支出之外的家庭主要支出,只有大量用于家庭设备、服务和娱乐方面时,才能算是逐步富裕。但是,根据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的调查,目前,北京市民“家庭设备”、“服务和娱乐”方面的支出仅为6.9%和5.9%。而同时,、住房、医疗保健三方面的平均支出共占46.3%。可以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46.3%的教育、住房、医疗支出+31.8%食品支出=78.1%,这才是北京市民的真实生活水平,不仅不“小康”,连“温饱”也很勉强。 
  3.从收入的构成看恩格尔系数失灵 
  在中国确定收入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这是由于农村的特点造成的。据调查,河北省几个贫困县的农民普遍的食粮费用支出全在25%以下,这个数字相当于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比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多少还存在“自给自足”的情况,家里吃的粮食蔬菜自己生产,这就造成食粮费用支就会比较低。这其实是建立在低消费中的恩格尔系数的虚高。因此,衡量农民收入时,一定要考虑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的构成。落后地区,特别是山区,自给自足的原始食物所占比重大,这些因素是造成恩格尔系数失灵的因素。 
  4.从食品消费的加工程度看恩格尔系数失灵 
  恩格尔系数没有考虑到食品的深加工程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不愿让家务劳动占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因此越来越愿意购买经过加工的食物,这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居民所消耗的食物量并没有加大,但由于食物支出中增加了加工和服务等费用而导致食物支出增加。虽然学家们会认为支付了加工和服务等费用会得到由时间的节省而导致收入增加等,但又证明了恩格尔系数的适用性和统计指标的宽度问题。举一个酒的例子,酒的出现说明粮食的产量不仅可以满足食用还出现了富余,这也是人类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表现,用于享受的食物的弹性无疑大于用于维持生命的食物弹性。但问题在于哪些食物是用来“享受生活”的?这一部分食物是否应算作恩格尔系数公式中的“食物支出”。这是恩格尔系数不能解决的问题。食用高级食品的家庭生活水平较低。高级食品以及食物等级等消费弹性食品的存在就使恩格尔系数公式的失去了标准。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恩格尔系数的合理的认识应该是,任何一种经济理论的出现都适合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恩格尔系数也不例外。今天的社会经济状况,无论是居民的收入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政府的经济倾向都与恩格尔提出理论的年代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仅依靠计算“食物支出”来判断“社会进步”或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与否并不合适。恩格尔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今天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但不能机械的将其作为比较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如需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也必须仔细考虑该系数是否符合本地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 
  [1]陈晓春:消费统计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2]苏志平张克昕:消费经济学[M].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5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